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桃源仙境荷叶美,思州故城古色香 ——思渠荷叶坪村寻访记

读过《桃花源记》的人想必对文中景色的描绘一定会念念不忘。虽然陶渊明只是求得思想上的寄托,一种美好的向往,然而作为现实中的读者,特别是那些久居城市的人更想观赏一翻这样的美景,有种回归大自然的奇思妙想。应该说天下之大,这种桃源般的地方还是有的。我曾多次听人说过,思渠镇的荷叶坪村就与书中“桃源”极为相似,因此, 我一直想几时抽点时间去那里逛一圈,饱一饱眼福。

一、桃花源般的自然环境

去年腊月下旬的一天早上,民宗局李局长打来电话要我和他去荷叶坪一趟,说那里文化底蕴丰富,我听了自然高兴。 我们一行五人,其中有两位是从事摄影工作的专业人员,车上挤得满满的。一路上我浮想联篇,巴不得马上见到这个书外“桃源”。到了思渠镇,黄镇长又带了他们镇里的几个同志和我们一道同往, 两部车子在山路上不知转了好几道弯,几乎一直是朝上坡走。这天有点冷,高处的树枝上都已经有花花雪了。我们从山顶上又开往下坡,到荷叶坪后居然一点不感觉冷了,抬头回望高处依然是雪,而这下面却是暖烘烘的。原来这里地势落坨,海拔仅在 400 米以下。周围全是大山, 下面是一个椭圆形田坝,少说也是一千多亩稻田。中间有一条弯弯的小河把田园自然地分成两半,粗略一看有点像太极图形。据说这里原名湖油坪,中间是湖泊,由于曾经多次出现滑坡才填平成现在这个地形的。

黄镇长带我们沿村子走了一圈,一边看一边与老农们摆谈。这里的寨子位于田坝两岸,多数是木房,有正三间、长五间、吊脚楼,石阶檐石院坝。也有三分之一的农户建成了平房,整个寨子布局得错落有致。寨中的走道和石墙虽是乱石,却砌工精细,线缝规格,看去美观古朴,坚实牢固。全村有 315 户人家 1240 多人都是隋朝二皇二年入黔田宗显的第四代子孙田克昌后裔,是全沿河县开辟最早的寨子。这里的整个地貌是山间盆地,属于史前燕山运动的第三纪山盆地运动发育而成。这里四周都是高山,围得像个铁桶、寨子就位于桶底里。由于周围密封得严严实实,人要去拢才能看见村寨。这里的条小河是从山中流出来汇集的,又从北面一座名叫百花山的脚下流入洞中,再下乌江。这个洞高约十米,宽15 米,古时候。它就是寨子的大门。河水要从洞中流出去,人也只有从洞里往来,洞外人员莫要想随便入境,入内后又休想任意出去。况且大山森林茂密,洞的两旁又是绝壁悬崖,中间是河流,古人坐船停靠在乌江边后才沿小河古道入洞,经过一段路程才能见到寨子,整个地形依仗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守难攻。在交通不发达的远古时期,外人难以找来此地,这里人也难以与外人交流。因此, 怪不得很多人都说这里环境和书中的桃花源极为相似。书中的桃书源也是在五陵山脉一带,很难说陶渊明写的故事说不定就发生在这里。今得实地一观,果然如此。

