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主动基金的运作方式本身就是缺陷,所以我不买基金

319篇的时候,我们聊过了,为什么选择个股而不是指数和指数增强,时隔很久,我终于想起自己还有一个坑没填。

恰逢今天脑子里东西太多了,正好来一篇纯理性、不掺杂个人情感的内容,希望大家看得开心。

主动基金是个什么东东

我们尝试从最根源处想,主动基金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基金的本质,是“带我投资,我给你钱”,基金的投资者,愿意用一小部分费用,换取更专业的人为其投资。

基金的本质,是外包,是分工,是雇佣——这就涉及到,我们要如何给管理者发工资的问题。

主动基金相对的是被动基金,被动基金是一种跟随指数的投资方式——也就是说,被动基金不期待赚到很多很多的钱,不会去尝试战胜市场的平均收益率,混个中游就满足了。

而主动基金,需要基金的管理者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尝试战胜市场,获得至少高于平均的收益。

我国大概有四千多个公司,而普通投资者可以参与的公募基金接近一万个,门槛较高也不太安全的私募基金数量接近十万个……

高于全班的平均成绩的同学,只有一半,同样,高于全市场平均收益的基金,也只有一半,绝大多数也就是刚刚超出,扣掉高额的“工资”,九成基金都不如市场平均成绩——这就涉及到,选择的问题。

专业能力的难题

朋友们,从四千多上市公司选择出一个优秀公司,和从十万个基金中选择出一个优秀的基金,哪个更容易呢?

答案并没有那么显而易见,让我们继续分析。

投资股票,是把钱换成更有价值的股权;投资基金,是把钱,交给别人,别人按照自己的专业能力,把钱换成更有价值的股权。

也就是说,我们将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交给更有能力的人来做,我们付出一些“工资”,而我们只需要负责努力来赚取本金——分工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一种更有效率的行为。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判断,一个基金经理的专业能力?

我们作为一个没有专业能力的人,如何评价别人的专业能力呢?

这和公司管理方面的“知人善用”还不一样,管理层通常都是从基层来的,对于业务和员工都有深刻的理解,可我们作为小白,真的没有理解基金经理的能力。

我们甚至不知道,对方到底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下做出决策,基金的管理与我们而言就相当于一个黑盒,如何透过黑盒去评价一个黑盒的好坏呢?

好消息是,有办法。

坏消息是,办法有问题。

道德风险的问题

在研究个股的时候,必须要考虑的是,管理层的道德风险,专业词汇叫代理人风险——这部分还会继续出现在后续的问题中。

我们将研究公司的工作移交给基金了,但随之而来的新的任务就是,我们还要继续研究基金。

基金经理的能力问题先搁置,我们如何判断基金经理的人品呢?

基金经理是离钱最近的人,管理百亿甚至更多的钱,每天过手的钱都是天文数字,老实说,我自己都没有信心能抵制诱惑。

举个例子,基金可以和上市公司沆瀣一气,买来上市公司的原始股份,帮助别人减持变现,基金经理自然可以获得好处;基金可以和其他基金狼狈为奸,买来别人套牢的股权,帮助别人解套……

手握大笔的钱,还都是别人的钱,无论是采购、销售、基金经理,有太多方式为自己谋取私利了。

监管再严格,也有可以绕过的地方,更别提当下监管并没有太严格。

哪怕对自己有道德要求的经理,愿意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难免也有一点点私心,而基金经理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只要稍稍一动手,并不需要太违背自己的职业道德,就能谋取不菲的私利。

举个例子,基金经理准备买一支股票前,偷偷用自己的钱提前买了(用别人账号),享受到自己基金对股价的推波助澜后,再悄然撤出,无风险赚钱;即使不自己买,告诉一些别有用心的“亲戚朋友”,人情酬劳也少不了;反过来,基金清仓的时候做空,也能赚钱——这就是屡禁不绝的老鼠仓。

