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志智漫谈二十四节气养生 秋分:秋意渐浓养肺润燥
 
 
        民谚有云:“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节点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正好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刚好在赤道上,白天黑夜等长。而自这一天开始,住在北半球的我们将会感受到白天渐短、夜晚渐长,同时还有越来越多的寒意。
●美好宜人的舒适季节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人们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人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水始涸”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分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便处于干涸之状。
  一般来说,此时节秋老虎已经不在了,阴气上升,阳气下沉,真正意义上干燥寒凉、让人体感比较舒适的秋天到来了。秋风习习、碧空如洗、风和日丽,这个时节正是中秋,处处都充满着收获的喜悦,丹桂飘香、蟹肥菊黄、果实累累,秋分确实是美好宜人的时节。根据以往经验,这个时候已经极少再有雷电、暴雨,更多的是秋风细雨,都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必穿棉”,因此防寒保暖还是很重要。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据考证,我国很早就以“秋分”作为耕种的标志了。秋分,正是收获的大好时节。农民朋友们要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免遭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还要适时早播冬作物,为来年丰产奠定基础。
●运动过后更要重保暖
  秋意渐浓,气温由热变冷,对于年轻人而言,这样的变化相对更舒适一些,如果不是突然降温,可能无需多虑。但对老年人来说,就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在晨练的时候。
  老年人新陈代谢较差,血液循环比较缓慢,在防寒保暖上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后背、前胸千万不要着凉。天气热的时候,很多人都有敞着怀扇扇子的习惯,到了此时,即便是正午时分气温偶尔高一些,也绝对不能再敞怀扇风了。如果感觉到热,挽起袖子是最大限度了。建议老年人最好穿上一件马甲或者帆布背心、薄毛背心,屋子里热的时候可以脱下来,凉的时候穿上也能很好地护住心肺、后背。老慢支患者最好穿上薄毛衣,切不可着凉。
  第二,晨练、运动之后,千万不要用冷水洗脸、洗头、洗澡,而这一条对于年轻人也是适用的。运动之后,难免出汗,而毛细孔又处于打开的状态,抵抗力比较弱,如果一下子用冷水刺激了皮肤,寒气很容易进入体内,并被应激关闭的毛细孔“锁进”身体里,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健康。杨志智建议无论老少,做完运动不要一味地脱衣服、扇风晾干,更不要马上沾冷水,适当地披一件薄外衫,用干毛巾、干手帕擦擦汗,等身上的汗自然落下去,再去洗澡。毕竟秋季即便是出汗,也不会像夏季一样黏腻难受。如果您常年有洗冷水澡的习惯,洗个冷水澡也是可以的,但如果您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还是慎重选择。在杨志智见过的病例中,年轻人此时因着凉而得感冒,并因不在意这样的感冒最终拖成心肌炎的例子不在少数,所以奉劝年轻人不要疏忽大意。
●养肺润燥宜多酸少苦
  中医养生一直强调阴阳平衡的规律,所以对于阳消阴长的秋分节气,人们一定要内收阴气,少泄阳气。
  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常表现为口干、鼻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甚至皲裂等症。而与此同时,秋燥也不利于养肺。肺为娇脏,属金,喜润恶燥,燥邪对肺的损伤很大,在秋天应该收敛补肺,宜收不宜散,所以宜多吃有收敛作用的酸味之物,而不宜吃有发散之效的辛味之物,宜多吃滋阴润燥的甘凉之品,不宜吃伤津耗气的苦燥之品。诸如葱、姜、蒜、辣椒这样的调味料,此时就应控制用量。杨志智进一步解释说,肺主皮毛,主呼吸,《素问·五脏生成篇》中就提出:“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肺主皮毛,而苦味之物可以使肺气耗伤,所以皮毛失荣。
  总而言之,在秋季还是应以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为佳,如藕、莲子、梨、芝麻、蜂蜜、银耳、荸荠等等。
●登高远眺养乐观情绪
  精神调养也是金秋时节养生保健的关键环节。而在精神调养中,培养乐观情绪,保证神志安宁,避免肃杀之气,防止悲秋厌世的消极情绪出现,更为关键。事实上,精神调养和人们平时的锻炼可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自古就有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远眺的习俗,登高望远,使人心旷神怡。在与亲朋好友爬山运动的过程中,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很容易消失殆尽,而这样的运动也会加强人们的免疫力,增加肺活量,锻炼四肢和毅力。在登上山顶的那一刹那,远近的美景尽收眼底,振臂高呼发泄出身体和精神上的“浊气”,虽然疲惫却让人有焕然一新的面貌。
  对于一些失眠的患者来说,在进行了远足、登山这样的运动后,一般会很容易进入安静平和的睡眠状态,有利于身体健康和安神养志。
●肠胃病患者应着眼细节
  秋分过后,气候渐凉,此时一般是胃病的多发和复发季节。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预防不当,不注意饮食和起居,则会引发胃肠道疾病或旧疾复发。所以患有慢性肠胃病的人,这时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添加衣服。
  杨志智特别提醒那些肠胃疾病患者,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各种生活细节。饮食上,一定要避免吃刺激性的食物,包括花椒、麻椒、生蒜、生葱、五香粉这样的调味品,如果您已经在发病期间,更是不能沾这些。另外,肠胃病患者还要观察自己大便的变化,若有异常,应及时向医生咨询、就诊。
  与此同时,由于气候变化较大,人体抵抗力较弱,胃肠型感冒、秋季腹泻在此时也是高发期。虽说是 “一场秋雨一场寒”,但很多年轻人甚至中年人还沉浸在之前炎热的夏季,没有完全转换过作息习惯,喜欢贪凉吃冰棍或者大量吃寒凉的瓜果。于是有腹痛、腹泻、呕吐、发热、头痛等症状的胃肠型就出现了。杨志智提醒各个年龄层读者注意,一定小心饮食,并且注意腰腹部的保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秋意渐浓,“寒露”养生,先防秋燥,还要记住一个字:补!
分享|今日处暑,秋意渐浓
秋意渐浓 霜降时节看红叶去咯*
秋意渐浓霜降时
秋意渐浓 秋季养生小常识
节气说•寒露|秋夜凝寒露 杯酒去微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