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统用香论文 4

原文


五香丸治口及身臭、令香止煩散気方。
 豆蔲 丁香 藿香 零陵香 青木香 白芷 桂心各一両 香附子二両 甘松香 当帰各半両 檳榔二枚
 右十一味末之、蜜和丸、常含一丸如大豆、咽汁、日三夜一。亦可常含、咽汁、五日口香、十日躰香、二七日衣被香、三七日下風人聞香、四七日洗手水落地香、五七日把他手亦香、慎五辛下気去臭。

治口気臭穢、常服含香丸方。
 丁香半両 甘草三両 細辛 桂心各一両半 芎一両
 右五味末之、蜜和、臨臥時、服二丸如弾子大。

又方
 常以月旦日未出時、従東壁取歩、七歩廻、面垣立。含水噀壁七遍、口即美香。

又方
 桂心 甘草 細辛 橘皮
 右四味等分、冶下篩、以酒服一銭匕、差止。

又方
 芎藭 白芷 橘皮 桂心各四両 棗肉八両
 右五味末之、次内棗肉、乾則加蜜、和丸如大豆、服十丸、食前食後常含之、或呑之、七日大香。

治口中臭方。
 桂心古今録用細辛 甘草各等分
 右二味末之、臨臥以三指撮酒服、二十日香。

又方 
 細辛豆蔲、含之甚良。

又方
 蜀椒 桂心各等分
 右二味末之、酒服三指撮。

主口香去臭方。
 甘草三十銖 芎藭二十四銖 白芷十八銖
 右三味冶下篩、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三十日口香。

又方
 松根白皮 瓜子人 大棗
 右三味冶下篩、以酒服方寸匕、日二、一百日衣被香。

又方
 瓜子人 芎藭 藁本 当帰 杜蘅各六銖 細辛半両 防風二両
 右七味冶下篩、食後飲服方寸匕、日三服、五日口香、十日身香、二十日肉香、三十日衣被香、五十日遠聞香、一方加白芷十八銖。

又方
 橘皮二十銖 桂心十八銖 木蘭皮一両 大棗二十枚
 右四味冶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久服身香。亦可以棗肉丸之、服二十丸如梧子大、稍加至三十丸。一方有芎藭十八銖。

又方
 濃煮細辛汁、含之久、乃吐之。

又方
 井花水三升漱口、吐厠中、良。

又方
 香薷一把水一斗、煎取三升、稍稍含之。

又方
 甜瓜子作末、蜜和、毎日空心洗漱訖、含一丸如棗核大、亦傅歯。

又方
 熬大豆令焦、及熱酢沃取汁含之。

治胡臭方。
 辛夷 芎藭 細辛 杜蘅 藁本各二分
 右五味{+}咀、以淳苦酒漬之一宿煎取汁傅之欲傅取臨臥時、以差為度。

石灰散主胡臭方。
 石灰一升 青木香 楓香一作沈香 薫陸香 丁香各二両 橘皮 陽起石各三両  礬石四両
 右八味冶下篩、以綿作篆子粗如指長四寸、展取薬使著篆上、以絹袋盛、著腋下、先以布揩令痛、然後夾之。

又方
 青木香 附子 白灰各一両 礬石半両
 右四味為散著粉中、常粉之肘後無礬石

又方
 赤銅屑以酢和、銅器中炒極熱、以布裹熨腋下、冷復易。

又方
 槲葉切三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用洗腋下、即以白苦瓠焼令煙出熏之、数数作。

又方
 辛夷 細辛 芎藭 青木香各四分
 右四味冶下篩、熏竟粉之。

又方
 馬歯菜一束梼砕、以蜜和作団、以絹袋盛之、以泥紙裹厚半寸、暴干、以火焼熟、破取、更以少許蜜和、使熱勿令冷、先以生布揩之、夾薬腋下、薬痛久忍之、不能然後以手中勒両臂。

