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比成绩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这一点

曾经看到过一个报道,说哈佛大学拒绝了100多个SAT考满分的中国学生。(SAT成绩是世界各国高中生申请美国名校的重要参考)

其中有家长不满,质疑老师:“为什么不录取我孩子?”

考官回答说:“您的孩子除了满分,什么都没有。”

与此同时,那一年哈佛录取了一位甘肃的学生,他的分数并不太高。

但是,他在高一的时候,发明了一种滤水装置,附近村庄的村民们都免费接受了这项发明服务。

原来,高分不再是“人才”的唯一判断标准,喝惯了纯净水的孩子,只能哑口无言。

家长们一心想让孩子考高分、进名校,到头来发现培养出来的孩子,不懂科学常识、缺乏生活经验,见识也十分狭隘。

教育部也早就关注到了这个问题,2001年就提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2017年再次强调了要增强中小学生的自然体验。

其实这方面,日本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日本曾在2001年提出“要在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要知道,在提出这一目标前的100年间,他们仅有9个诺奖。可是从2001年到2018年,日本已经拿下了18个诺奖了,成为世界上获奖次数第二多的国家。

而获得诺贝尔奖的这些科学家,大多数有着相同的童年经历:喜欢亲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喜欢阅读、喜欢自主思考……而他们的家长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引导作用。

在考试以外,让孩子看见更大的世界——这确实值得我们反思。

当我们只看重卷面分数,而放弃了孩子玩耍、放松的时间时;当我们把孩子从大自然拉回来,关到狭窄的房间中时……孩子失去的不仅仅是快乐的童年,还有他们创新的能力、对科学的直觉。

当然,我们无法做到把孩子一下子拉回到田园生活中去,使他们脱离城市的生活。但是,阅读却可以为孩子们打开另一个世界。

今天,小七就为大家推荐一套由“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亲自题字、作序并推荐的《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

这套书用精美的图画描绘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带孩子走进田园生活、认识五谷蔬菜、节气物候,并在趣味故事中学到自然科技、人文历史、天文地理等,大大拓展孩子的视野和见识。

袁隆平院士亲自为这套书作序,他写道:

我为这套书题名“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就是希望小读者们,可以在感受田园情趣的基础上,在田野这所大课堂里,更多的学到自然知识和历史知识。

《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共5册

世界读书日特惠 下单立减10元

戳此查看↓↓↓

春暖花开,万物之始——这个春天,就让孩子们和袁隆平爷爷一起走进田野,开启一堂田野里的自然课吧~

五大主题 趣味彩绘故事

给孩子丰富的科学课堂

这套书以小女孩丫丫为主人公,用故事绘本的形式,讲述了五个主题的知识,分别是五谷粮食、传统农具、桑蚕文化、灌溉工程、二十四节气。

通过500多个知识点,800多幅精美插画,让孩子了解2000多年的文明史,走进田野认识各种食材,还将了解我们衣食住行的来源。

1. 《一餐饭里的世界》

以普通的一餐饭带孩子认识各种蔬菜、水果、粮食,并讲述耕作历史知识,讲述每种食物的来源、历史,以及藏在它们背后有趣的故事。

孩子们对水果蔬菜的好奇,总是能发出十万个为什么,例如前阵子抖音上很火的这个问题:

黄瓜为啥是绿色?

看了这本书,孩子们就懂啦。原来成熟的黄瓜,真的是黄的,但是成熟的黄瓜口感很差,嫩绿的时候口感更好,所以没等变黄就被人们摘啦。

孩子还能学会分辨五谷,知道每种粮食长在地里的样子,以及他们都是怎么长大的?

认识五谷▽

水稻是怎么长大的?▽

这些自然知识,不仅可以让孩子告别五谷不分的尴尬,还能全面开拓他们的视野和眼界,从中学到各种宝贵的生活技能、自然科学知识。

2.《一把锄下的历史》:

带领孩子来到田野间,去认识那些精妙的农具,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简单农具的诞生、以及现代化机械的生产历史。

2200年前,由西汉的赵过发明的播种机——耧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再来看看从古代到现在一些常用的农具:

孩子能从中学到历史、地理、科技等诸多知识,而且知识点包罗万象又不繁复,每一页都非常有趣,孩子们对它爱不释手,大人们也会读得津津有味。

3. 《一渠水里的智慧》

讲述从上古时期大禹治水,到郑国渠、安丰塘、坎儿井、桔槔井灌……这些中国伟大的水利灌溉工程,讲述它们的故事和其中蕴含的独特智慧。

比如,京杭大运河路线图及不同时期的开凿和演变:

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利灌溉系统——吐鲁番盆地的坎儿井:

去过都江堰的亲们,是不是也能从这幅图中感受到满满的熟悉感呢?

之后在地理课本中学习的知识,孩子都会在这里学到。

4.《一束丝里的辉煌》:

这套书讲述的是桑蚕文化,跟随故事中的小主人公,去领略小小的蚕,细细的丝,如何一步步变成精美的丝绸,创造出享誉世界的丝绸文化。

我们这一代,小时候大多养过蚕宝宝,但是现在的孩子对养蚕比较陌生了。

这套书里,孩子们将会了解到蚕宝宝的“前世今生”,还会发现,原来不是所有的蚕宝宝都爱吃桑叶,蚕也分成很多种类。而精美的丝绸就是蚕丝制作而成的。

绫、罗、绸、缎、锦、绣……这些丝织品是我国数千年来重要的商品和特产,但是它们有什么区别呢?小七也是傻傻分不清楚。

这套书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将各种丝织品的特点娓娓道来,别说孩子看完有收获,大人们看完也是解惑不少。

认识绫罗绸缎▽

我国的“四大名锦”▽


5.《节气歌里的秘密》:

以水稻和小麦两种主要作物的耕种收获为主要故事线索,讲述节气与耕作的紧密联系,探索气候指导农事的秘密,还能学到与节气相关的许多习俗和文化。

尽管有节气歌朗朗上口,但无法直观地让小读者知道,春分时候小燕子就飞回来了,芒种意味着麦子成熟了、大暑时老鼠不是被热死的而是被淹死的……

这其中还有很多南北差异的小知识,例如小满的“满”在北方表示冬小麦的成熟状态,在南方则是指雨水的丰盈情况。

全书体现了“处处都是阅读、生活就是教育”的理念。从一颗西红柿、一件衣服、一辆车出发,以孩子们感兴趣的方式,潜移默化中丰富孩子们的知识体系。

这个春天,让孩子们邂逅一个绚烂多彩的大自然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儿暖了,这些东西出门溜娃时正好都能用得上
知节气、学科学、分五谷、赏农事,袁隆平亲笔推荐这堂“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 每个孩子都应该看一看
那些历史课不会告诉你的知识
5类自然科学,带孩子走进田野,给孩子更好的自然教育
讲给孩子听的世界历史课第8集《中国四大发明》:这些历史知识,你知道吗?快带着你的孩子一起来学习了解世...
如果有条件和机会,你最想带孩子去大自然中做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