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太难了,我做不到。” 到“有挑战,我想试试!”

Group Q


Jean Honore Fragonard – The Pre-arranged Flight

太难了,我做不到。到“有挑战,我想试试!”

谢静茹、刘勤学

不少宝爸宝妈可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孩子面临一项比较有挑战性的任务时,他们还没做出尝试就准备放弃,认为自己“不行”、“做不到”或是“没有天赋”。家长也是干着急,明明在自己看起来很简单,孩子只需努努力就可以做成的事情,怎么孩子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呢?其实啊,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孩子自身的思维模式对其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Carol Dweck提出人的思维方式可以分为两种:固定型思维(Fixed Mindset)和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1]。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认为智力和才能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的。这类个体害怕挑战和失败,只愿意做自己熟练的事。因为对他们而言,失败就等同于宣告其“不够聪明”。为了避免失败,他们往往在开头就不愿意开始一项有挑战性的工作。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则相信智力和能力可以随着人的努力而发生改变,失败只是对自我表现的暂时性反馈。因此他们乐于接受挑战,期待着从挑战中获得能力的提升。

研究发现,成长型思维模式对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极大的积极影响。下面就跟着小Q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成长型思维的作用

1.成长型思维模式与学业成绩

研究发现,成长型思维模式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更有可能在特定科目和整体的成绩上取得更高的分数[2]。这是因为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更相信通过努力,自己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他们愿意接受学业中的各项挑战,并且在遇到挫折时,能够更加积极地想办法进行补救,如更投入课堂、加强自主学习等,进而提高学业成绩[3]

2. 成长型思维模式与自我悦纳

自我悦纳是指个体在对自己的身体、能力、性格等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依然能接纳自己的实际情况。高自我悦纳水平有利于个体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且可以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帮助个体更好地融入社会[4]。国内外研究表明,成长型思维与个体的自我悦纳水平相关。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个体其自我悦纳程度要高于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个体[4]因为成长型思维的个体更倾向于把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困难看成是“朋友”而非阻碍。他们允许自己犯错,并乐于为改正错误付出努力;他们也允许自己身上存在不完美,并能够接受自己的缺点,把缺点视为自己进步的方向[5]

了解了两类思维模式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之后,可能有宝爸宝妈要问了:“我家孩子似乎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这可怎么办呐?”幸运的是,思维模式并非固定不变,成长型思维模式可以被培养,而固定型思维模式也能够转化为成长型思维模式[3],并且已经得到了许多研究的证明。如一项研究发现,对学生进行成长型思维模式训练,其学业成绩也可以得到提高[6]。那么对于家长而言,应怎样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呢?

怎样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1. 多多夸奖孩子的努力过程

Dweck曾针对不同称赞方式的影响做过一项实验。给三组孩子做同一项简单的测试,之后用三种不同方式告诉他们测试结果。第一组,对其智商进行称赞:“你获得了高分,你真聪明!”第二组,对其努力过程进行称赞:“你获得了高分,你之前一定很努力吧!”第三组作为对照组,仅告知“你获得了高分。”

之后再给他们两项任务进行选择,一项任务非常简单,他们已经十分擅长。另一项任务更具挑战性,但是能学到新事物。实验结果发现,之前被称赞聪明的孩子更倾向于选择简单的任务,而被称赞努力过程的孩子更倾向选择困难的任务[1]

在生活中就有部分家长在夸赞孩子时喜欢评价孩子“聪明”、“有天赋”。甚至有些家长为了着重凸显孩子的聪明还喜欢说:“你真聪明,没怎么花心思学习都能拿高分。”这种对孩子自身天赋和能力的评价往往可能使得孩子形成固定型思维,让他们逃避挑战,极力避免失败,以维持聪明孩子的形象。

而对孩子积极投入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夸赞可以让他们更相信努力的力量,有勇气去开始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同时在遇到瓶颈时他们也能更具韧性,积极寻找更多的办法而并非一味地自我否定,抱怨自己天赋不足。

2. 引导孩子合理地进行归因

当孩子完成某项任务遭遇失败时,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合理地对失败原因进行解释。关键在于让孩子意识到这次的失败只是针对特定的一项任务暂时的失败,防止孩子自我设限,给自己贴“做不到”、“不聪明”的标签。

