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骶髂关节/颈椎病
解剖上,髂后上棘内上缘和骶髂关节内侧缘是骶棘肌和腰背筋膜后叶的下外端附着处(骶髂关节内侧缘中及下1/3段是腰部深层肌附着处)。发生病变时,可出现腰痛、腰骶痛、或伴有“放射性坐骨神经痛”、下肢传导性麻木、麻刺感或麻痹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常伴有骶髂关节、髋关节周围症状。 腰腿痛,在骶三角区部位常见疼痛,有学者认为是“骶髂关节劳损”,“骶髂关节炎”,“骶髂关节半脱位”等,也有认为骶髂关节本身病变是不存在的,其上附着的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才是真正的发病因素。
其实骶髂关节是可以微动的,搞推拿整脊的都有关节滑动体验,近来,也并不是偏重于骨关节而忽略软组织问题(整脊与治筋,同等重视)。反而,搞软组织治疗的经验,认为只需要针对筋伤,便可解决问题,就认为软组织病变才是病因。这个看法是有问题的。
其实也是鸡蛋。“叉腰肌”的笑话,对于记者和外行,就只是个笑话。如果不幸学过解剖还认为是笑话,才真是杯具。
颈椎病病位诊断思路
 A 根据症状定位
  根据病人主诉的症状去推断颈椎病的病变部位。
  1、头面、五官的症状:如眩晕、头痛、耳鸣、视力模糊、失眠等,其病变部位:
项部肌附着枕后肌群
其次在——上位颈椎的后关节、C2棘突旁、C1-5横突 。
  2、上肢的症状:如肩、臂、手指的疼痛麻木,其病变部位:
主要在——C4-T1后关节、横突。
其次在——冈上窝、冈下窝、肩胛内上角、肩关节盂外侧和盂下、肱骨内外上髁、腕横韧带等
 B 触诊定位。
仅用症状定位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用手触诊。仔细的寻找压痛点、条索、硬结,触摸其范围、方向和层次,精确定位,是治疗的关键之所在,也是基本功。所以,检查诊断的时间往往比施术的时间要长。
把颈后正中线至乳突分为三等份,中内1/3交界处和中外1/3交界处,是最常见的损伤点,常可扪及硬结、条索。从解剖上看,前者有枕大神经穿出(相当于枕外隆突旁开2.5cm左右),后者有枕小神经穿行(相当于枕外隆突旁开5cm左右),乳突部有耳大神经穿行。这三条神经卡压常可引起额、颞、枕部的疼痛。此外,椎枕肌的附着处,又临近寰枕关节,此处组织的损伤,最易导致卡压、刺激椎动脉,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而至眩晕。故这三个部位是治疗头痛、眩晕的重要治疗点。
把骶髂关节和颈椎病放到一起,是否意味着冥冥之中,二者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关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颈腰椎康复秘笈
颈椎病探究(你的病症表现是颈椎病吗?)
每天五分钟、和颈椎病说白白!
颈椎部位病变的主要压痛点——【针刀解析-第89讲】
颈椎病与颈椎骨质增生有何异同点?
超微针刀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