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國石窟藝術最後的豐碑寶頂山大足石刻

前言与起源

对石刻造像的认知从杭州南山造像开始,十余年前,计划走遍杭州的山,在慈云岭岩壁间首次见到三尊石刻大佛,开始寻找南山造像,前后凡四五年,至前日,又在宝成寺发现一处;2016年,五月至敦煌石窟,禁止拍照,参看有限的几窟;九月访大同石窟,全部开放,其中盖楼的数窟不能拍照,露天像风化比较严重,可看不多,大足石刻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三处大石窟,是此次重庆之行一半之意义所在,为此宁愿排除天坑地缝,它也没辜负我的期待,让我真正领略到了佛教石窟艺术的精妙绝伦,其优势有三:一是保存完好,二是故事完整,三是服务完备,以我现有的佛学知识和景区提供的二维码语音记录,可以读懂石刻所表达的宗教故事和背后的人文内涵,知其意,得其趣,因此更引人入胜。何以称石刻而不叫石窟?我想,盖其石像直接于岩壁间以浮雕形式凿出,而非以洞窟形式出现之故耳。


石窟艺术源自古印度,自公元三世纪传入中国后,分别于公元五世纪和七世纪前后(魏晋至盛唐时期),在中国北方先后形成了两次造像高峰,但至公元八世纪中叶(唐天宝之后)走向衰落;于此续绝之际,位于长江流域的大足县境内摩崖造像异军突起,从公元九世纪末至十三世纪中叶建成了以'五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大足石刻,形成了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又一次造像高峰,从而把中国石窟艺术史向后延续了四百余年;此后,中国石窟艺术停滞,其他地方未再新开凿一座大型石窟,大足石刻也就成为中国石窟艺术建设史上最后的一座丰碑。

营建与变迁


大足石刻总体是唐末宋初时期(中国晚唐景福元年至南宋淳佑十二年)的作品,始建于公元650年唐永徽元年,兴盛于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余绪延至明、清。公元1174~1252年的七十余年间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时称'六代祖师传密印'的大足僧人赵智凤,承持晚唐川西柳本尊创立的佛教密宗教派,于宝顶山传教。他以弘扬佛法为主旨,清苦七十余年,四方募化凿造佛像近万尊,建成了中国佛教密宗史上唯有的一座大型石窟道场,使大足石刻造像达到鼎盛,宝顶山成为中国佛教密宗成都瑜伽派的中心地。它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中国四大石窟齐名,它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唐、宋时期中国石窟艺术风格的重大发展和变化,以佛教题材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是著名的艺术瑰宝、历史宝库和佛教圣地,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是以大足区、潼南县、铜梁县、璧山县为范围的102处摩崖造像的总称,其中75处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有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简称'五山');市级有尖山子、妙高山、舒成岩、千佛岩;县级有峰山寺等66处,造像1030龛(窟),约5万余尊,总计10万多躯,碑文、颂偈、题记等铭文10万余字;雕刻类别主要是高、浅浮雕,少数圆雕,极个别阴线刻;内容以佛教为主,道教次之,余为佛道合一、佛道儒三教合一、历史人物、供养人(又名功德主)等造像,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其以佛教造像为主,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

大足石刻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1999年12月1日在摩洛哥历史文化名城马拉喀什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会议上表决通过,将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神圣殿堂。

艺术与价值


第30号:牧牛图

1174-1252年,南宋淳熙至淳祐。龛高670厘米,宽2910厘米,此图以牛喻心,以牧牛人喻修行者,阐述佛教调伏心意的修证过程。图长约30米,从“未牧”至“双忘”共十组,造像以山岩自然取式,有浓郁乡土气息。

第3号:六道轮回图

1174-1252年,南宋淳熙至淳祐。龛高780厘米,宽480厘米,深260厘米,刻人物像90尊,动物24身。图中无常大鬼长舒两臂抱六趣轮。轮中刻六道众生轮回相,为佛教“六趣唯心”、“因果业报”、“十二因缘”教义的形像体现。

第5号华严三圣像

1174-1252年,南宋淳熙至淳祐。龛高820厘米,宽1550厘米,深205厘米,刻像119尊。中为毗卢遮那佛,左为普贤,右为文殊。三像高达七米。文殊手托之宝塔,重近千斤,历八百余年不坠,此为巧妙运用袈裟支撑手臂之故。

第8号:千手观音

1174-1252年,南宋淳熙至淳祐。龛高770厘米,宽1550厘米,刻像72尊,各种器物126件。观音像有1007只手、眼,刻于88平方米的崖面上,形左路孔雀开屏,斑斓夺目,誉为“天下奇观”。

第11号释迦涅槃圣迹图

1174-1252年,南宋淳熙至淳祐。龛高700厘米,宽3200厘米,深500厘米,刻像37尊。释迦涅槃像右胁侧卧,长达31米,仅现半身。此为古代匠师采取意到笔伏之手法,以示佛大不可度量,为中国石窟艺术中所罕见。

第13号:孔雀明王经变相

1174-1252年,南宋淳熙至淳祐。龛高600厘米,宽960厘米,深320厘米。中刻孔雀明王坐于孔雀背负之莲台上,其左右壁刻帝通常分天战阿修罗的场面,左侧壁上部刻莎底比丘伐薪图。

第15号:父母恩重经变相

1174-1252年,南宋淳熙至淳祐。龛高700厘米,宽1450厘米,深250厘米,刻像44尊。上部刻贤劫七佛半身像,下部中央刻“投佛祈求嗣息”图;左右连环画式地刻出父母含辛茹苦抚育子女的十组雕像,情节连贯,生动感人,是佛教中国化后的造像。

第17号: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

1174-1252年,南宋淳熙至淳祐。龛高730厘米,宽1560厘米,深182厘米,刻像68尊。龛正中刻释迦佛半身像,左右图文并茂,刻释迦佛前世今生因地修行、行孝的12组雕像,宣扬释迦佛种种难舍能舍,难为能为的自我牺牲精神。

第18号:观无量寿佛经变相

1174-1252年,南宋淳熙至淳祐。龛高800厘米,宽2160厘米,刻像169尊。上部为西方净土盛况,中为西方三圣像,下部及左右壁刻“三品九生”、“十六观”等;规模之大堪称中国石窟同类造像题材之最。

第20号:地狱变相

1174-1252年,南宋淳熙至淳祐。龛高1268厘米,宽1995厘米,深244厘米,刻像133尊。上部正中刻地藏,其顶上并列坐十佛,左右并列坐十王两司;下部分上下层刻刀山、截膝等十八地狱,为佛教艺术周类题材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者。


第21号:柳本尊行化事迹

1174-1252年,南宋淳熙至淳祐。龛高1257厘米,宽2540厘米,深750厘米,刻像67尊。崖上部正中刻唐末嘉州(乐山)居士柳本尊,左右及上下刻其行化“十炼”事迹图和侍从等像。些龛对中国佛教密宗史的研究有较高价值。


金刚明王像

共十尊完成五尊,何原因未完成,至今不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岳大足 | 黎冷:大足石刻的群仙列阵与与安岳石刻的唐宋时光(9/14-9/18)
普.24【中国石窟艺术】普通邮票
大足石刻,世界石窟艺术最后的丰碑
【画说长卷中的世界遗产】之十二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穿越千年的艺术瑰宝
重庆大足·令我们惊叹不已的宝顶山石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