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6年毛主席逝世,华国锋拒绝致悼词,叶剑英:这是主席生前的愿望
userphoto

2023.05.11 广西

关注
对于中国人民来说,1976年是极为悲痛的一年,周总理和朱德元帅的相继离世让全国人民陷入了悲伤之中。不久之后,毛主席的逝世更是让人民群众在精神上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毛主席逝世后,他的后事处理无疑是重中之重,毛主席追悼会上的致悼词人似乎成了一大难题。
叶剑英力荐华国锋为致悼词人,却遭到拒绝,这是为何?这中间牵扯着怎样的政治利益?

伟人相继离世

放到现在来说,周总理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工作狂”,面对国内外的大小事务和堆积如山的文件,他一刻都不敢懈怠。
为了能够处理更多工作,周总理一次又一次压缩他的休息时间,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曾写“大字报”控诉周总理不爱惜身体,周总理承认“错误”后,依旧拼命工作。
就算是“铁人”也会倒下,1972年周总理感到身体不适,这时恰逢尼克松访华,周总理顾不得检查身体,陪着尼克松从南到北,日夜操劳。

同年5月18日,周总理在工作中晕倒后,被送到医院,最终确诊为癌症。面对这个噩耗,大家悲痛欲绝,只有周总理根本没把它当一回事。
确诊后,周总理一如既往地工作,完全没把自己当病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周总理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但他每天的工作时间依然超过了十小时。
看着周总理的病情一天天恶化,中央领导人多次劝阻周总理好好养病,不要再工作了。周总理却说:“我这是癌症,治不好的,何不利用有限的时间,为国家和人民多做点事呢?”

1976年元旦过后,周总理不再吵着工作了,1月8日,敬爱的周总理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离开了我们。
得知周总理逝世的消息后,全国人民都陷入到悲伤的情绪中。这时,毛主席已经身患重病,行动不便了,他知道周总理逝世的消息后,表面上一言不发,心中却悲痛不已。
在周总理的追悼会上,终究没能见到毛主席的身影,巨大的悲痛让毛主席的病情加重,已经不能去和老友做最后的告别了。

1976年1月11日上午,周总理遗体告别会上出现了这样一幕让所有人都为革命先辈们的友谊而感动。
原来这天,90岁的朱德元帅也来到了告别大厅。朱德元帅早已没有了往日的神采,他也只能在女儿的搀扶下,缓慢来到周总理的遗体前。
看着昔日老友躺在那里,朱德元帅的情绪已经控制不住了,他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朱德元帅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向周总理的遗体深深鞠了一躬,接着又沉重地举起右手,向革命老友敬了一个军礼。
1976年7月6日,朱德同志因病抢救无效,在北京逝世。继周总理去世后,又一位伟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朱德元帅戎马一生,他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毛主席曾赞赏朱德同志是“人民的光荣”,失去“光荣”的中国再次笼罩在悲伤之下,毛主席的身体在治疗下本来已经有了好转,朱德元帅逝世的消息再次让毛主席精神上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毛主席得知朱德元帅逝世后,沉重地对工作人员说:“朱之不存,毛将焉附也。”
毛主席的病情再次恶化了,病痛的折磨让毛主席只能躺在病床上了。在治疗的过程中,毛主席表现得非常乐观,仿佛早已看淡了生死。

如果说周总理和朱老总的逝世给予了毛主席致命一击,那么1976年7月28日发生的唐山大地震便是“压死”毛主席的最后一根稻草。
得知唐山发生地震后,毛主席瞬间泪如雨下,他日夜牵挂着他的人民,几乎没怎么合过眼休息。
当毛主席看到华国锋发来的受灾情况的电报后,竟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他一想到他的人民如今正在受苦,心中就悲痛不已。
毛主席忍着病痛亲自批示了唐山的救灾文件,这也是毛主席生前批复的最后一份文件。
唐山大地震发生后,毛主席的精神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他的身体越发虚弱,已经连饭都吃不下了。
1976年9月9日凌晨,毛主席与世长辞,为中国革命、中国人民操劳了一辈子的毛主席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葬礼的安排

