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树一帜来楚生

请点击上方“昌平书画轩”进行关注,有更多有趣有益的图文哦!

楚生先生是一位多能的艺术家,他的书法、篆刻和绘画被艺术界誉为“来氏三绝”。唐云先生是来楚生先生最亲密的好友,曾评价:来楚生先生书画篆刻无不精妙,而与书,篆隶正草均熟中求生,刚健婀娜,平正煞辣,气势磅礴,不可名状,允推当代书法杰手。他自己曾这样认为他的书画和篆刻:书法、篆刻、绘画,行草又居书法之首。今天我们来看他的书法成功之路,必将对后学者会有很大的启迪。

楷书 从现在各类载体上我们都很少发现和看到来楚生先生书写的楷书,有人认为他不善于写楷书,其实不然。据来楚生先生的弟子张用博先生回忆说,先生不但写得很有个性,而且大楷、小楷都写,有时还用浓淡墨在生宣上写小楷。这幅楷书似乎是给学生用的范本,线条和结构都还十分明显地保留着颜真卿、柳公权的韵味。在他的一些书法作品中,我们经常能找到融化在行、草书中楷书的痕迹,这些都足以证明他楷书功力的底蕴。他在六十年代得了胃溃疡和肺结核病,长期病休在家,每天除了随心所欲地作书作画之外,他还做了一件鲜为人知的工作,编写《说文要字检》。为了能够得到最佳的检索方法,他先后试写了五种版式,一种是用钢笔写的,另外四种分别用小楷书写的,其中有一种已写至七十页左右。其点画结字气脉相承,节奏自然明确,飘逸、散淡地表现出魏晋尚韵之情结。


篆书 对于他的篆书,他总是说我的篆书不行,都是人家的东西,缺少新意。从留存的篆书作品来看,他的篆书是介于吴让之、吴昌硕之间,他作篆书与作隶书或行书一样,随随便便,无拘无束地书写, 但又一字不离小篆的规范,一不纤巧,二不怪诞,堪称雅俗共赏的好字。如果与同时代名家相比,他的篆书仍是一流。他自己说篆书不及草书隶书的水平,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实在太高了一些。


隶书 书法界对来楚生先生隶书的赞誉声要比行草高。平心而论,古今隶书能超过他的已属罕见。那他是如何取得如此成功的?他起步是从篆隶着手,因篆隶太古,一般人不易看懂,后来唐云先生送给他一本金农墨迹,让他不妨试试看,把书风改变一下,来楚生先生得到金冬心墨迹之后,嗜爱至深,每天临写,不知临了多少遍。一段时间后,唐云先生又对他说,对此帖临得太多搞不好要僵化的,而他却对唐云先生说:“得之皮毛,不如得之精髓,你看现在已经不是金冬心了。”在得金冬心隶书精髓后还兼取郑谷口的。这二家的共同点就是字的风格比较活泼,随便自然,有些点画还与楷书相差无异,打破了隶书碑刻过于严肃庄重的传统风貌。当然,来楚生先生也并不是仅仅满足于此,他在这个基础上,便直追汉隶,诸如孔庙三碑,曹全,石门等,尽取各碑所长为己有。到一九七○年前后,再对汉简作了及其深入的研究。他认为,汉简能反映汉人隶书的真面目,虽不及汉碑的规范,但可见到汉人用笔之妙,以及他所需要的某些好东西,所以在七十年代的隶书作品中他常带有“汉简味”,但汉简中那些过份规律化成为习气的东西他是一概不取的,因此他的隶书能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较之写得“比汉简还要汉简”的学习方法就要高明了许多。所以来楚生先生隶书的特点:生动活泼富情趣。他的好多的隶书作品都象行草书一样纵横奔放,流畅自如,随意而不俚俗,奔放而不野怪,时时透出几分潇洒秀逸的神韵;变化多样展风姿。在基本风貌的大前提下,几乎是每件作品都各不相同,字形或方或扁或长,偏旁部首或大或小或与常规的比例相反,毫无规律,令人为之赞叹。一些点画的变化,真是叫人怎么也捉摸不透,以一捺为例,有上细下粗的,有上粗下细的,捺端有圆的、方的、上翘的、下垂的,更有作重重一点的;在结构上常将一字的两部份左右拉开,使之遥相对峙而生异趣。值得一提的是,他不仅能随心所欲地把篆、楷、行各体自然地揉合于隶书中,即使常令书家头痛的简化字,他也写得得心应手,甚至能出奇趣。

