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日释法:“禁止反言原则”的理解适用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后了解更多内容
禁止反言原则指禁止违反先前的言论,具体指当事人在进行民事诉讼活动过程中,要对自己的言词负责,不得为己利而作出否定先前言词的言论,要求当事人的陈述应当前后一致,不能自相矛盾、出尔反尔。通俗的讲,就是不允许在诉讼中为达到对自己有利的目的而进行撒谎。  “禁止反言原则”在我国民事立法中虽未明确规定,但已广泛应用于司法实践。在刑事诉讼中,禁止反言被称为“翻供”,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推翻、改变原来所作的认罪供述的行为总称。
【核心内容】当事人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出现前后矛盾的陈述时,如不能合理解释,亦不能提供其他辅助证据,则法院通常会采信当事人第一次陈述的内容。
【法律依据】我国民事法律及司法解释中并无“禁止反言”的明确规定,但禁止反言的内涵仍然体现于民商实体法及司法解释的某些具体条文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诚实信用原则直接体现了禁止反言原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于己不利的事实,或者对于己不利的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认可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予以确认。当事人对认可的证据反悔的,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二十九条的规定处理。”…………【释法要旨】
@禁止反言是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体现
诚实信用原则对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有禁止反言的要求,主要用于排除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的矛盾行为。    若实施了前后矛盾的诉讼行为,前一诉讼行为已经得到对方的承认或者信任,那前后矛盾的诉讼行为将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利益,后一诉讼行为应当受到禁止。诚实信用原则直接体现了禁止反言原则。
@诉讼中的自认应当适用禁止反言规则
自认规则是民事诉讼适用证据中的一项重要规则,它的基本含义是当事人一方在自认后法院即可认定自认的事实或证据。    我国关于自认的规定体现在相关的司法解释中,但这些司法解释尚未使用“自认”这一法律术语,而称之为“当事人的承认”。自认规则是指: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另一方当事人认可的,人民法院可以确定其证据的证明力。禁止反言规则是由自认规则派生而出的一项重要认证原则,是针对自认规则中出现的具体情况的细化规定,只有对自认规则明确,才能更好地理解禁止反言规则。
@允许反言的情形
1、当事人对认可的证据反悔的,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二十九条的规定处理。     第229条规定对允许反言达到的条件:“说明理由+提供证据”。案件审理的主要目的是真实的还原、反映案件事实。因此出于发现真实的需要,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当事人的诉讼能力、证据和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审查。在当事人有充分证据证明自认是在违背当事人本人意志且自认的事实与真实情况不符,以及在受胁迫或重大误解下作出且与事实不符的,应当允许反悔。2、承认后立刻反悔而纠正承认的,应当准许。由于尚处于时间的连贯性过程中,其承认和反悔应当视作当事人表达意见中组织思维与语言的过程,其纠正承认应视作这一过程的结果,因此法院应当确认这种反悔和纠正承认的有效性。3、诉讼外的自认不能确认其有效性,因而不能适用禁止反言规则。在诉讼外,其言语表达的目的可能处于各种不同的考虑,故不能适用禁止反言。在派出所、司法所、民调组织等法律规定解决纠纷的其他场合承认的是为了达成调解协议或者和解的目的作出妥协所涉及的对事实的认可,并且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的,也不能适用禁止反言规则。若无证据及合理说明的,在派出所、司法所、民调组织等有效场合承认的事实应予认定。4、未经特别授权的代理人对事实的承认的,则也应当不能适用禁止反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法官为你详解仲裁中自认事实在诉讼中的效力/子非鱼说劳动法
理论探讨 | 浅谈禁反言规则的适用
禁止反言原则在民商事诉讼活动中的应用
最高法案例:禁止反言原则在民商事诉讼活动中的应用
他案中不利事实陈述在本案认定路径分析 —基于“禁反言”的思考
律师逐条解读高法关于劳动仲裁与诉讼衔接的意见(一)(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