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套料雕刻艺术传人(中)

张维用先生,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致力于琉璃套料雕刻艺术,其造诣在业界几无比肩,可以用现代琉璃雕刻的“无冕之王”来概括。他是一位对艺术孜孜以求的人,在他的世界里,除了琉璃雕刻,就是对古代玻璃的钩沉钻研,堪称中国古代玻璃研究的资深专家,建树丰厚,他的许多研究观点被学术界广泛采纳。他又是一位不肯“圆滑”,不肯向“世俗”妥协的人,总是怀抱做人的本真,这是他之所以在琉璃雕刻艺术上专心致志的秉性所在,这更是后起之秀刘涛钦佩于他的根本所在。张维用先生从不附炎趋势,亦不保守,对人总是坦诚以待。自从与刘涛结识,总是不吝赏识,不吝赐教,因材施艺的概念就是张维用先生在大通公司为刘涛他们讲课的时候传授给刘涛的,包括不为金钱诱惑,重品质而轻数量,不要重复古人,更不要重复自己,都是张维用先生给予刘涛的教益,这些都成为刘涛艺术遵循的尺度。

刘涛与张维用大师

“冰花楼主”张维用套料雕刻作品

从那开始,刘涛在大通公司创作的作品,成为最好卖的畅销货,一做完就出手,一挑就被挑中。据说,最终大通公司一件刘涛的作品也没留下,全部售罄。

当刘涛短暂回眸自己艺术经历的时候,不能不把目光投向了狂翻小人书的儿童时代,为此他专门做了两件鸡油黄《西游记》题材作品,一件是“大闹天宫”,一件是“三打白骨精”,算是对童年梦想的一种慰藉和认可。毕竟在弥足珍贵的青年时代,梦想与现实始终相向而行。

不知不觉中,刘涛作品也在实现着新的突破。他创作的《大禹治水》,有40多个人物出场,场面宏大,故事壮观,是历史上所没有过的。

从2000年7月刘涛到大通公司,转眼就是8年。

8年的历练,早已把套料雕刻的艺术精髓深植于其内心甚至每一个脑细胞、每一块肌肉记忆,尽管没有一件作品以刘涛个人的名义行世。2008年,世界爆发金融危机,国内收藏市场受到波及,环境迅速恶化。大通公司的雕刻人员被迫解散。

在大通公司从业后期,刘涛的名字在收藏界暗里传播,不时有商人出大价钱请他干私活,挖大通公司墙脚,都被刘涛一一拒绝。刘涛的信念是,是大通公司、张总把自己从一个无知少年培养出来,自己若是走了,大通公司就没有了设计者,没有了为雕工们画稿子的人,就等于撂了摊子。只要在大通公司一天,就坚守一天,不为更多金钱利益所惑。有艺先要有德,这是为人处世的本分。

刘涛书画套料雕刻作品

设计是整个套料创作的开始,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不断给刻工们画设计稿,也是不断提高自己创作能力的过程。设计得多,干得多,是一种宝贵的综合训练,自己创作的时候才如有神助。刘涛不断丰富起来的好多表现方式,都是那个时期积累的结果。每每念及,刘涛非常感慨,也非常感谢张敏的推动。虽然在大通公司只拿固定工资,也不算太高,但是有足够时间、机会发展才艺,这是一笔比金钱更大的财富。

手工艺术的残酷在于,往往为眼前利益所惑,都想贪图快捷,挣些快钱,孰不知干死了手,再想改变很难。幸运的就是,刘涛没有跑偏。的确,要想成为一个名家,不能用物质衡量自己的艺术,那样会消解创作激情。做一件作品先考虑能挣多少钱,不要考虑,物质要看得淡一点。确实,刘涛内心存在补贴家用的心情,这是实话。

大通公司套料雕刻项目解散,适逢博山区在炉神庙区域建设琉璃园文化中心,刘涛入驻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寒碜到只有一个很旧的博古架,园区主任说,你的作品这么好,博古架趁早扔掉,我给找个新的。刘涛说不用,能使就好,是这个状态开门的。接下来三个月没有开张。期间刘涛制作完成一件千手观音茶色琉璃盘,在雕刻上下足了功夫。

过去木轮打磨地子,费工费时,现在用砂棒纯手工打磨。按照玉石的抛光方式,抛光有好多种,木轮,胶坨,这些方法琉璃都可以使用,目的就是怎么样更温润。最后,刘涛总结出使用油石棒(一种灰绿色极细腻砂石棒)打磨。纯手工持油石棒一点点搓,时间慢些,费力,但抛出来效果最好。刘涛的要求就是作品出来达到最好。朦胧的亚光,非常到位。

立体浮雕也在改进。过去使用木轮时,很狭窄的位置进不去,但是新的工具都行。有人问刘涛,故宫的藏品能不能仿?能仿。都是老工艺包括老工具。老家什刘涛都有,工艺都会。故宫的藏品,只有老工具能够表达,现代工具上手就细,没有粗粝感觉,古风表达不出来。

2008年12月,刘涛带着得意之作千手观音茶色琉璃盘,去参加杭州市第二届《阳光工艺大舞台》工艺美术作品展。作品地子处理得太过细腻,太细了,被评委说成是电脑刻的,只有电脑能做到这样,不是手作。结果被排斥在所有奖项之外,刘涛非常沮丧。明明是自己手工刻的,怎么成了机制?

