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国杰院士:关于人工智能的13个判断,谨防重蹈覆辙!


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专家
来源 | 《中国科技热点述评2019》

李国杰院士

本文摘自最新出版的《中国科技热点述评2019》(科学出版社,2020年7月)。为了避免曲解院士意思,我们这次只做院士思想的搬运工,全部是原汁原味的干货摘抄——
  
1、很多人讲人工智能是新的学科,内容涉及脑科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社会科学等。但迄今,脑科学对人工智能的贡献是很小,统计学对机器学习的崛起发挥了较大作用。
  
2、目前的人工智能本质上还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现在国际上将人工智能的论文都统计在计算机科学名下。从基础研究来看,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前沿研究;从应用来看,人工智能是计算机技术的非平凡应用。所谓智能化的前提是计算机化,目前还不存在脱离计算机的人工智能。


3、真正做人工智能研究的专家说话都比较谨慎,而吹嘘人工智能万能或散布人工智能威胁论的大多不是真正研究智能技术的专家。

4、人工智能产业必须扎根在系统结构和软件理论的深土中,发展人工智能,不能停留在算法层面,要关注从算法、软件、人机界面到系统结构和芯片这一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系统。
  
5、人类社会至今只经历了渔猎、农业、工业和信息四个时代,每个时代长则上万年,短则数百年。信息时代与工业时代一样,应该延续较长的时间。信息时代将走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几个阶段。人工智能的复兴标志着信息时代进入智能化新阶段。

6、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经济发展有50-60年的长波周期,从蒸汽机的推广应用开始,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5个经济长波。现在处于第5个经济长波的下降期。根据康德拉季耶夫的经济长波学说和熊彼得的技术创新理论,每一个经济长波都是由标志性的基础创新触发的。第4波以电子计算机与集成电路的发明为标志,第5波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兴起为标志。目前人工智能还处于初级阶段,再经过十余年的推广普及,也许到2030年左右,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生命科学等技术为标志,将出现经济高速发展的第6波。从第4波导第6波都属于信息时代。


7、未来10到15年对经济贡献最大的可能不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新技术,而是信息技术(包括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融入各个产业的新产品、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新业态、产业链跨界融合的新模式。这些创新主要是已知技术的新组合。
  
8、在经济的衰退复苏期要特别重视基础性技术的发明,未来10到15年应力争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做出像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互联网一样的重大发明。
  
9、深度学习并不是一项划时代的基础性发明。深度学习技术的基础是反向传播(BP算法),令人吃惊的是,BP算法的发明者、被誉为“深度学习之父”的GeoffreyHinton教授2017年在第31届神经信息处理系统大会(NIPS)上指出:“我们需要放弃反向传播算法,重起炉灶”。

10、人工智能2.0,与其说是技术上的重大突破(至今还没有发生),不如说是智能化应用的第二次浪潮。

  
11、理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引领技术的贡献,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用“蜜蜂模型”来解释。我国蜜蜂市场每年不到100亿元,但蜜蜂的机制主要不是生产蜂蜜而是传粉,如果没有蜜蜂传粉,水果蔬菜将大大减产,蜜蜂对农业有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人工智能对其他产业的作用如同蜜蜂对各种农作物的作用一样。人工智能不是单向技术,实际上是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在实际应用中很难分清楚哪些是人工智能应用,哪些是一般的计算机技术应用。
  
12、人工智能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增长上,更多地体现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府管理模式的改变,特别是人们思想观念和认知方式的改变上。

13、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大规模普及应用要有足够的耐心。历史上人工智能专家曾多次做出过于乐观的预测,结果都没有兑现,使得人工智能研究两次进入寒冬,我们应谨防重蹈覆辙。


思想潮“唐诗宋词”知识竞赛邀你参加

海报设计:李晨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姚期智: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金融科技与计算机科学的黄金时代 | 云栖大会2017
人工智能时代,这些专业大有前途
加拿大50个“黄金”专业解析---计算机科学专业
科学观察:关于信息技术驱动未来产业的若干思考丨2023松山湖科学对话
ai
专业知多少 | 做百万年薪的AI工程师,就选这些专业(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