小Q曾经就遇到过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在体育课学跳绳时因为进度稍慢于同班同学,在几次尝试跳绳失败后就拒绝再上体育课。后来沟通发现,因为几次跳绳的失败,这个同学自己得出的结论是:“我就是不会跳绳,学也没用。而且我的成绩也不好,我就是没有他们聪明。”这样的认知就使得他不再去尝试跳绳,也不去想怎么才能学会跳绳,而只是埋怨自己很糟糕,干什么都干不好。因此,引导其合理地进行归因就需要让他意识到他只是暂时还不会跳绳,并非他做不到。而暂时不会跳绳也不意味着他就一无是处,做其他事情也不如别人。

3. 允许孩子出现失败

许多孩子畏难、面对挑战就逃避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失败的恐惧。现实中有部分家长总有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盼,当孩子一犯错就大加斥责,一次考试考砸就是一场腥风血雨,无法忍受孩子的失败。家长每次对待失败出现的消极反馈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让他们觉得自己不能出错,不能失败,因此会极力地避免有挑战性的任务。

允许孩子出现失败,教会他们正确认识失败是让孩子敢于走出舒适圈、不怕犯错的重要前提当孩子不再有必须要成功的焦虑,明白每一次的失败只是让自己更靠近成功后,他们才会更有勇气试错,更愿意接受挑战。

4. 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

Dweck曾对从6岁到大学年龄的子女做过一项研究[1]。研究发现,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认为他们只有实现了父母的期待,父母才会给予自己爱和尊重。这类父母长期以来对孩子传递的信息就是:“我们通过你是否成功对你进行评价,并且只有你达到了我们的条件,获得了我们想要的成功时,我们才爱你。”

这样的爱容易让孩子产生焦虑与不安全感,极其地害怕失败。因为失败不仅意味着自己不够聪明,还将意味着自己得不到父母的爱。这使得他们总是倾向于做自己擅长、一定能做好的事情以极力避免失败。因此,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与关注,告诉他们无论怎样,他们都是有价值的、值得被爱的是让他们敢于去探索自我,敢于面对失败结果的重要力量支撑。

5. 为孩子设立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理想目标

父母通常会为孩子设立目标,有些目标有益,有些却没有。研究发现[1],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心中的完美形象是不能通过努力达到的,他们描述的完美形象如“神童”、“天才”、“身体条件好,擅长体育”等都是天生就具备某项才能。而成长型思维的学生则认为一个成功的完美形象应当是“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更重视知识本身而非分数”的。研究也发现固定型思维的个体由于认为自己永远也达不到心中的完美形象而容易意志消沉、停滞不前,而成长型思维的个体则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去接近自己心中的完美形象。

当父母为孩子设立一个固定型思维模式的理想目标时,就是在要求孩子符合一个聪明、有天赋的孩子模型,否则就会感到失望。但拥有先天的才能并不是一个能让孩子实现成长与进步的好目标,以不断地拓展技能和知识储备作为奋斗目标才会让孩子有不停前进的动力

6. 营造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环境[1]

家长可以每天设定一个时间围绕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孩子进行交流。比如互相提问:“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你今天努力尝试做了什么事情?” “你有没有犯错,在错误中你学到了什么?”通过互相的交流告诉对方,今天是怎么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过去所没有掌握的技能,又是如何通过不停地犯错,解决错误,犯错,解决错误,一步步获得成功的。

当发现孩子出现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想法时,及时进行引导如当孩子抱怨说:“我真学不好数学!”时,纠正他:“不,你只是还没有把数学学好。”当孩子吹嘘:“我更有天赋,不用怎么练习钢琴,照样可以拿到比赛冠军!”时,提醒他:“不,最努力的人才是冠军。你可以成为冠军,明天你来告诉我,为了成为冠军你做了什么。”

以上就是小Q给父母们提出的一些小建议啦~除此之外,还要意识到思维模式的塑造和改变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这需要父母长期的引导和支持[1]。作为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自身成长型思维的养成无疑可以对孩子的思维模式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宝爸宝妈们也可以行动起来,和孩子一起用成长型思维与世界相处,发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挫折后一蹶不振?你为何而退缩
“学霸”是如何养成的?——成长型思维释放无限潜能
稳步提升孩子学业成绩的两种思维方式
心理学家:想提高孩子成绩,做好这3件事,比花钱补课更有效!
【明镜365】见到妈妈不亲切,怎么办?
塑造与选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