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短的和长的,假的和真的
仔细分别,我发现了最重要的一个区别,那就是他发在豆瓣上的,都是短短几十字的一个状态,写在公众号上的呢,则是起码千字以上的长篇大论

虽然立场还是没变,但很明显,长篇里,他客观太多了,不再只是尖刻地抱怨,而是摆出了证据,再用严密的逻辑来论证。

有了这证据加逻辑,就觉得,原来其实也是可以交流的嘛。证据上有问题,就推敲证据;逻辑上有问题,则可以分析逻辑。最重要的是,当你看出他话里的问题之后,心里面也就跟着释然了,郁结的情绪也就渐如云烟般消散了。

想到此处,我心里得出了一个结论:看东西,最好还是要看长的,短的不行,越看心里面越是气。

再想,就搞明白了为啥看微博看得人心情不爽了。

因为微博太短了。短到一句似是而非的话就能爆火。不需要证据,也不需要逻辑,只需几个聊天记录,发绿的微信朋友圈截图,它的说服力、对情绪的煽动,便远远地超过了一篇雄文。

可能只需要1秒钟吧,你心里面的是非判断就出来了,就想给这个状态点赞,或者拽着领子把当事人从屏幕里给扯出来。

当然,扯是扯不出来的,唯有心绪的剧烈波动,久久不能平息,然后跟核爆炸一样,特想连着看相关的更多信息,直到耗尽心力到深更半夜。

为什么会是这样?短的究竟有什么魔力?

其实,引入一个哲学的逻辑,这个问题就清楚了。

在当代哲学主流之一——现象学里,有一个基本的分析工具,叫“在场—缺席”,短的东西之所以有这么大魔力,便是因为它“在场”的事物最少,而“缺席”的事物最多。

啥意思呢?

比如你看到一个桌角,立马便能想到它可能延伸出去的整个桌子;看到一支剑鞘,便能想到那把本来插在鞘里的利剑,甚至利剑上的鲜血。

至于桌子是啥样?剑有多锋利?谁也不知道,但却因为在场事物的暗示,有了个属于你私人的答案。

在这里,桌角、剑鞘,便是“在场”;桌子、剑,即是“缺席”。

现象学认为,我们试图以“在场”来构建“缺席”,其实不过是一个有风险的游戏,哪怕竭尽全力,也很难构建出契合所有人经验的,所谓“客观在场”。

毕竟每个人、每个时代、每个社会的“经验感受”都是大为不同的,“缺席”的部分千差万别,绝难有个一致的样子。

这也是人类的悲哀所在——我们只能通过有限表达力的话语,构建一个不算稳健的桥梁,扩大我们共有的“在场事物”,从而尽量减少“缺席事物”在我们各自理念中所占的空间。

所以科学领域、金融投资领域,都有自己的学术规范或者词语系统,看着很繁琐深奥,但本质上是在降低参与者的沟通成本。

这也意味着:如果我们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互相理解、好好沟通,我们在说话的时候,技法上一定是讲道理、讲逻辑,把事情说清楚,也就是强化“在场”。如果我们只是为了煽动情绪、对立,那我们反着玩儿就行了,也就是把话说得尽可能短、模糊、似是而非,用情绪压倒理性。也就是强化“缺席”

反过来说,“在场”的事物越多,我们就越是在沟通;“缺席”的事物越多,我们就越不想好好沟通。

显然,构建前者的困难,远远大于后者。因为人性本来就是喜欢“缺席事物”的,也就是想象空间。如果表达者话说的太多、太白,那不是把收听者当作傻子吗?

毕竟,话语是一个游戏,游戏者天然就希望有来有回。

可惜的是,在信息爆炸——本质上即语言爆炸的时代,游戏本身的形式,已经压倒了游戏背后的真实,解构的话语战胜了建构的话语。

回到微博。微博的问题,不是它可能展现出的大量未经证实的事实,这些都是表面。而是它在本质上,就因为其短小、文学化的形式,制造着大量的“缺席”,也便制造着人与人,甚至人与自己理念之间的对立

看得越久,你就玩了越久的“在场—缺席”之语言游戏,你自然极为之疲惫。

实际上,你可以试一试,就算一段话里,说的全都是假话、全是你讨厌的人说的,只要它敢亮出自己的逻辑、事实,你心里面都不会有太大的波动的,因为事实和逻辑都是在场的事物,都有可以再沟通的空间与可能

相反,制造大量的缺席,本质上就是为了制造差异。

拿我自己来说,我看境外的报道,所谓的“深度解析”,只要它能保持基本的客观,对我的立场乃至于心情,就一点冲击都没有,因为它战线拉得越长,我就越能分辨它的漏洞在哪里,就越能发现可笑的地方。

相反,如果只是几句简短的“声明”、抱怨,再加上美丽的文学技巧,那我可就没办法了,直观上看不出调和的可能。只会感觉这人非友即敌,肾上腺素跟着提升波动。

这也是为啥我特别讨厌一切花里胡哨、把所有力气都用在修辞上玩语言游戏的文字。

因为我知道,这很可能是讲不出,或者不愿意讲事实的黔驴之技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看哲学话语的困境
读书方法与思想方法·贺麟
看清事实:真正的秘笈不是学习,而是洞悉事物本质
九大底层逻辑,让你看透任何事物的本质
真正厉害的人是如何思考问题的?
2020-08-25 11:2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