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心感悟太极拳(六)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渔舟唱晚 项斯华 - 古筝领奏 渔舟唱晚

用心感悟太极拳(六)

—— 探讨陈氏太极拳的节奏与呼吸


记得毛主席诗词里有一句“人间正道是沧桑”。练好并且教好一路陈氏太极拳真的是一条漫长而遥远的道路。我想把握住一个“正”字,演练出刚柔相济的节奏来,恰是陈氏太极拳所表现出来的外在形式。象其它式太极拳那样自始至终静运,没有快慢节奏之分,保持均匀地呼吸自然不成问题。而陈氏太极拳要做到刚柔相济、快慢有秩地练下来,就需要节奏与呼吸完美地配合。如果不懂得运用节奏与呼吸,再加上初学者体弱和胸、肩、手上不会松沉,练拳中就必然会出现气短、胸闷、憋气、乏力等现象。


因为节奏有快慢,呼吸自然也有长短。也就是说,肢体上的动作直接关系到呼吸。肢体动作松沉、圆满,如行云流水一般,呼吸配合也会均匀、顺畅。呼吸的转换就如太极的阴阳转换一样,不能够刻意地控制。有一位太极拳教练在教拳的时候喜欢一边领着学员演练一边不停地喊“呼-吸-呼-吸”, 提示学员在哪个动作要呼气在哪个动作要吸气。明确讲,我不赞成这种做法。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相同,把握自身的协调能力也不一样。每个练陈氏太极拳的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节奏。


人体呼吸的生理过程十分复杂,包括通气、换气、呼吸动力、血液运输和呼吸调节等过程。呼吸过程不仅依靠呼吸系统来完成,还需要血液循环系统的配合,这种协调配合,以及它们与机体代谢水平的相适应,又都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根据我自己的体验,凡是一路拳打不完就有气短、胸闷、喘气等现象,都是由两个主要的问题造成,一是肢体过于紧张、僵硬不能放松,二是呼吸节奏没有调节好。放松而有节奏的运动就是有氧运动。往往当练拳者感觉到气短、胸闷时心理会更加紧张,只想着快点再快点赶紧练完,最终练不到完就草草地收场了。打太极拳如同在水中游泳,一累了就会紧张,越紧张肌肉越僵,气越短。累了首先要心理放松,慢慢地深长呼吸,累和痛很快就会过去。老话说“心平气和”,心不平则气不和。呼吸节奏自然地均匀、深沉,肢体会很快度过疲劳期;充分地供氧和代谢,增强心肺功能,则为有氧运动。所以,当你感觉到气短、胸闷的时候,反而要静下心来,把节奏放慢以调节呼吸。


我教过一个女生,头一年练的时候总是说,别人一练就能出汗,为什么我怎么练就是不出汗呢。到了第二年,我教她放慢节奏,调节呼吸,心态平静,于是就能出汗了。初学者大多数都不懂得松沉;手、肘、肩高高架起,气往上浮,都憋在胸腔处,当然就容易气短、憋闷。放松就是要让呼吸更加顺畅。机械地讲呼吸显然违背了顺其自然这一原则。


呼吸调节不能机械。你教练一口气很绵长,可以沉到丹田,学习者做不到啊。换句话说,你教练可以一套拳打三十分钟而大气不喘,别人也许做不到。我见过有人打一趟拳只用8-9分钟,也有人用一个小时。快和慢的目的都是一个,拳架要练到最佳状态。人体的心脏就如同汽车的发动机,呼吸就如同供油,供油能力大小,加上保持供油的均匀不断,发动机才能够运转自然、有力。动作幅度的大小和快慢决定了气息的长短。呼吸转换的能力则决定了节奏的快慢。因此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节奏。


太极拳的运动就象太极图的曲线一样自然而流畅。它也有拐点,是周而复始,而不是沿着一个方向做曲线前进的。就是这拐弯处十分关键。我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转关”吧。也就是说这呼吸的转关处十分关键。转弯处要做到自然流畅,不能够憋气。要用沉肩、坠肘、松胯和外型动作圆滑、流畅来调节呼吸的转换。要求动作更接近自然,呼吸也要顺其自然。只有自然地调节好呼吸,才会有随心所欲的节奏变化。


你从来看不到大树在呼吸,而大树却在呼吸。由肢体慢而不断地运动带动呼吸自然运行。但是太极拳运行中的呼吸也有一个基本的规律,就是抬腿的时候吸气迈腿的时候呼气,或者收手的时候吸气发手的时候呼气。收的时候慢慢地,细长而深沉地吸,一直吸到丹田里,发的时候一促而发,如冰山融雪,一泻而下;这就有了节奏,一种象音乐一样的节奏。


