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孩子能融合吗?”方静老师北大附小融合教育讲座札记(下)

☀ 自闭症家长/教育者学习、成长分享互助心灵家园。欢迎给我们投稿并分享到您的朋友圈,如需转载请附上我们的二维码。

2019

1.22

2019年1月22日,百年老校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泡泡馆报告厅,方静老师和石头应北大附小尹超校长邀请来做融合教育讲座,北大附小教育集团多个分校的领导和老师们,以及北大幼儿园的领导和老师们聆听了讲座,北京家长元元爸记录分享了这场别开生面的讲座和精彩内容。

'我的孩子能融合吗?'

文|元元爸

曾有家长向方老师诉苦幼儿园不接收孩子,也有家长问:我的孩子能去融合吗?遇到这样的问题,方老师首先建议他们去幼儿园观察一天,从早晨入园开始看看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方老师问:

你的孩子会主动问好吗?

在别人向他问好的情况下他能回应吗?

他能自己坐下来安静地看书吗?

他能安静搭积木玩玩具吗?

或者他能和其他人在一张桌子上,你搭积木、我也搭积木吗?

或者到构建区能合作搭积木吗?

能三个五个聚到一起聊天吗?

如果有小朋友说“我爸爸昨天给我买了个机器人”,你孩子会怎么说、怎么插言?

一连串的问题引人深思。“这些问题绝不是简单把孩子扔进普校就能解决的。如果只要和正常人在一起就会变成正常人,那自闭症怎么会成为世界难题呢?”这是讲座中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

方老师就是这样给家长尤其是小龄孩子的家长“泼冷水”。冷水不浇到头上人就不会清醒,就容易头脑发热,在最宝贵的时间做无意义的事,耽误了孩子。

“正常孩子是灵活的,我们的孩子是结构化的刻板的;自然社交的环境是随机的,而我们的孩子只适应可预测的。”

“我们的孩子不接受朦胧的信息,‘大约’‘可能’他受不了;我们的孩子不理解互惠的概念,不善于分享快乐、成就、情感;我们的孩子模仿能力存在缺陷,很多自闭症孩子不会模仿;我们的孩子有异常的玩耍方式;我们的孩子注意力过度选择,非语言社交能力差……”社交是需要前备技能的,这些都是自闭症孩子社交前备技能的不足。

融合是需要支持体系的,因为我们的孩子缺乏通过观察、学习主动“修复”和“完善”自我的能力,所以他的成长需要介入。

科学的融合正是通过有效的训练和介入,提高孩子适应集体环境的前备技能,弥补孩子先天的不足。

所谓有效训练,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项目的科学分解和密集反复的练。在以琳融合班,方老师给孩子们上集体课就专门练过“察言观色”。

察言就是听话听音;观色就是教会孩子从别人的表情上看出门道。方老师会引导孩子们注意:如果方妈妈不说话了,你们要赶紧抬头看方妈妈的表情和动作,否则可能会被批评。“每节课我都会找机会练习,需要反复的练习,他们才会进步。有时我也会做动作,我看向谁,谁来回答问题。”

试问在普通幼儿园或者小学,哪位老师会有精力对自闭症的孩子做这样针对性又专业的训练呢?而在以琳,孩子融入普小前需要的前备技能都能得到密集专业的干预。发起话题、维持话题、变换话题、获取观点……以琳人专注于培养孩子们基础能力的同时,强调塑造他们的心智和行为,用智慧和付出帮助他们克服核心障碍,尽最大努力引导孩子们适应集体生活。

所谓有效介入,就是家长或者介入者确实要做好孩子的拐杖、做好他们的影子。方老师用她自身陪读的历程给在场所有聆听者做了卓越的示范(相关内容见“用爱和付出创造神迹”——方静老师在北大附小融合教育讲座札记(中))。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去观察和评估孩子,在“知不足”中不断弥补不足,不断矫正行为、拓展认知。

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家长在孩子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把孩子硬塞到学校,还是在学校陪而不读,没有进行专业的观察评估和有效的训练矫正,都是无效的融合。走进学校是第一步,关键是家长要与孩子并肩战斗。

并肩战斗的过程不仅仅需要专业的“操作”,最容易被忽略的恰恰是亲子关系。很多家庭最终融合失败就是没有给孩子从小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没有给他们积极向上的牵引力。方静老师的一段话我一直在笔记本里珍藏,越品味越有收获:

“石头小学四年级见到日本的专家白崎爷爷,当时有个孩子叫岳岳,比石头大半岁的样子。他们都让爷爷看看,当时爷爷住我们家,我们比划着沟通,夹杂着几个汉字和英语。大家都觉得岳岳比石头好,因为岳岳聪明活泛。但是白崎爷爷对我说,以后岳岳是个大麻烦,石头会越来越好。后来翻译告诉我,白崎爷爷说因为我对石头有绝对的权威,同时又有完全付出的爱,我们母子之间的感情深厚,石头做什么都会考虑妈妈的感受,这个是很重要的。他说岳岳的妈妈是怕岳岳的,岳岳根本不把妈妈放眼里。这些话现在都说中了。”

