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到别人的孩子上补习班兴趣班焦虑?应该幸灾乐祸!

小时候,我妈从来不给我报补习班。

直到我马上要初三了,我妈看到别的孩子都在上补习班,焦虑到不行了,死活要给我全科目整一套。

胳膊扭不过大腿,所以我去了……

鸡娃是没前途的

昨天和同事聊起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聊不知道,一聊我才发现自己关于孩子的教育已经有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观念,也和主流稍有差异。

首先,我们很快建立了一个共识,不需要让孩子压力太大,鸡娃对父母和对孩子都没啥好处。

这样的共识,据我观察,几乎是我身边绝大多数同龄人的想法。

教育产业,或者说应试教育产业,短时间内遭遇的暴风雨式的国家政策打击还不是本质的利空,这种群体性观念的转变才是长期的利空。

这个共识的还有一个具象:孩子上的学校不需要太好,只需要一般or不错就行。

这个共识的还有一个延伸:孩子感兴趣愿意学,会资助补习班,但不愿意就不强迫。

这样的观点很多,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是这样想的,我也是其中之一。

但一些细节,还是有不同。

孩子至少也要上一个本科吗?

同事说:“你这么说是因为你有这样的学历,孩子至少还是要上一个一本or二本的吧?”

这个问题太常见了,诸多家长和准家长都有这样一种观点:孩子能实现自身价值,有所成就并幸福快乐,但至少要上一个一本or二本or专科……

这话听起来那么顺理成章,但仔细想想都是漏洞。

为什么目标是“实现自身价值,有所成就并幸福快乐”,但还是要有一个学历要求呢?

这话听着就好像,“结婚你喜欢就好但这个人我不同意”,前半段虚无缥缈无凭无据没法执行只是口号,后半段才是真正的要求。

说这话的,有点蠢,也有点坏。

蠢在:如果真正的目标是“实现自身价值,有所成就并幸福快乐”,学历对这个目标有促进吗?

坏在:价值观只是说说而已,做起事来还是那一套。

后者比较明显,但前者的逻辑还需要盘一盘。

学历对“人生目标”的实现有帮助吗?

到底是什么会让一个人实现自身价值,有所成就并幸福快乐呢?

我的答案是: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

无论是工作、家庭、人际关系、兴趣爱好……都取决于一个人到底想不想要变得更好,也都取决于一个人到底能不能变得更好——这就是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

学习在此处是广义的,我们每个人都是赤条条来,万事万物都需要学习,无论是知识技能、为人处世,还是言谈举止、观念思想,甚至是让自己幸福的技能,都是需要学习的。

而这两者中,学习意愿又大于学习能力,毕竟愿意学至少能学个差不多。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你可以有不同的答案,但无论是什么,它都不会是学历。

学历只是结果而已,甚至只是“实现自身价值,有所成就并幸福快乐”的结果,为什么放过核心原因和核心目标,去追逐一个最表面的结果呢?

一场足球赛,获胜的因素是个人能力和团队协作,获胜是终极结果,比分是表面结果,说“我不管你能力如何但这场比赛一定要进三个球”的,难道不是蠢吗?

进球多不一定获胜,学历高不一定有价值,追求表面结果的结果就是动作变形,走上歧路。

反过来想一想,如果一个人真的具备不错的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那么他的学历会很差吗?就算很差,但具备不错的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也实现了自身价值,有所成就并幸福快乐,学历差又有什么坏处呢?

学历只是追求终极目标上顺手取得的一个功勋章,有或没有,在几年内好像有区别,但实际没区别。

如何让孩子有“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

抛开学历的执念以后,聊天就来到了下一个话题,如何让孩子有“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

假如,你是一个优秀的、具备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的人,你要如何将这种能力赋予孩子?