刘涛套料雕刻盘

第四个月上,北京的一位朋友,要装修新房搬新居,需要添加一件可心的陶瓷或琉璃艺术品,去大观园看了一遍,没相中一件,就走到琉璃园。走到刘涛工作室,一眼看见那个盘,这个好啊,浅浮雕茶色琉璃盘,背光时犹如佛光烁烁,没有还价,当时就掏出了26000元买走。这是刘涛的第一桶金,他很兴奋,他开过最高的月工资不过三、四千块。从那以后,刘涛的名声慢慢在业界传开,收藏家们慢慢找来,作品从此再也剩不下。生意好到只要有作品完成就不愁卖。这样的情况下,他多年坚守的原则底线没有变,不求量,只做精品。

欧洲游学所见,刘涛从根里面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更加坚定了刘涛走自己传统民族文化路线的选择。西方的理念、模式都很好,但只能学习,不能模仿,否则只能跟在屁股后面跑,最终被他们淹没掉。只有做自己独立风格的作品,才可以和他们形成对话。

身边的艺术大师更是给了他理念的冲击。

孙即杰老师说,你在创作的时候要想,怎么把这个颜色用好?传统的方式是以满为美,构图单调,只是表达一个吉祥的寓意,一眼看到底,没有节奏感,没有品味,没有更深一层的表达,是不是积极向上?有没有引起思想共鸣?传统套料雕刻的设色太死板了,一片荷叶,就大拇指那么大小,清朝就是,民国也是,今天还是那个老样子。不变能行吗?颜色使用上更是呆板,说墨绿全是墨绿,说大红就是大红,自然界的色彩是这样吗?能不能再活泛一些?

套料雕刻行业以外的艺术家看这个专业,有其独到的眼光和价值。这个声音对刘涛来说具有醍醐灌顶之效。刘涛的作品开始改变,从创意到内涵,从构图到色彩。对传统雕刻技法,有传承,有改良,也有颠覆。

刘涛、文朝华套料雕刻内画作品

有些手艺人,作品风格变化不大,重复性强,就是既不能突破古人,也不能突破自己。需要不断打破的东西很多,包括利益驱动。沿袭已经很成熟的旧制,和探索尝试一种新东西,所耗费的时间、精力是不一样的,甚至相差甚远。刘涛的作品不要求量,但是必须精品,每一个作品都力求有突破,有创新点。

越是在创新的道路上左右逢源,刘涛越发看重传统的价值。刘涛已经基本不做罗汉、神仙等传统题材,偶尔做一尊观音,也是世俗化、人情化、生活化的,但前人的经验他视若珍宝。刘涛知道,所有的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接触、不借鉴这些东西,跳不过去。

刘涛套料雕刻《江南水乡》

艺术家又不能永远生活在象牙之塔。艺术家的社会性,要求他必须接受社会进步的推动,必须经历时代潮流的冲刷,让作品在日益提高的审美境界中接受检验,就是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社会在急速变化,收藏家、老百姓的眼界在不断开阔,他们是非常挑剔的,不仅要求你有创作的理念,还要有艺术形式上的突破。藏友在交流时说,我喜欢刘涛作品,是因为每次都能给我新的东西,不重复,总是不断满足我的好奇,牢牢被吸引着我往前走。艺人如果做这一个顺手,好做,就光做这一个,光做这一类,没有变化的感觉,也就没有挑战。新的东西能够不断激起挑战的欲望,这就无形中形成了艺术家和藏友的良性互动。

对套料雕刻的深度思考,让刘涛有了一个新的诘问,那就是中国玉雕艺术有几千年历史,为什么玉匠在套料雕刻上创作的作品却难以比肩玉雕之美?

通过清代大金石家赵之谦《勇庐闲诘》对“套料”的记述,我们知道中国套料雕刻始自清朝康熙年鼻烟壶,其工艺记述可谓详备:“康煕间套红蓝壸,今仅存者,俗称三十六天罡,希世珍也。余居京师近十年,见红者二,蓝者一,其言非虚。有绿黑白,白者或蓝绿地,或黑地。无红地者。套蓝有红地,然不多见。更有兼套,曰二采、三采、四采、五采或重迭套。雕镂皆精绝,康熙中所制,浑朴简古,光艳照烂如异宝。乾隆以来,巧匠刻画,远过詹成,矩凿所至,细入豪发,扪之有棱。龙凤盘螭,鱼雁花草;山川彝鼎。千名百种,渊乎清妙。”

刘涛琉璃雕刻《福禄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到“西冶工坊”品博山琉璃之美
象牙雕刻艺术作品欣赏
齐鲁文化 | 博山琉璃:巧夺天工的琉璃雕刻
『艺术作品』震撼全球的现代琉璃艺术
精美的玉石雕刻艺术作品欣赏
精美琉璃艺术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