太极拳的松和棚的把握是十分微妙的。正如《太极拳论》讲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前面讲过,肌肉僵硬会影响呼吸的顺畅,相反地过于松弛以至于懈了,同样也不利于呼吸的调节。要吸就吸够了,吸到丹田,要排就排净了,软绵绵地吸也吸不够排也排不净,还不如干脆躺到床上去练。如果初学时过于追求低势,造成下肢肌肉紧张,腰部不能放松,也会影响丹田内气鼓荡,于调节呼吸不利。


太极拳的运动,开始是由外动而带动内动,既首先由肢体运动而带动身体内的气血运行;经过漫长的练习之后,逐渐地转换,进而由内动带动外动。是一个由极粗到极微的渐变。最终达到以意领劲,以意运气。


陈鑫讲:阴阳开合,即为太极。开合就是呼吸。开合与呼吸的关系很微妙。呼吸恐怕不是就那么简单的一进一出,呼中有吸,吸中有呼。开合之间简单看象个气球一样一胀一收;如果开得过了就要爆裂,气就散了。天气逐渐凉了,有一个晨练的人问我,为什么别人越练手越热,而我越练手越凉呢。他的动作幅度很大,小肚子扭动很夸张,美其名曰“丹田内转”,结果越转内气越散得快。所谓丹田内转是外表看似平静如一潭清水,微风轻拂,内里却跌宕起伏,波涛汹涌。有的“名家”把扭态都放在外表,内里什么也没有,还口口声声是什么大周天、小周天。这种人表面上打着太极拳的旗号,其实从根本上已经完全颠覆了太极拳。


有人会说,那你还讲太极拳干什么,就讲气功吧。气也要有外形才能聚,无形气就散,所以练拳架也不能太随意,还要工工整整,开中愈合。


丹田内转其实并不那么神,一呼一吸之间的关键是如何转关,懂得了转关进而也就可以懂得丹田内转了。首先懂得了气沉丹田,才有可能逐渐地把握运用丹田气。总之,练拳架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养中气。既养丹田气。中气的养成就是要靠气息与节奏的完美结合。老农民锄地一下是一下,并不运用夸张的动作,绝不用夸大的动作和架势消耗气力。他们自然懂得运用丹田气;一辈子就那点活可以干到八、九十岁;远比那些太极拳家更长寿、健康。只有舞台表演才会把动作夸张,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但是,强调养中气不等于蓄而不发。不要以为光聚不发才是养。自身元气不足者的确须要以养为主。


气息绵长的目的是要积聚丹田气,聚足则发。如果聚不足要发,或者聚足而不发,都于养生不益。深长吸气但不能吸到憋气,发则发得痛快淋漓,同时沉肩、坠肘、松胯,转入调节。注意不要因为发过劲而透气,则容易造成憋气。这种调节的能力,有的人因为经常运动不教自会;有的人则不善把握,须有人指点。呼吸即为阴阳,一呼一吸要动态平衡。人体的运动不可能象机械一样,可以始终按一个节奏动。肢体运动总要有快有慢,有长有短,一种是用呼吸追随节奏,另一种是用节奏调节呼吸;太极拳是属于后一种运动,可称为有氧运动。


打太极拳要富有张力,既松、活、弹、抖;光有行云流水显然不是完整的陈氏太极拳。当呼吸与节奏完美结合的时候就有了神韵。有一些比较高难度的动作,只有在整套拳架的演练之中才能够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当它是整套拳路的一部分的时候才更富有张力。这种节奏就象一首完整的乐曲,只有完整一气地演奏下来时才产生了激情跃动。完整的套路就象一首经典的乐曲,不可替代,更不可简化和篡改。这也就解释了传统套路里为什么要有一些重复的段落和式子。然而,每一位指挥家或演奏家在演绎同一部经典乐曲的时候,不免都有属于他自己的表达方式。在这里节奏是只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把握了你自己的节奏,就走上了太极拳的快车道。


陈氏太极拳发源于黄河两岸,整套拳路就如同黄河水一样滔滔而来,虽起势如潺潺涓流,连绵不断,时常却跌宕腾跃。也许这才是它的魅力所在吧。

(文/驿站马夫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内功心法口诀气沉丹田小周天!
论谈陈式太极拳的练法
,陈式太极拳圈运动
张茂珍先生论“圆圈”运动
亦动亦静练太极
[转载]看看太极拳的开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