二、古老的传统文化

中午一点钟,支书在一家农户家为我们一行安排了中饭,我们去的人看着他们用石糟子打了两槽糯米糍粑,由于在沿河没有过早,肚子还真的有点饿了, 一看到倒进粑槽那热气腾腾的糯米饭,一个个忍不住直吞口水,如果要是在自己家里,首先就要抓两砣搞了再说。吃过中饭,我们又去了解一下村里的非物质文化,拍一些有关方面的照片。这天正好有张年月,是黄道日子,寨上就有几家人在过时务,有打发姑娘的,有娶媳妇的。我们先到娶媳的这家。只见堂屋的板壁上挂了一排排的肉条,箩篼中放满了把子面条,都用红纸条拴腰的,当地人称为“礼讯”是送女方长辈吃的。堂屋里还放了一床花花轿子,正准发夫。一伙年轻人抬着为我们演示一翻,只见他们故意几歪几簸,逗得大家轰堂大笑。接着我们又到过女时务那家,看见堂屋内的右边堆放了很高一叠新被条和摆放了新物件,都用红纸贴上的“谨封”,香合下横放的张八仙桌前坐着一位文质彬彬的老人,大概七十几岁,他正在伏案写袱纸。厨中的跑堂执事里里外外打点,忙得不以乐乎。 堂屋里一大群姑娘和几个年轻妇女都围拥着出嫁的姑娘说说笑笑。那出嫁姑娘手中拿一条粉红色毛帕,在哭亲,又叫着“亲热”。看见我们几个拢地,他们有的“点水”,有的端茶递水,花生糖糖果摆上了桌子,挤眉弄眼地叫那新婚姑娘哭我们,我们每人丢了 20 元钱作哭钱,也表示个心意, 也没在意是哭那样。从时务场中出来后我们又到寨上看了一些老房子的花窗和一些石器。我们发现一栋老房子前有两块铺在地上的水缸板,上面刻着一个身穿着花边衣服和拴着三角围腰的女人坐在床边、好像新娘子图像, 完全是地地道道的土家族打拌,据说那缸子还是那家老祖宗的老祖宗用的,数不清好多辈了。另一位老人又从家中拿出来几尊佛像,至少也是五百年历史了,雕刻得栩栩如生, 据说曾有人出高价未卖,他说是田家祖辈上留下的纪念物, 要留给作传家宝。说明土家族信佛也很早。荷叶坪寨上的老前辈喜欢跳折子戏,今五十岁以上的人个个出来都会唱几首花灯调子。有位小学教师是几代书香子弟,老一代留了下不少传统的灯书,有彩门、说春、阴阳等书,他还爱好书法。我们本来想看他的藏书, 见他很忙,几次不好开口,再说我们的时间紧就向前走了。寨上还有人爱好吹唢拉,唱山歌、过去栽秧、锄包谷草都还要打闹,谁掉队了,就用敲锣的方式追促。因此山上山下都成了斗歌场、娱乐场,既开心,又消除了疲劳,还促进了劳动效益。

三、古思州的府衙之地

荷叶坪的古迹、景致、故事很多、我们一边走一边看, 都被周围环境所吸引,懂点地理的人都觉得这里四像俱全,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一点不差。当地人说这里有“凤凰山”、“白虎山”“将军山”等地名,夸这里本是藏龙卧虎之地,就因有一点生差了才不出人才。这里有句古话“好个荷叶坪、生坏猪圈门”。说这里古时候如果不是因猪圈门,思州就不会迁走。原来这里后山上有一个象门一样的石口子,名猪圈门, 是地理中一大忌讳。听人们说这里设过思州府,我们当然不放过这一信息,经我们一问,这里的人说得轰轰烈烈。而其他地方从来没有这种说法。荷叶人却说得有板有眼的。我们想应该是无风不起浪吧。下面就是他们提供的几点有关建思州的传说:八十五岁的田茂才老人说这寨上有个名叫田先干清代人,他家辈辈人都把这一事传给后代,又通过后辈田景云传出来的, 说古时候没有纸张,没有书本记载,只有通过口传方式说与后人。说南边的山堡名将 军山就是当年思州府的一个将军被杀后埋在那里的,其墓还在。每年逢年过节有人还要去朝拜。村 干 部 也听过说思州府的府址就在田茂华家后面的大田中,还留下 一 石 头 印章,上面有“思州府”篡字体。几个字,两个人才抬动此石。过去是用布匹写字,盖印时涂色后才把写字的布铺上去印字。为什么要雕那么大呢,可能是为严肃而设计,过去肯定是有铁箱专锁的。不可随便携带。 此印不晓是那个年间被砌在田坎中了,八十年代田坎垮了一堆石头,人们才发现它。一直好几年都摆在田中无人过问, 责任地都下放好几年了,都还在那摆着。我们几个人听后也在田里去找那石头,翻来覆去几个回火,总想把事情搞过水落石出,后听一妇女也说这事是真的,此石被田茂华打烂砌了粪池。真是识宝人不遇宝,遇宝人不识宝。谁知这一无价之宝竟然损坏砌了牛栏,真是高射炮打蚊子,大财小用。可惜可惜!给沿河人乃至贵州人都留下千古遗憾。因为先有思州后在贵州。在 荷 叶 坪原学校地基后面有个小山堡名刑事堡,传说是那时思州专用来处理罪犯的地方。今人们稍晚一点就不敢在此地逗留,说那里感觉吓人,真是远处怕水,近处怕鬼,因为代代传说,人们就想到斩首杀人的情景。而害怕,自然是心态作怪。荷叶坪古时建有城墙,有城门,当时打虎岭为南门,与东门都尚未成功,而北门和西门都已完成,今山上还有牌坊存在。今名寨底的地方还有城墙的基础。前面百花山的山顶上 有一古城楼,上面有石墙炮口,对着乌江方向,下面就是石门。城楼后来已改作庙子,解放后被撤毁。

