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品味医道之卌八:什么是“圆道”?


邵雍字尧夫,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

——《宋史·邵雍列》

在宋代的读书人当中,邵雍不及二程、张载、周敦颐、朱熹等人被人熟知,但是他在世的时候,即有盛名,为世人崇敬,死后以一介平民之身,皇家谥号“康节”,也是千古一人。阿伟哥揣摩,邵老先生之所以不为大众熟知,可能与他所做的学问太过高端有关,所谓“阳春白雪,和者盖寡”。

在古代,“道”是读书人的最高追求,邵雍能说出“道在是矣”的“大话”,自然是一种自信的表现,至于他说的“道”到底是什么,恐怕只有自己明白了。

邵雍毕其一生,建立了一个运用易理和易数推究自然演化和社会历史变迁的宏大架构——元会运世体系,这可能就是邵雍所谓的“道”。

这个“道”其实就是古人所谓的“得以环中,超以象外“的”圆道“。

原子是圆形的,原子核和电子也是圆形的,电子运行的轨迹也都是圆形的。不但这些微观的粒子,宏观的世界也是如此,地球是圆的,黑洞也是圆形的,引力波的存在形式都是圆的……整个宇宙和一切事物都是以“圆”之具体或抽象形状、以圆的轨迹、轨道或形式、方式运行着!
“圆”是微观与宏观世界一切事物运行的规律和法则!

古人自然不知道什么是原子,什么是电子,他们对“圆运动”的体察主要来源于天文。站在观察者的角度而言,满天的日月星辰周而复始做着圆周的运动,由此而产生的昼夜交替、寒暑变换的周期律,这种周期律就是“圆道”。

六十甲子、六十四卦是描述“圆道”的符号系统!

符号并不是“道”,但它们是“道”的体现。

六十甲子和六十四卦起源不可考证,但至少在商周时期就已存在。如果说,古人对”圆道“产生一种感性认识,这丝毫不奇怪,但是能够在商周时期,甚至更早的时候,就能总结出一整套严密的符号系统来描述这种规律,这不能不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

这套符号系统首先是对天文“圆道”的模拟,由于“圆道”具有“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特点,因此,这套符号系统也就成了微观和宏观世界一切事物运行的规律和法则的体现。

邵雍构筑“元会运世”系统的基础就是“六十甲子”和“六十四卦”,这些都不是邵雍的发明,我们伟大的祖先早就已经创造出来了,只不过邵雍借助“元会运世”把这个千古之密揭示出来而已。只是邵雍只是给出了答案,没有给出解题思路,仍然留下了很多不解之谜。

元会运世可以看做是放大版的年月日时,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1日=12时
1月=30日
1年=12月
1世=30年
1运=12世 =3 60年
1会=30运=10800年
1元=12会=129600年

年月日时,是地球上以人类为代表的绝大多数高等生命的时间坐标系,因此,由此衍生出的“六爻”、“八字”也就成了预测人生吉凶祸福的方法。

元会运世,是太阳系以地球为代表的行星运动规律的时间坐标系,因此,由此,这套系统也就成了推导自然演化和社会历史变迁的方法。

当然,如果我们有闲暇,还可以在元会运世之上,继续构筑更宏大的模型,也可以在年月日时之下,搞一个微观的推导,这就是所谓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只是已经没有多少实际的使用价值了。

普通人很容易理解年月日时的概念,因为,日夜寒暑的变换这些无时无刻都发生在人们身边的现象,无疑为人们的理解提供了直观感受。那么,对于年之上时间参数,就不太容易理解了。其实,这很正常,用庄子的话说,就是“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对于生命周期只有一个夏天的虫子来说,是不可能理解冰的。

现代天文学告诉我们,地球围绕着太阳转,而太阳系围绕着银河系转,没有理由否认年之上,存在着更大尺度的时间周期律,人们之所以对这些无感,不过是大号的“夏虫”而已。

其实,如果活得岁数稍大一点,观察认真一点,人们往往可以感受到年之上的“周期律”的存在,老百姓常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是对这种“周期律”的形象描述。至于“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肯定不是孟子的个人体验,而是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对年月日时之上的周期律的总结了。
五百年毕竟是个约数,邵雍的过人之处在于将这一切都数理化了。
邵雍认为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天地)不是永恒的,它的每一个生灭周期是129600年,这个时间参数,称为一,我们可以看做是等比例放大的一
一元分为十二,分别以十二地支命名,相当于一年分为十二个
一会分为三十,相当于一月分为三十
一运分为十二,相当于一日分为十二
一世三十年,由此我们也就知道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法的源头了吧。
这个时间尺度,对于人而言,应该说相当大了,而对于地球而言,则显得有些小了。如果按照地球的地质年龄计算,动辄亿年,就是按北京猿人出现的时间算,也差了不少。因此,有人将邵雍的东西称为“客观唯心主义”,无非是说元会运世这套时间体系虽然看似来自于客观世界,其实还是主观臆造。
年月日时有实实在在的天文基础,元会运世难道是邵雍闭门造车的主观臆造吗?如果不是主观臆造,我们生存的地球,真的存在这个以129600年为循环的周期律吗?