又方
 牛脂 胡粉各等分
 右二味煎令可丸塗腋下、一宿即愈、不過三剤。肘後方云合椒以塗

又方
 伏龍肝作泥傅之。

又方
 三年苦酢和石灰傅之。

治漏腋、腋下及足心手掌陰下股裏、常如汗湿臭者六物傅方。
 乾枸杞根 乾薔薇根肘後方作畜根 甘草各半両 商陸根 胡粉 滑石各一両
 右件薬冶下篩、以苦酒少少和塗、当微汁出、易衣復更塗之、不過三著便愈、或一歳復発、発復塗之。

又方
 水銀 胡粉外台作粉霜
 右二味以面脂研和塗之、大良験。

又方
 銀屑一升一作銅屑 石灰三升
 右二味合和、絹嚢盛、汗出粉之妙。

又方
 正旦以尿洗腋下、神妙。

又方
 黄礬石焼令汁尽、冶末、絹袋盛粉之即差。

治諸身体臭方
 竹葉十両 桃白皮四両
 右二味、以水一石二斗煮取五斗、浴身即香也。

又方
 青木香二両 附子 石灰各一両 礬石半両焼 米粉一升
 右五味、搗篩為散、如常粉腋良。

又方
 石灰五合 馬歯草二両 礬石三両焼 甘松香一両
 右四味、合搗篩、先以生布揩病上令黄汁出、拭乾、以散傅之、満三日瘥、永除。

又方
 二月社日盗取社家糜饙一團猥地摩腋下三七遍、擲著五道頭、勿令人知永瘥、人知即不效。

治七孔臭気、皆令香方。
 沈香五両 藁本三両 白瓜弁半升 丁香五合 甘草 当帰 芎藭 麝香各二両
 右八味末之、蜜丸、食後服如小豆大五丸、日三、久服令挙身皆香。

治身体臭、令香方。
 白芷 甘子皮各一両半 瓜子人二両 藁本 当帰 細辛 桂心各一両
 右七味冶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五日口香、三七日身香。

又方
 甘草 松根皮 甜瓜子 大棗
 右四味各等分、冶下篩、食後服方寸匕、日三、七日知一百日大香。

五香円并湯主療一切腫下気散毒心痛方
 丁香 藿香 零陵香 青木香 甘松香各三両 桂心 白芷 当帰 香附子 檳榔各一両 麝香一銖
 右一十一味、搗篩為末、錬蜜和搗千杵、円如梧子大、含咽令津尽、日三夜一、一日一夜用十二円、当即覚香、五日身香、十日衣被香、忌食五辛、其湯法、取檳榔以前随多少皆等分、以水微微火上煮一炊久、大沸定、内麝香末一銖勿去滓、澄清、服一升、凡丁腫口中喉中脚底背甲下癰疽痔漏、皆服之、其湯不瘥、作円含之、数以湯洗之。一方有豆蔲無麝香

十香円令人身体百処皆香方
 沈香 麝香 白檀香 青木香 零陵香 白芷 甘松香 藿香 細辛 芎藭 檳榔 豆蔲各一両 香附子半両 丁香三分
 右一十四味、搗篩為末、錬蜜和綿裹如梧子大、日夕含之、咽津味尽即止、忌五辛。

香身方
 甘草五分炙 芎藭一両 白芷三分
 右三味、搗篩為散、以飲服方寸匕、日三服。三十日口香、四十日身香。

又方
 瓜子 松根白皮 大棗各一両
 右三味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二服。百日衣被皆香。

又方
 瓜子 芎藭 藁本 当帰 杜蘅 細辛 防風各一分
 右七味、搗篩為散、食後以飲服方寸匕、日三服。五日口香、十日身香、二十日肉香、三十日骨香、五十日遠聞香、六十日透衣香。一方有白芷

熏衣香方。
 雞骨煎香 零陵香 丁香 青桂皮 青木香 楓香 鬱金香各三両 薫陸香 甲香 蘇合香 甘松香各二両 沈水香五両 雀頭香 藿香 白檀香 安息香 艾納香各一両 麝香半両
 右十八味末之、蜜二升半煮、肥棗四十枚、令爛熟、以手痛搦、令爛如粥、以生布絞去滓、用和香乾湿如捺麨、搗五百杵、成丸、密封七日乃用之、以微火焼之、以盆水内籠下、以殺火気、不爾、必有焦気也。