行草书 来楚生先生的隶书在书法界是极负盛名,但他自己的评价是行草书第一。

他的行草书是从黄道周书法入手。来楚生先生因钦佩其人品、人格,遂深爱他的书法,主要临写黄石斋手札类的小行书和《榕坛问业第八期》,用功特深,并信服“始入手须专宗一家,得之心而应之手,然后旁通曲引,以知其变;泛滥诸家,以资我用”的书法理念,这一阶段的作品是偏爱黄道周的字紧行宽的特殊结体和顶天立地的明人气势。他在学黄字上所化的功夫不下二十年,可以说尽得其无穷的奥妙,但他也不迷信于黄道周,认为学黄并不在于将黄字学得很象,而在于要超出黄字。他曾给张用博先生的信中写道:“黄漳浦碑帖《榕坛问业》最为蕴藉、含蓄,其他先之版刻习气深矣!行草至汉魏晋唐,可称观止,后之习行草者,无不宗之,漳浦亦不例外,因此,学黄还须着眼于汉魏晋唐,否则容易走入牛角尖而无以自拔。”到了六十年代中期,也就是在家养病期间,他开始考虑如何跳出黄道周的面貌。“早自王氏父子开始,书法就开始出现两种流派,右军功力深厚,走的是功力一路,大令气势旺盛,走的是气势一路。前者下开欧阳询、虞世南、智永、赵孟頫等—路;后者则有张旭、怀素、颜真卿一些书家继承之,而宋四家则较居中。走功力的一路很难,而走气势一路较易成功。我自己就是走的气势—路,属于小王体系。”这段时间是来楚生先生形成书法面貌的最关键阶段。他的方法很是特别,又很平常,即不是去学另一家的东西来替代黄字,而是简单地每天抄写古诗词,平均每天不少于四个小时,短期内似乎根本没有什么变化,但是过了两三年之后,字的面貌就大不一样了,又过了几年,改体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提高和巩固,直到1971年的春天,才告了一个段落,这一关键时段他总共进行了八年之久。1973年,做了胃病手术后的他,心情和身心都相对较好,创作热情也异常高涨,书画、篆刻作品是既多又好。从这段时期的一些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的书法完全是一种纯自然的流露,显得泼辣奔放,厚重凝练。古人有论草书:“作行草最贵虚实并见。笔不虚,则欠圆脱;笔不实,则欠沉着。专用虚笔似近油滑,仅用实笔又形滞笨。虚实并见,既虚实相生。书家秘法:妙在能合,神在能离。离合之间,神妙出焉。”来楚生先生精擅此道。他草书中的一些字往往是欹侧取势,抑左扬右,虚实相生,黑白相映,繁简相得,每个字都极尽变化之能事,转折处圆润爽利,遒劲峭拔,平中求奇,妙不可言。用笔以中锋为主,使其书圆润浑厚;亦兼用侧锋,使其变化多端。书写时“重若崩云”得其厚;“轻如蝉翼”得其飘逸。沙孟海先生赞誉:“来楚生晚年草书,用笔惊矫纵横,在转折处尤显功力。”他草书中的转折是极为丰富,细的、粗的、虚的、实的、枯的、湿的,细不失其力,肥不失其挺,劲健生辣,斩钉截铁,于爽利中见绵厚,于方折中寓圆转。章法上以整体之气象意致为上,往往利用行距时宽时窄,时疏时密,时长时短,时大时小,参差错落的方法深得“密不透风,疏可走马”之趣,充满了奇思妙想。

亲密的挚友唐云先生评价到:作书以熟而生为上乘。熟不能生为庸俗,生不能熟则粗野;楚生笔下回旋舒展,柔若绵,刚若铁,气象万千,允推近世书苑为别树一帜者也。

请点击上方“昌平书画轩”进行关注,有更多有趣有益的图文哦!

勤诵书画学堂地址:上海浦东齐河路438弄7号1楼

扫微信号或电话:021-62082856、021-68585266、021-50565126。邮箱:qsshxt@siycc.org

勤诵书画学堂


陈佩秋书:墨明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近现代来楚生书法
来楚生
当代杰出的书法大师王明志三十五幅遒美健秀经典书法作品赏析
700多幅赵冷月书法首次集成性面世,告诉你何谓“丑到极致便是美”!
余绍宋书法的书心与情怀
章草>(上)(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