有本书《园丁与木匠》,我从中总结出的是:身教大于言传;孩子会通过完全模仿学习,也会通过判断值得信任的话来学习;假装和玩耍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动手操作意义重大。

书中还探讨了电子屏幕等科技发展之于孩子的意义,也是我见过最乐观的观点,而且我瞬间就被说服了:就像我们适应书本纸笔一样,孩子自然会适应一切,用更丰富的形式和信息创造更难以置信的未来。

孩子的学习逻辑就是模仿,而父母是最好的榜样,有足够的陪伴、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孩子才能学到这些元素质,等学到了“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才能开始人生路上的努力。

这其中的核心是,我们是不是好的榜样?

如果我们自己就是一个抱怨连天不知进取的人,如何指望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为一个具备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的人?这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吗?

另一个核心是,我们有没有付出足够的时间,教育孩子,花费时间和精力才是正道,花费金钱只是偷懒。

补习班兴趣班上了总比不上好?

父母做个好榜样、孩子学会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孩子找到并实现人生目标的顺序后,顺手有了个学历——这个逻辑有了之后,又有了一个问题:

补习班兴趣班上了总比不上好?

同事是这样说的:你现在说得头头是道,但到时候看别人补习你就会焦虑的,补习班上了总比不上好。

终于来到主题了,让我们慢慢拆解。

如果你也认同,学历只是表面结果不意味着什么,那么对应试型的补习班应该是持反对意见的;可那些钢琴围棋舞蹈什么的兴趣班,是不是就应该强迫去报呢?

父母给孩子报兴趣班的,恐怕是秉持着“上了总比不上好”的心态,强制为孩子好,愿意用自己的资金支持孩子更好一点点。

当我们将教育孩子的目标定位于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的时候,补习班兴趣班,真的是在培养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还是在抹杀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

任何强制的举动,都会让本来可能有一点点的兴趣消耗殆尽甚至充满厌恶——补习班兴趣班对孩子的意愿抹杀是灾难性的!

这一点非常显而易见,我见过不少同学,高中被逼着学习高考还不错,但大学放下拐杖就直接残废,毫无学习意愿,挂科留级退学。

而很多时候父母的“考上大学你说什么就是什么”的话术更是推波助澜了孩子的摆烂,人生路上需要持续的学习,这种方式就好像在前十分之一打个兴奋剂冲刺,后面就直接躺在地上,这不是最蠢的事情吗?

高考完我们以为好的大学意味着一生的幸福,但其实路才刚刚开始,我们还需要学会扔掉拐杖走路。

学习能力也是类似的,强制的恶补,相当于在你健康的时候塞给你一副拐杖,说这样走路更省力更轻松,但我们注定需要扔掉拐杖的,那时候我们是不是已经残疾了呢?

腰痛是因为腰靠,扁平足是因为舒服的鞋,贫穷是因为资源丰富……如果一种资源是我们只能暂时依赖的,那就不要养成永久依赖的习惯,随时做好准备失去一切,否则那就会是一种资源型诅咒——补习班兴趣班也是如此。

如果孩子真的感兴趣,会求着你报班的,你不报他还会生气,还回头偷学,有这种动力怎么可能学不会?

如果孩子真的有心仪的大学,会求着你报班的,甚至自己想办法打工赚钱学习,有这种动力怎么可能考不上?

所以,补习班兴趣班上了总比不上好吗?

兴趣和意愿的绞肉机,能力的拐杖,送我我都不要,还要花钱?还要花大钱?花大钱让孩子成为一个没有动力的能力残疾?

别人的孩子上补习班兴趣班焦虑?我只会为孩子可怜!

完!

本文用时2h,值得你一个赞和分享!

我是揉揉人人,这是我的第398次成文,是他又一小部分平凡而无聊的人生,也是他又一点小小的进步。

欢迎来公众号“揉揉人人”找我玩。

感谢阅读,感谢喜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听育儿:田亮顶不住压力给孩子报兴趣班:报不报兴趣班,元芳你怎么看┃微雨
暑假的孩子与家长也是忙碌的,兴趣班、补习班正是热火朝天
培养孩子如何应对不确定的未来,比什么都重要(父母必读)
孩子上学之后,父母是如何被逼疯的?
孩子从小上不上兴趣班,长大后差距会很明显,事实如此,并无偏见
北大“数学天才”毕业后出家,9年后道出原因,网友感慨:可惜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