又方
 沈香 煎香各五両 雀頭香 藿香 丁子香各一両
 右五味冶下篩、内麝香末半両、以粗羅之、臨熏衣時、蜜和用。

又方
 兜婁婆香 薫陸香 沈香 檀香 煎香 甘松香 零陵香 藿香各一両 丁香十八銖 苜蓿香二両 棗肉八両
 右十一味粗下、合棗肉揔搗、量加蜜、和用之。

湿香方
 沈香二斤七両九銖 甘松 檀香 雀頭香一作藿香 甲香 丁香 零陵香 雞骨煎各三両九銖 麝香二両九銖 薫陸香三両六銖
 右十味末之、欲用以蜜和。預和歇不中用。

又方
 沈香三両 零陵香 煎香 麝香各一両半 甲香三銖 薫陸香 甘松香各六銖 檀香三銖 藿香 丁子香各半両
 右十味粗篩、蜜和、用熏衣缾盛、埋之久{+}佳。

百和香通道俗用者方
 沈水香五両 甲香 丁子香 雞骨香 兜婁婆香各二両 薫陸香 白檀香 熟捷香 炭末各二両 零陵香 藿香 青桂皮 白漸香柴也 青木香 甘松香各一両 雀頭香 蘇合香 安息香 麝香 鷰香各半両
 右二十味末之、酒灑令耎、再宿酒気歇、以白蜜和、内瓷器中、蝋紙封、勿令洩、冬月開取用、大佳。

裛衣香方
 零陵香 藿香各四両 甘松香 茅香各三両 丁子香一両 苜宿香二両
 右六味各搗、加沢蘭葉四両、粗下用之、極美。

又方
 零陵香二両 藿香 甘松香 苜宿香 白檀香 沈水香 煎香各一両
 右七味合搗、加麝香半両、粗篩、用如前法。

又方
 藿香四両 丁香七枚 甘松香 麝香 沈香 煎香
 右六味粗篩、和為乾香以裛衣、大佳。

熏衣香方
 薫陸香八両 藿香 覧探各三両一方無 甲香二両 詹糖五両 青桂皮五両
 右六味、末、前件乾香中、先取硬者粘湿難砕者、各別搗、或細切{+}咀 使如黍粟、然後一一薄布於盤上、自余別搗亦別布於其上、有須篩下者、以紗、不得木、細別煎蜜、就盤上以手捜搦令匀、然後搗之、燥湿必須調適、不得過度、太 燥則難円太湿則難焼、湿則香気不発、燥則煙多、煙多則惟有焦臭、無復芬芳、是故香復須粗細燥湿合度、蜜与香相称、火又須微、使香与緑煙而共尽。

浥衣香方
 沈香 苜蓿香各五両 丁香 甘松香 藿香 青木香 艾納香 鶏舌香 雀脳香各一両 麝香半両 白檀香三両 零陵香十両
 右一十二味、各搗令如黍粟麸糠等物令細末、乃和令相得、若置衣箱中、必須綿裹之、不得用紙、秋冬猶著、盛熱暑之時令香速浥、凡諸草香不但須新、及時乃佳、若欲少作者、準此、為大率也。

乾香方
 丁香一両 麝香 白檀 沈香各半両 零陵香五両 甘松香七両 藿香八両
 右七味、先搗丁香令砕、次搗甘松香、合搗訖、乃和麝香合和浥衣。

香粉方
 白附子 茯苓 白朮 白芷 白歛 白檀各一両 沈香 青木香 鶏舌香 零陵香 丁香 藿香各二両 麝香一分 粉英六升
 右一十四味、各細搗篩絹下以取色青黒者、乃粗搗紗下貯粉嚢中、置大合子内、以粉覆之、密閉七日後取之、粉香至盛而色白、如本欲為香粉者、不問香之白黒悉以和粉、粉雖香而色至黒、必須分別用之、不可悉和之、粉嚢以熟帛双紃作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熏衣衣香
19-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之十七
《备急千金要方》_口病第三_中医世家
(1)口脂方
唐代时期灿烂的香文化
节气香事 | 小满,未雨绸缪熏衣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