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顾安的,《新篁竹图》赏析

欣欣向上、隽永怡人

元代  顾安的《新篁图》赏欣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历史的长河泊泊流淌,恒古不息。翻阅中国的文化史人们不难发现,各个朝代都有一大批杰出的画家涌现出来,他们给后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艺术作品。很多绘画都达到了出神入化、无以伦比的佳境。徜徉其间恍若隔世,反复观赏令人陶醉其中,留连忘返。

在浩如烟海的名作中今天我们欣赏和掇取的是元代名家顾安的《新篁图》轴,该图:纸本墨笔,纵91厘米,横33.1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一件艺术品得到后人的收藏,必然是先博得人们的品赏把玩,令人回味不已、叹为观止而后收藏。《新篁图》轴正是这样一件艺术价值极高的珍品。此图画面上粗细二枝竹竿穿插错落有致,俯仰适中竹竿旁有竹笋玉立挺拔、娇嫩可人。顾安的这幅作品将暮春初夏的竹子娇美、挺秀的特点表现的神韵十足、呼之欲出,欣赏此图使人顿觉神清气爽,遐想无限。《新篁图》轴画中的竹叶新叶娇嫩,用谈墨写出,浓墨写出前叶数丛,依附竹竿左、右、上、下,远近呼应,前后层次分明,整个画面布局疏密得当浑然天成,竹叶一簇簇左顾右盼潇洒倜傥,墨气清新,扑面而来沁人肺腹。顾安《新篁图》轴,遒劲秀挺、润泽而清雅,笔法严谨、进退有度。反复观之爱不释手,颇有相见恨晚之感。元代绘画其显著特点是“文人画”画家抒情寄志的个性鲜明的梅、兰、竹、作品较多,人物画少了一些.文人画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强调笔墨的同时,增加绘画作品的文学性,诗、书、画、印完美的结合.审美情趣的变化,更是将文人画推向了高峰.墨竹始于唐代至元代已盛行,墨笔花鸟、梅、兰、竹、石在艺术上,力求自然清雅,以清素不雕饰为上。名家有管道升、柯九思等。中国绘画史上以竹为题材,擅画竹者很多,应该说元代是一个以竹为题材画的一个繁盛时期。在竹的表现形式上风格和技术上都有很大的发展。竹以其挺拨向上虚心、坚贞、傲雪凌霜的特质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以竹为题吟咏的诗歌也很多。唐李白有诗云:“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元代吴镇亦有诗云:“叶叶如闻有风声,消尽尘俗思金清,夜深梦绕湘江曲,二十五弦秋月明”。细细想来我们今天赏析一幅画作不仅仅是赏析该作品的艺术精髓,更主要是品味该作背后的历史沧桑。

古人吟诗写竹,以物言志,给后人留下的不仅是一幅幅不朽的佳作,更多的是启示与思考。“往者已矣,来者可追”,当我们再次反复观赏顾安的《新篁图》轴时思绪渐近又远。遥想舜帝南巡逝于苍悟之野,女英、娥皇泪洒班竹,洞庭的竹、蜀南的竹、画家胸中的竹、笔下的竹,观赏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些佳作令人仿佛置身其中,荡涤着人们心灵,使我们渐渐的明白了很多很多。

顾安1289年—1364年(又说约1365年)元代画家,字定之,自号迂纳老人,平江(今江苏苏州)人,善画竹,尤以新篁竹为擅。其用技法,行笔严谨、遒劲自然,浓淡相宜,层次井然,集同代诸家之长,又自成一体。与管道升、柯九思同为元代名家。主要存世作品有《幽篁秀石图》、《风雨图竹》等。古人云:言为心声。《新篁图》轴给人感觉是心声、心境兼而有之。透过画面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心境是超然、宁静和坦然的。那微微倾斜的竹竿,平添了无以言状的些许情感。掩卷良久画中竹之倩影萦怀于脑际,烙刻于心中。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画,顾安的《新篁图》轴,给我们带来的正是这种精妙绝伦的意境。

 

                                              阎本哲

                                         200861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表哥文同,绘竹叶浓墨为面淡墨为背,成为宋代墨竹第一人
故宫博物院馆藏盛懋山水雅赏
画家四祖之一张僧繇
“雪梅冷逸”与“寒林萧索”(下)
元盛懋《秋舸清啸图》和《山居纳凉图》
沈周《盆菊图》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