毛主席逝世后,他的治丧事宜无疑是重中之重。虽然此时大家都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但必须要强打起精神,处理相关事宜。
华国锋赶到中南海后,立即安排了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
在紧急会议上主要商讨这三件事:如何处理毛主席的遗体、毛主席的后事安排以及是否限制外国代表团来京吊唁毛主席。
关于毛主席的遗体如何处理,其实毛主席自己早已探讨过了。1956年,毛主席在中共中央的扩大会议上提出死后火葬的建议,他也是第一个在火葬倡议书上签字的第一个中央领导人。

毛主席多次和工作人员探讨过生死问题,毛主席还幽默地说到:“我死后一定要火葬,并且把骨灰撒到大海中去,生前吃了那么多鱼,死后让他们吃我,就当是还罪。”
大家最终还是违背了毛主席的遗愿,经过一番讨论,党中央一致决定将毛主席的遗体永久保留下来,并修建纪念堂,供后人瞻仰。
考虑到毛主席在全世界的影响很大,很多国家的人民对毛主席怀着崇高的敬意,中央决定不限制外国代表团前来悼念毛主席,但出于安全考虑,必须要对人数进行限制。
接下来便是安排毛主席的后事了。9月9日,凌晨五点,办公厅秘书局局长周启才接到汪东兴的电话要求其带上早已写好的讣告和悼词稿到会议厅定稿。

接着人民中国人民解放军也接到了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全军立即进入到一级警戒状态。
9月9日下午四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国内外播报讣告—《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
当人们听到毛主席逝世的广播后,很多人感觉他们的“天”都塌下来了,祖国大地瞬间笼罩一片悲伤之中。
世界各国的媒体也纷纷转发了这条消息,各国人民也都在为这位“东方巨人”的逝世感到悲伤,很多国家自觉停掉娱乐活动,开始缅怀毛主席。

9月10日,毛主席的遗体从中南海转移到人民大会堂的灵堂内,国内外各界人士纷纷赶来吊唁。
9月1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毛主席追悼会相关事宜,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敲定悼词稿和致悼词的人。
在会上,周启才转述了汪东兴的建议:在悼词上加上毛主席曾提出的“三要三不要”的重要指示。全体成员一致通过。
敲定悼词后,又一个难题出现了,那就是追悼大会应该由谁来致悼词呢?
华国锋是毛主席培养的接班人,论资历,叶剑英元帅更胜一筹。

一时之间,大家陷入了沉默。叶帅首先出来打破僵局:“致词人非华国锋同志莫属!”
华国锋听到叶帅的话后,连忙拒绝到:“叶帅,您才是最适合给毛主席致词的人,必须由您来致悼词。”
见华国锋拒绝致词,叶剑英严肃的说到:“国锋同志,你身为国家副主席,理应致悼词,再说了,这也是毛主席生前的愿望。”
听到叶帅的话后,华国锋没再拒绝,党中央最终敲定由华国锋同志在毛主席的追悼会上致悼词。
那么叶帅为何会说是主席生前的愿望呢?

无声的遗嘱

毛主席和叶剑英之间有着很深的情谊,两人从革命时期,一路奋战过来,毛主席早已对叶帅十分信任了。
1976年9月8日,毛主席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了,随时都有离开我们的可能。这天中央政治局的老同志们都来到毛主席的病床前,想要同他作最后的道别。
叶剑英元帅也忍着巨大的悲痛来到毛主席的病床前,看着老友躺在床上,如此苍老,叶帅的眼泪瞬间止不住了。