所以方静老师一直强调亲子关系:“要为孩子无条件付出、无怨无悔地付出,他被完全的爱滋养,就会获得爱他人的能力。”“干预过程中不能强逼,反而是要利用干预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

关于融合教育中对孩子的预期,方老师总结为“降低期望、不懈努力”8个字。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终极目标都是实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最优。

来看看这些金句:

“你要站在你孩子的角度、站在他的位置去理解他的焦虑和恐惧。”

“水桶就是有短板的,没有给你一块木头把水桶接上,你装再多水也是要从这里漏出去的。我们通过干预训练帮助他克服僵化刻板,但在自然环境中也不要有过高期望,不要让孩子有非常大的压力。”

“千万不要以为你的孩子将来和任何人都能搭得上,这个想法千万要丢掉。”

“英明的策略不是取长补短,而是用他的长处尽量掩盖短处——扬长避短。”

“不应该把社交能力放到过于重要的位置,别让孩子压力太大。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在自然环境中停留在工具性语言,再好一点拓展合作。”

“从孩子的长远发展看,能够与人沟通交流、和谐相处是合理预期,不考虑深度友谊,更不考虑勾心斗角。”……

方老师的话朴实而又处处透着实践真知,这是从任何书本都学不到的人生哲学。

方老师在讲座中也回应并抨击了一些误导家长的“坊间怪论”。“有人说自闭症孩子的核心障碍在社交,把他放进正常孩子堆里,就有社交了;或者主攻孩子的社交技能,只给他做游戏,一帮人带着他做就有社交了。有用吗?没有用。因为社交背后需要的是技能,没有这个技能他就无法社交。”

而技能的获得是需要系统的设计和扎实的泛化的。方老师以“互相询问年龄”现场举例:“你看我们有多少种问法,你几岁了?你多大了?你哪年的?你6岁还是7岁?你有5岁吗?你属什么?你是12年生的吗?绝对能把我们的孩子问倒了。还比如孩子问我,方妈妈你几岁了?我说‘不告诉你。问女人的年龄不礼貌哦’‘好吧,奔六了’‘60后了’对于这些应答方式,孩子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可见,无论去幼儿园还是进入普小融合,家长有太多的技能需要教授孩子,跟随模仿、沟通互动、合作分享……每一项目标后面都跟着一个又一个具体技能,没有这些技能作为基础,孩子是无法融入集体生活的。

方老师在讲座的最后介绍了行为、互动、认知三种策略,这些策略有机配合,通过在孩子融合过程中的定期评估、制定目标、设计活动、检讨总结,在干预外显行为的过程中影响和矫正内在思维,在拓展内在思维的过程中矫正和规范外显行为,如此循环往复达到听、说、看、想的一致,不断提升自闭症孩子的融合能力。

这些理念和策略也正是方老师和以琳引领所有星儿家长践行的科学干预之路,我感恩自己成为以琳星社群的一员,通过不断学习,在干预孩子的过程中越来越有收获、越来越有信心。

我也坚信,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随着科学干预理念的深入人心,随着在方静老师带领下,为星儿家庭鼓与呼的声音不断放大,自闭症的孩子们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融合教育之路也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
-----

演讲结束,尹校长带领全体老师们为方老师和石头献上了热烈的掌声。

尹校长说,虽然演讲只有短短的3个小时,但是所涉及的为人母、为人师的道理都是相通的。“为人之道,尊重为先。”方老师信任学校,信任老师,老师关爱孩子,包容孩子,尊重不仅是人与人交往的融合之源,更是教书育人的生命之源。

尹校长寄语老师们:“我们要俯下身子,走近他,了解他,让他信任你、喜欢你, 随着他天性、本性一层层地表露出来,不同的阶段,你要给予不同的帮助,发展出不同的能力,同时又要预测会面临什么样的危险。”

会后,尹校长诚挚邀约方静老师,在百年老校点燃融合教育火炬,把伟大之爱传递下去。


END

喜欢我们,就设置为星标吧

在订阅号列表一眼就能找到我们

就能及时收到我们的精彩推送了

(方法见下图)

以琳自闭症家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静:为了儿子,我要做一个钢铁侠!
谱系家长如何学习才能帮到孩子?
欣奕爸再谈干预:这些错误我也犯过(附方静老师的精彩点评)
2015-02-17 以琳Q群方静老师语音讲座内容整理记录
华师附小班主任胡芳用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清华附小语文老师课件曝光:家长照抄一份,孩子绝对次次100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