前面说了,地球绕太阳一圈是一年。这个是大多数人都知道的常识,只是绝大多数人不知道,这个周期有两种计算方法。

一种称为回归年,在古代来讲,就是以太阳的影子为参照物的周期律。比如某一年一天,太阳最高,地上影子最短,这就是夏至,那么经过若干时间之后,最短的影子又重复一次,这就是一个回归年。

一种称为恒星年,它不是以太阳的影子为参照物,而是用遥远的恒星作为参照物。也就是从地球上观测,以太阳和某一个恒星在同一位置上为起点,当观测到太阳再回到这个位置时所需的时间,这就是一个恒星年。
这就是古人所谓的“昼参日影,夜考极星”。不过,这两种方法观测出的数据,古人并没有觉察出不同,一直到晋朝虞喜,才发现出其中的异常。
得益于中国古代丰富的天文资料,虞喜把晋朝以前冬至中天星宿的观察记录作了对比,发现唐尧时代(约公元前2400年)冬至黄昏中天星宿为昴宿,而2700年之后的冬至中天星宿却在东璧。虞喜醒悟到岁终(回归年)并非天周(恒星年),比如今年冬至太阳在某宿某度,可是到了明年冬至太阳并没有回归到原来的宿度,这样每隔一岁,稍微有差。因此,虞喜把一回归年太阳走过的路程小于一周天的现象称为“岁差”。
现代天文学研究发现,一个回归年大约是365日5时48分46秒,一个恒星年大约是365日6时9分10秒,两者相差20分24秒,也就是说回归年比太阳年短20分24妙。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呢?

这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轴是不稳定的,犹如陀螺仪,转的不稳定,有差动。地轴动了,地球上的某个点的位置相对太阳也就改变了。在现象上,就是太阳影子最短的时间,相对于太阳又回到某个恒星背景的时间,略微少了点。时间少了一点,也就是说,地球绕太阳实际上并没有转360度,而是359度多一点。

一年差一点,一年再差一点,什么时候两个点再次重合呢?

这个时间大约是25,722年,这是岁差的周期。

25722,看到这个数字,我们想到了什么——

25722x5=128610≈129600

当岁差的运转完成五个周期的时候,就是邵雍所谓的“一元”。一元复始,天地完成了一个轮回。这可能就是邵雍构筑“元会运世”系统的天文学基础。

有人说,128610和129600还差着1000多年呢,说岁差是元会运世系统的天文学基础,是不是有些牵强附会呢?

其实,这是没有搞清楚真实数据和符号模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一年365日5时48分46秒,这是天文数据,一个甲子六十天,一年六个甲子,360天,这是符号模拟。岁差,是天文数据,一元129600年,这是符号模拟。正因为两者都以年月日时等计时单位为表达,所以往往被人们混为一谈,其实两者有着天壤之别。

正像邵雍在《皇极经世书》中说的:“参天两地而倚数,非天地之正数也。倚者,拟也。拟天地正数而生也。”“参天两地而倚数”一语出自《易经》,到底是什么意思历代研究者争论不休,这里邵雍将天文数据称为“正数”,将易经象数称为“拟数”,易经象数是模拟天地正数而创造出来的,并不是真正的天文数据,如果搞不清楚这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就永远也搞不明白中国的数术文化。

这两者,在《黄帝内经》中被称为“天度”和“气数”。

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

这段话,和上面邵雍所说,可以互相印证。《皇极经世书》研究的是自然演化和社会历史迁,因此采用的模型是以甲子为构架的“元会运世”,而《黄帝内经》研究的是人,因此采用的是同样以甲子为构架的“年月日时”,只不过改其名称,称其为“气数”。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所谓“纪化生”,就是表达、模拟生命的变化规律。

明白了这一点,就会明白什么是“圆道”,也就会明白古人为什么把《易经》推崇到那么高的位置,也就会明白所谓的“医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也就明白为什么阿伟哥不好好谈中医,总是像一个多嘴的老太婆一样,反反复复地念叨“天文”、“圆道”、“象数”、“取类比象”的原因了。

喜欢,就到我的公众号看看

阿伟哥只把真正的干货给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精解第十六章,回归于虚无
小马哥读皇极经世(原创)
環狀循環體的玄同八宮64卦- - 老子論易19
术数之学:解读《内经》的一把钥匙
(7)关于邵雍先天易与运气学的探讨[道法自然sir]
皇极经世的时间周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