就在这时,毛主席突然睁开了眼睛,并且对着叶帅轻微地挥了挥手,仿佛想要说点什么。
伤心过度的叶帅并没有注意到毛主席这个细微的动作,他边擦泪边准备走出病房。这时,毛主席招手的幅度更大了,工作人员见状连忙叫住了叶帅:“首长,主席肯定有话想对您说!”
叶剑英回头看见了毛主席的动作,连忙跑到主席的病床前。遗憾的是,毛主席用尽全身力气也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叶剑英看着毛主席的嘴巴微动,但什么也说不出来,心中十分悲痛,毛主席似乎也更加着急了,嘴巴开始抽动,但依然没能发出声音。
叶剑英连忙握住主席的手,安抚他。毛主席平静下来后,最终用手指在叶剑英的手背下点了几下 ,深深地看了他一眼。
离开病房的叶剑英,心情十分沉重,他开始思考毛主席究竟想要说些什么,在他手背上点了几下又代表着什么?

毛主席逝世后,叶剑英在处理主席的后事之余,一直在思考毛主席传递给他的“无声的遗嘱”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凭着和毛主席多年的默契,叶剑英认为毛主席一定是放不下国家,放不下人民,想要嘱托他什么,于是他分析当前局势,明白了毛主席的用意。
其实毛主席是让他好好拥戴、辅佐华国锋。毛主席考虑到在他去世后,中国的局势会发生变化,华国锋的地位难以得到巩固,而所有老同志中,只有叶剑英还身居要位。
毛主席明白自己选的接班人能力十分出众,但唯一不足的便是华国锋资历不够,难以服众,而叶帅不仅资历老,而且威望够,只有叶老与华国锋联手,才能解决中国的危机。
让华国锋在毛主席追悼会上致悼词,很好地表明了党中央和叶剑英对华国锋的支持。
后来,叶剑英和华国锋联手,平定了中国动荡的局势,叶剑英也出色地完成了毛主席交给他无声的遗嘱。

华国锋致悼词

1976年9月18日下午三点,毛主席的追悼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正式举行。追悼会当天,数百万的人民群众赶来天安门广场送毛主席最后一程。
当人们看到天安门城楼上主席的画像披上了黑纱后,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追悼会正式时间越来越近,中央重要领导人依次出场后,全场气氛十分沉重。
下午三点,追悼大会正式开始,全国的广播电台按照要求进行同步转播。随着哀乐的奏响,现场的中央领导、百万群众以及广播前的八亿中国人民全体肃立,为毛主席默哀3分钟。
在这三分钟内,每一位中国人民都沉浸在哀思中,沉浸在对毛主席的无比想念之中。

随后,华国锋同志上台为毛主席致悼词。短短的几句悼词,华国锋却读得很困难,他几乎难掩自己的悲伤情绪,在读的过程中,多次哽咽,连话都说不出。
当华国锋读到第一句:“毛主席的逝世……”时,在场的群众开始小声抽泣。
当华国锋颤抖地读完最后一句,在场的群众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天安门广场上爆发出大片哭声。
天安门广场上的哭声越来越大,不一会儿,就哭倒了一片,没想到的是,很多人竟哭晕过去了。
这些哭声,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不舍,对毛主席的思念,体现了毛主席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
追悼会过后,中央对毛主席的遗体进行了保存,并且为毛主席修建了纪念堂,让后人永久瞻仰。
1977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一周年之际,毛泽东纪念堂正式对外开放,每年都会有无数人前往北京瞻仰毛主席的遗容。
如今,毛主席已经逝世47年,几代中华儿女也已经瞻仰过他的遗体,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在我们心中,毛主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他的伟大也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72年陈毅去世,李德生宣布4个安排,为何追悼会当天却被取消?
陈毅临终前,叶剑英拿出毛主席所写的纸条:我知道你在等什么
75年周总理病危,担心身后事,邓小平:您放心,他没资格当代总理
1976年毛主席去世后,汪东兴建议在悼词上加几点,华国锋:我认同
和周总理患难与共52年的开国元帅,第一个来向总理遗体告别
72年毛主席参加陈毅追悼会,瞥见角落一副挽联,问张茜:他来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