荷叶坪今还流传有二十四井地名,如檬子井、猪儿井、下坝井、酸水井、鹭鸶井、高台井、狗木井、赶子井、琢石井等。思州府建在时就是把这二十四井的水用来混合熬盐食用。这些井多数已被深埋地下。寨上杨朝石家房后还有一井水带咸味,应该是二十四井之一吧。田茂才老人家祖上遗留一圆形石器,像猪槽又像粑槽, 上面有穿索子的耳孔,辈辈传说是思州府用来喂马的马槽。这种马槽的款式许多老石匠都没有见过。关于思州的故事还不止这些,因为天晚了,又怕下冻雨, 我们还得早点赶回沿河。一路上我一直想,真的这里设过思地(今思州指岑巩)实云唐有天下田氏始祖名克昌者,步峡 峡卜筑于思州……因黔中访黄鲁直日遊处,每闻土友言(土友是黔中当地百姓),田氏世济忠义,此城凝在蜀中,恐在武隆彭水之地,即沿河司所谓城子头是也(这句意思是估计在武隆彭水或沿河城子头),又云在务川之境。(这句话未加肯定,怀疑在这一带地域)。古牂柯郡城一统志云,牂柯国武德中改牂州, 寻改柯州境内有石门高连二山,今贵州宣慰司境内山名亦有石门者恐此疑也。”这段内容明显地告诉我们, 乌江一带原名牂柯国, 后改牂州、柯州。而古思州就在柯州,建思州的地方有明显的标志就是有“石门”。这一带何地有石呢,而且“高连二山”,文中叙述与荷叶坪的石门洞完全一模一样,况此地又具有那么多传说,决非空隙来风.因此可以肯定古思州就设在荷叶坪。田克昌于 公元 680 年进入荷叶坪到四十四世的田佑恭时,于公元 1115州吗?有什么文学记载呢?回沿后翻到了一些资料,后又在从黑塔堡移居晓景李家山的《田氏家谱》看上面记载:田宗显的第四世“田克昌为加 义军兵马使,从绍庆府沿乌江而进入务川县后于唐永隆年间(680)年筑思州于今沿河毛渡荷叶坪”从这上面得知人们共知的“田佑恭”还是田宗显的第十四代子孙,他干宋大观元年(110)归附朝廷,后于宋政和五年又将思州移至务川。《黔南田民族谱》也记载“田克昌、唐高宗时及涉巴峡绝志宦逝安士站籍,卜筑思州的”,当时的绍庆是今彭水,巴峡指的就是乌江一带。说明思州就在乌江沿岸哪个地方。明 代《 黔记》一书也在叙述沿河佑溪长官司一文对于

古迹有思州一章节成作大篇论述,文中这样记载:“沿河佑溪长官司在府北二百一十里(指在思南府北二百一十里),唐武德四年招慰生燎,置城乐县,隶思州、贞观八年改为费州、五代以后省入务川、无置本司(元代才设沿河佑溪长官司),古迹有思州故城去今思州百八十里,即考镇远府考之年才移居务川,明代又移至岑巩。这样算来古思州整整在荷叶坪 435 年。荷叶坪坝上有 1125 亩耕地,在上级的考查下今已定为传统村寨和少数民族村寨,已经挂牌。目前正在维修打造, 发展乡村旅游,当地群众已经在寨子周围栽了桃花、田中栽上荷莲。已建成食用菌大棚 11 个,每年生产食用菌三千多斤上市。可以满有把握说,这里不到五年就会变成真正的桃花源。

    附资料:

田佑恭时代的历史贡献宋初沿唐制,把不能派流官统治的经制州列为化外州,设置羁縻州委任土官管理。太平兴国元年(公元 976 年)派都虞侯赵延浦任思州刺史,土著田氏族人不宾附,朝廷将思州等列为化外思,改经制州为羁縻州,委派土著首领管理。《元丰九域志》云:“夷、思、播、费、牂、充、庄、琰为化外州”。在“蕃部长”田佑恭统领思州时期,思州疆土大大拓宽。大观元年(公元 1107 年),田佑恭请求内附,愿为王民。政和八年(公元 1118 年)朝廷以其地置思州,领务川、邛水、安夷三县。将思州、务川县治徙于北部荷叶坪,后又移到原都濡县治所,州、县同城。务川县治沿河历 519年,思州治沿河历 497 年。

                                 (沿河民宗局古籍普查员   车应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贵州史上面积最大的土司——思州田氏:和贵州建省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于思南、思州与贵州
丰州纪行:寻找“周井堡”
沿 河 赋
贵州沿河乌江画廊
遵义府志(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