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论语·子罕篇(26)人什么都可没有但不可没志气




原文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注释


(1)军,《说文》:“军,圜围也。四千人为军。军(车),兵车也。”即环形围绕。四千人成一军。“军”字里面的“车”,就是战车。三军,在本章指军队。


(2)夺,《说文》:“夺,手持隹失之也。”即手持的鸟雀被抢走。本义是丧失。本章是丧失、改变的意思。


(3)帅,《说文》:“帅,佩巾也。”即佩巾也。本章指将帅、元帅。


(4)匹夫,指普通人,本章可翻译为“每个人”。


(5)志,《说文》:“志,意也,心之所之也。”本章指志向。



译文


孔子说:“三军可以改变将帅,匹夫不可以改变志向。”



解读


《论语》中被后人用以励志的名言,本章被后人多次引用的就是这句“匹夫不可夺志也”。本章的核心是“志”字,而对于“志”的理解,是指一个人的志向、志气,还是指一个人的理想,还是指一个人的气节,还是指一个人的志趣,在众多解读《论语》的版本,都是随着自己的理解,来翻译这个“志”字。而孔老夫子在本章究竟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匹夫之“志”呢?这必须要结合前后章,弄清楚夫子在本章所表达的真实意思。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分析本章的句式结构,是通过“可...不可”表达一种观念的选择,其重点就在“匹夫之志”,“三军”是用来衬托“匹夫”的,“可夺帅”是用来强调“不可夺志”的。结合前后章,上一章的主语是“主”,是指士大夫的,下一章是指子路的,夫子在本章是在表达谁呢?像本章这样的名言,我们看看诸家是如何翻译的。钱穆先生翻译为:三军之众,可把它元帅夺了。匹夫之志,谁也夺不成。南怀瑾先生认为:“三军可夺帅也”,古代作战,如果把对方主帅抓住了,三军失去了领导人,就整个崩溃了。对人而言,“匹夫不可夺志也”,任何一个人真有气节,立定了志向,怎么样也不会动摇。杨伯峻先生翻译为:一个军队,可以使他丧失主帅,一个男子汉,却不能强迫他放弃主张。李泽厚先生翻译为:可以剥夺三军主帅的权利,休想剥夺普通人的意志。和《论语》中诸多章节一样,众家翻译出不一样的意思来,其根本的原因就是每一位翻译者都是根据自己的判断,得出来的是大意,而不是从孔子表达本章的真实意图去思考,又没有逐字去翻译解读的原因。



三军,周朝军队的制度,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到春秋时,三军变为称呼军队的统称。可,可以。帅,统领军队的将帅、元帅。匹夫,在先秦时期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平民中的男子,亦泛指平民百姓。《左传·昭公六年》:“匹夫为善,民犹则之,况国君乎?”《韩非子·有度》:“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一是指独夫,多指有勇无谋的人,含轻蔑意味。《孟子·梁惠王下》:“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班固《白虎通·爵》:“庶人称匹夫者,匹,偶也,与其妻为偶,阴阳相成之义也。”因为本章的“匹夫”是与“帅”相对应的,所以这里的“匹夫”指普通人,并非特指平民百姓,而是每一个有“志”的人,可翻译为“每个人”。在分析诸家翻译本章的内容,不能准确解读本章,甚至误读本章,还有对“夺”字的理解上。《说文》:“夺,手持隹失之也。”即手持的鸟雀被抢走。本义是丧失。在先秦典籍中,“夺”有两层意思。一是强取,引申为剥夺。一是失,丧失。夺,在本章可理解为失去、改变。《孟子·寡人之与国也》:“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所以本章的意思是:三军可以改变将帅,匹夫不可以改变志向。三军将帅不仅可以改变,并且可以随时换人。而作为普通人,也要有自己的志向,这个志向一旦确定就不要改变它。匹夫没有了志向,也就没有了做人的根本。人穷了容易失去志气,人穷更不能失去志气。下一章子路穿着破衣服和富人在一起,却不感到耻辱,就是因为他心中有“志”。而作为学道者,志向是什么呢?就是“士志于道”。接下来一章,是说子路终身诵之的《诗》中的一篇,是不可夺的子路的“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再评《论语》的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吕展
论语:三军可夺帅也(9-26)
【每日格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一起学《论语》9.26子罕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志向要坚定不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