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少阳湿热发热案

于某,男,53岁。

初诊(2010年6月15日):发热6天。6天前因着凉出现发热,每日均发热,下午为重,体温多在38.5~39℃,服用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片”后可汗出热退,旋即复升。无明显恶寒,无汗出,无流涕及咽痛,无咳嗽。伴口苦,口渴,心烦,舌偏红,苔薄黄,脉弦。考虑少阳病小柴胡汤证,清解少阳为法。因口渴明显,有阳明证,加生石膏以清热。

处方:柴胡30g,生石膏60g,黄芩10g,党参10g,清半夏15g,炙甘草6g,生姜10g,大枣10g,2剂,水冲服。

二诊(2010年6月17日):服上方后无效,仍热。再看患者时正值吃饭,见尚未进食在有呕吐,详询病史,诉平素大便粘腻不爽明显,便后马桶需反复冲洗才能冼净,湿热内蕴可知,遂诊为少阳挟湿热证,予蒿芩清胆汤和解少阳兼清湿热。

处方:青蒿30g,黄芩10g,清半夏15g,陈皮15g,茯苓30g,枳壳12 g,竹茹12 g,青黛3 g,滑石15g,甘草6g,生姜10g,大枣10g,2剂,水冲服。

患者服上方1剂即热退病安。

按:小柴胡汤是治疗外感发热的常用方剂,本病案提示我们:在面对发热,同时有

一些少阳病的征象时,只是提示病在少阳,在辨具体方证时,不可囿于惯性思维,简单的认为是小柴胡汤证。因为少阳病除常见的少阳郁热外,因体质及兼挟邪气的不同,还有少阳湿热等证的存在,如不仔细分辨,则致方不对证,贻误病机。蒿芩清胆汤源于清代名医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本方与《伤寒论》小柴胡汤同治邪在少阳之证,但本方系针对少阳热重、湿热中阻之证而设,有清透少阳,分消痰湿之功。本案初以小柴胡汤和解清热不效,是因少阳湿热存在,后以蒿芩清胆汤和解分消收功,说明临床在辨清六经后,再细辨方证的重要性。此外,患者大便情况给应用蒿芩清胆汤起到了重要的提示作用,但初诊医者关注不够,当引以为戒。

   
    长按图中二维码,步入经方之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和解剂”,蒿芩清胆汤与小柴胡
新道少斋-定时发热
蒿芩清胆汤
​蒿芩清胆汤与小柴胡汤比较分析
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发散、和解、表里同治14蒿芩清胆汤
温病少阳湿热痰浊该如何论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