基金经理拥有大量资金最一线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为自己谋利。

而所有的私利行为,都会由投资者买单,这是基金投资的隐性成本。

这不能怪经理们道德水准不高,实在是诱惑太大。如果违背自己的良心就能赚大钱的话,这世界上就没有良心了——况且,本来有良心的人就有限。

信息透明的问题

关于信息,对基金经理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

作为投资者,我们希望自己能获取最多最全的信息,以便于我们增加对基金本身的了解和信心。

但作为投资者,我们希望自己获取的信息不要让别人也获取,如果知道的人太多了,基金经理的一举一动就会被所有人看到甚至预测,这对于基金的收益是非常有害的。

如果基金经理说自己下个月会大手笔买某某公司的股票,那就会有大量的人想要搭便车,导致基金自己买入的成本过高,收益变低。

基金经理第一手的信息,真的非常值钱。

可作为一个小型投资者,上述的两个要求是互相矛盾的:又想要更多信息,又想要独家信息,我谁啊我?

难道我就是基金经理的“亲戚朋友”?

所以,基金的运转,注定对于我们是一个不透明的黑盒子,我们只能去信任一个人,信任他的能力,信任他的道德,信任他的一切,把钱交给他。

规模太大的问题

我们如何在不够了解一个基金经理的前提下,去信任他呢?

这就要提到前文所述的办法了,几乎存在于任何一个推荐基金的地方。

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历史业绩优秀、历史人品优秀的基金。

感谢信息时代,感谢数据时代,我们可以随意查询一个基金的长期历史业绩,查询一个基金经理的多年以来的黑料,还可以方便地和同行进行对比。

一个长期证明的优秀战绩,一个从无黑料的基金经理,是不是就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呢?

问题还是存在。

我们作为小白,都能找到的基金,别人会找不到?

我们作为小白,都能喜欢的基金,别人会不喜欢?

这样的基金,有很多人买入,基金的规模会因此变得很大很大很大。

规模太大的问题,是每一个优秀基金经理都要面对的难题。

曾经,一个年轻而优秀的基金经理只需要管理1亿规模的资金,市场上发现好公司就可以下单,几乎不用管这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在他战绩优异以后,迎来很多伯乐的发现,资金规模迅速增加,变成了百亿规模,基金经理就没有办法挖掘那些优秀的小公司了——因为挖掘到了也没有用,自己管理的钱太多了,在不大幅影响股价的情况下,一个小公司能买到的便宜股份很少很少,对于百亿规模不会影响什么。

如果这个经理继续优秀,规模还会变成千亿,规模甚至超出了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总市值,甚至连中型公司都没法买了,这还让人家怎么玩?

规模的增加,直接会让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平庸——钱多了,真的会让投资变成噩梦。

甚至规模大到自己一举一动都会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惊涛骇浪,这不就是巴菲特的困境吗?

彼得林奇,一代投资大师:在1977年至1990年的13年间,彼得林奇管理的富达旗下基金获得了年化**29.3%**的惊人成绩(历史长期收益最高的纪录保持者,巴菲特时间长,但只有20%),并让基金的规模从最初的2000万美元扩大到140亿美元。

他投资于三百到五百个公司,每年甚至每季度都要检查这些公司的运行状况,并研究和拜访更多的新公司,每年都会有让人眼花缭乱的操作——他只坚持了13年,扛不住了,家庭和生活严重失衡,最后放弃基金经理的职业。

而另一个规模更大的巴菲特,只能买一些巨无霸公司,近十年靠苹果一个公司,才能堪堪维持投资收益不被大盘暴打……已经跑输了,只是输得没那么惨。

阶段性总结

至此,基金运作方式缺陷,已经写了一半了。

如果你想信任一个基金经理,请研究清楚此人的真实业务能力、道德水准,这个过程要建立在信息极度不透明的前提下。

如果你想绕过前面的难题,选择历史业绩优秀、人品记录清白的基金,请准备好接收过大规模的事实,请准备好接收无法跑赢指数的事实。

而另一半的缺陷,都集中在一个问题上——你要怎么给基金经理发工资,才能让他一心一意地帮你管钱?

完!

这是某个90后的第331次成文,是他又一小部分平凡而无聊的人生,也是他又一点小小的进步。

欢迎来公众号“一个90后的自救日志”找我玩。

感谢阅读,感谢喜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各类型基金如何分析?
买基金靠谱吗?
五年的实践和思考,我终于参透了该如何选择私募及公募基金
买基金前,该了解的十个问题。
基金公司哪家强,2个角度来帮忙
你要的基金干货都在这:混合基金的筛选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