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钱币收藏——“重一两鐶钱币文新解~”

近多年来,通过对考古发掘商周墓葬报告中有关出土贝币资料的研究,结合货币进化发展自然规律分析,对“重一两”鐶钱币文读法,有了通畅的新解读:钱文应读作,“重一两·十二·一珠”、“重一两·十四·一珠”;钱币文前半部分“重一两”含义是“纪重”,后部分含义是“纪值”,即“重一两”镮钱与当时流通的十二枚“贝币”或一枚“玉珠币”等值。

它在贝币过度到半两钱中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重一两”(为了便于叙述,钱币名暂且用此称谓,下同)鐶钱币文多达7个字,并呈环状在钱币正面排列,由于首尾相接,而且文字间距离相等,钱文的如何解读一直困扰着钱币收藏研究学术界。

一、目前出现的“重一两”鐶钱解读

鉴宝天下

上世纪初,老一辈钱币学家将发现的两种“重一两”鐶钱(图1)的钱文读为“重一两十二珠”、“重一两十四珠”;由于“重一两”鐶钱币文“珠”字上有一横笔划,还有一些老前辈认为这一横笔划是“铢”字“金”字偏旁的上冠部分,类似“三铢”钱钱文“金”字的书写,故解读为“重一两十二铢”、“重一两十四铢”。
近多年来,有学者就“重一两”鐶钱钱文解读发表看法,认为“重一两”鐶钱的钱币文字读法应从“珠”字之前的这一横笔划开始,读作“一珠重一两·十二”、“一珠重一两·十四”;还有学者认为,“重一两”鐶钱“珠”字之前这一横笔划是开始读符号,钱文应读作“珠重一两·十二”、“珠重一两·十四”。持这两种观点的学者认为:钱文中的“珠”字是钱币自身的称谓,“重一两”是“纪重”,“十二”、“十四”是“纪年”。
“一珠重一两·十二”、“一珠重一两·十四”与“珠重一两·十二”、“珠重一两·十四”这两种解读(下简称为“珠重说”)虽有新意,但存在一些问题。两种解读法都将“重一两”鐶钱币文中的“珠”字含义,释解为是钱币自身的称谓。

这种称谓解读,出现了钱币形态与汉字“珠”字含义不合的问题:汉字“珠”字的含义是指小型的球状物体,如珍珠、水珠、玻璃珠;而“重一两”鐶钱不是珠状形体,而是中有圆孔,体态较大(一般在40毫米左右),扁平环状体,称其为“珠”名实不符。传统称谓,是将这种圆孔圆形钱币称为“鐶钱”,将其归入鐶钱序列,并认为鐶钱造型源于玉璧或纺轮。

与“重一两”鐶钱相同地域出土的还有“半瞏(鐶)”鐶钱(图2),钱币收藏与学术界都认为“半瞏(鐶)”鐶钱与“重一两”鐶钱都是秦早期同时代铸造流通的青铜货币,“半瞏(鐶)”鐶钱是“重一两”鐶钱之辅币,值为“重一两”鐶钱之半。

这一观点至今未见有异议。如果“重一两”钱文“珠”字为鐶钱自身称谓,而币值、钱币质量为其一半的“半瞏(鐶)”鐶钱币文,为什么不称其为“半珠”,而要命名为“半瞏(鐶)”呢?可见“重一两”鐶钱当时并不称“珠”,而是称其为“鐶”。


“珠重说”释解“重一两”鐶钱币文“十二”、“十四”为纪年,恐立论理由不足。如果是纪年,为什么只有“十二”、“十四”而没有其他序号?至于有人称是战国秦国纪年就更不敢恭维。以诸侯国纪年于青铜铸币之上,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恐有大逆不道之嫌,成为众矢之的。以当时中秦国力,尚未敢与众诸侯国对立抗衡。

纵观我国钱币演化发展历程,无论是贝币发展为金属货币,还是“纪重”货币发展为“纪年”货币,新货币都是在旧有货币基础上脱胎发展而来,并在形制、文字、铸造等方面遗留有旧有货币痕迹。因此,钱币研究不能局限于研究对象本身,有时要通过考察事物上下发展存续关系着手进行,这样才不至于走弯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钱币种类繁多 掌握基本知识防打眼
历史上铸行时间最短的十大古钱币
中国古代钱币(组图,上中下)
古代钱币展览馆(绝品收藏)
古钱币的鉴藏
钱眼里的文化:贝币与汉字起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