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皇家珍藏《蚕织图》详解农桑成经典

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南宋古画长卷《蚕织图》,长10.56米,宽0.28米。画作装裱极为奢华,卷首用的是宋代缂丝,上面有鸿雁和梅花鹿图案,色泽十分鲜艳。这幅画作场景宏大,它以中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为单元,共描绘有24幅小图,画中人物多达74个。24幅小图通过一条长廊巧妙地贯穿在一起,全景式地展现了养蚕人从春蚕吐丝,到纺丝成衣的整个过程,细致记录了中国古代养蚕、纺织的分工以及流程等各个环节。最为难得的是,每个画面都配有小楷标注的说明文字,书写者是宋高宗的吴皇后。整幅画作高度写实,内容详尽,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纺织画作,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织造工艺最为权威的史料。

此画上有许多题跋印记,包括乾隆皇帝的题跋,并有乾隆、嘉庆、宣统御览之玺及三希堂、御书房、无逸斋等鉴印,显示出此画流传有序,是历代藏家争相收藏的画中珍品。

溥仪偷运国宝出宫?长春商人街头买下

历经近千年时光流传下来的《蚕织图》,是如何辗转到黑龙江省博物馆的呢?据专家介绍,最初它作为宫廷藏画,一直保存于皇宫内院,直到二十世纪30年代,末代皇帝溥仪将一批清宫内府珍藏的名画偷运出宫,其中就包括这幅《蚕织图》。溥仪后来将此画变卖,使其流失于民间。

1948年,长春商人冯义信在街头看到有人兜售古画。他打开一看,立刻就被吸引住了。冯义信虽然不了解这些古画的实际价值,但知道肯定是珍品。最终,他用粮食和伪币将它们换了回来,其中就包括这幅《蚕织图》。1983年,冯义信将《蚕织图》捐赠给大庆市文物管理站。

1983年,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书画鉴定专家徐邦达、刘九庵、王以坤等人,对《蚕织图》进行了鉴定,认定它是当年清宫内府收藏的书画珍品,将其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专家们对《蚕织图》的评语是:“文物一级甲品之最,视国宝而无愧。”后来这幅画转由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蚕织图》是融绘画艺术和介绍丝织技艺为一体的重要文物,它为研究中国南宋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纺织技术,提供了生动而丰富的史料。

古画背后藏千年往事

宋高宗皇后楷书题记

这幅《蚕织图》长卷上有宋高宗皇后的楷书题记。皇后参与绘画创作,这在传世的中国古代画作中并不多见。那么,这幅画出自何人之手,他创作此画的目的又是什么呢?这还要从中国南宋初期的时代背景说起。据省博物馆历史部主任杨海鹏介绍,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攻下了北宋的都城汴梁,也就是今天河南省开封市。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北宋灭亡。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赵构在杭州称帝,建立南宋政权。战乱过后,百废待兴,发展经济成为南宋政权的头等大事。

在杭州于潜县,有一位年轻的县令,名叫楼王寿,他非常重视农桑生产。楼王寿通过大量实地观察了解,创作了《耕图》和《织图》两幅画。后来,经过大臣推荐,呈送给了宋高宗,希望皇帝能通过画作,了解民间农桑的生产状况。因为楼王寿的画生动翔实,宋高宗看后十分高兴,认为它们是了解民间农桑生产过程的好教材,他把两幅画拿到后宫给皇后欣赏。在当时的文献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图绘以尽其状、诗歌以尽其情,一时朝野传诵几遍。”宋高宗还命翰林院的画师,临摹了这两幅画,将原画保存起来,摹本悬挂在内宫,供人欣赏学习。黑龙江省博物馆珍藏的这幅《蚕织图》就是南宋宫廷画师的摹本,而楼王寿画的《耕图》和《织图》原作,未能流传下来。这幅《蚕织图》由宋高宗的吴皇后添加了题注,一直被宫廷内府保存。

吴皇后的题注非常详尽、专业。如果没有养蚕的经历,绝不可能有如此仔细的观察和记录。皇后身份尊贵,怎么会对养蚕了如指掌呢?这与当时的宫蚕活动有关。《吕氏春秋?上农》曾记载“帝亲耕、后亲蚕”,这表明皇帝要亲自耕种,皇后也要亲自养蚕,以此表达帝王“劝天下百姓从事农桑”的农政思想。皇后亲自养蚕,就是宫蚕活动,这一活动由皇后、妃子和宫中女子完成。当年,吴皇后得到这幅《蚕织图》以后,在画上题写了注释,悬挂在后宫,便于人们按照画上的节气,实施不同的养蚕步骤,其功能相当于养蚕流程示意图。

《蚕织图》起到了皇帝奖励耕织和传播生产技术的作用,因此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经典题材之一,这幅《蚕织图》就是此类绘画的祖本。

宋代提花机现画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中国丝绸工艺自古闻名于世,但流传下来的图文资料却并不多,像《蚕织图》这样图文结合的画作,仅此一幅。这幅长卷画就像一张张老照片,让人们看到中国宋代的织造工艺已经比较发达,甚至出现了领先世界的发明。据专家介绍,《蚕织图》的内容描绘的是800多年前中国江浙一带,人们从事蚕织生产的场面。尤其是画上的配诗,文字简练生动,对蚕织生产的各个环节均加以说明。比如开头的“浴蚕”环节就写有这样的文字:时节过禁烟,小雨浴蚕天。意思是说,清明节前要用泉水清洗蚕卵,这样能起到杀菌的作用。而在“喂蚕”环节中记录有这样的文字:蚕儿初饭时,桑叶如钱许。意思是说,在给幼蚕喂桑叶时,要采摘如铜钱般大小的嫩叶。

经过专家考证,在《蚕织图》里还出现了脚踏缫车,在此之前,人们只知道明代以后脚踏缫车的形制,而《蚕织图》却清晰地告诉世人,早在南宋时期,这种脚踏缫车就已经发明了,并且基本定型,后人使用的脚踏缫车,与《蚕织图》中所画的缫车样子差不多。

更令人惊讶的是,专家在《蚕织图》上发现了提花机,这是中国对世界丝织业最大的贡献之一。因为年代久远,宋代的提花机究竟是何样式,一直缺乏有力的佐证。《蚕织图》则将宋代提花机的样子展现于世人面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五一收图丨宋·楼璹《蚕织图》摹本
《簪花仕女图》及其时代之辨
你在茧上画过画吗
65幅过亿的书画,大饱眼福!
中国绘画邮票图录(7-10)宋代人物画·王居正
江南万象集(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