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论语·里仁》(18)父母有过错怎么办?


原文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注释

(1)事,事奉。


(2)几,时间概念,是事情将要发生还没有发生的时间。


(3)谏,劝谏。


(4)志,态度。本章指父母对儿女劝谏的态度。


(5)从,听从。


(6)违,违背,这里指违背劝谏的初衷。


(7)劳,劳苦。这里指劝谏父母不辞劳苦。

【译文】
孔子说:“父母有过错要在即将犯错的时候劝谏,看到父母不听从劝谏,继续用恭敬的言行劝谏父母,不要违背劝谏的初衷,即使再劳苦也不要埋怨。”

【解读】

接下来共四章是孔子教育我们如何事奉父母的。有句古话: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是说作为父母没有不对的地方,父母在儿女面前怎么做都是对的。所以有“顺者为孝”的说法,做儿女的只能看着任性的父母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父母即使有错也只能顺从。可父母也是凡人呀,他们怎么会没有错误呢?对于父母的过错,《礼记》是这样说的:“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则复谏。”孔老夫子在本章是如何教育我们的呢?我们怎么面对父母的过错,该在什么时候指出来呢?

事父母几谏。后人对这句话的注释,事奉父母,见到父母有不妥的地方要婉言相劝。是这样吗?父母还没有过错的时候,我们没有必要去相劝,总不能像教育孩子一样,说你要在学校里好好听老师的话,做一个好孩子,不要犯错误。这样唠唠叨叨的儿女,从哪方面讲都是不孝的,更别说劝导父母了。如果父母犯了过错,我们还有必要去劝说吗,已经成事实了,说不定父母正后悔呢,我们的劝说不正是雪上加霜吗?对这句话的理解,问题就在这个“几”字上。后人的注解将“几”理解为“微”,说要“微谏”父母,就是“轻微、婉转”的意思。如果这样理解,那就是错解的孔老夫子的本意。“几”,《说文》“微也,殆也。”《系辞传》“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本章的“几”是一个时间概念,也就是事情即将发生还没有发生的时间。就好比我们鼓掌,把手已经举起来,正准备鼓掌,这就是“几”。孔子的读《易》心得报告《系辞传》多次用到“几”。《系辞传》:“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孔子说:“知几其神乎!”一个人自己智慧能够“知几”,就是达到神通的境界,一件事情一发动,就知道结果了。对上司不拍马屁或谄媚,对部下或不知你的人,也不要轻慢,仍要尊重他,就可以达到“知几”。什么叫“知几”呢?“几”就是“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这其中很微妙,这时还没有动,开始要动,也可以说是将动未动,这个时候就是“几”。你要能“知几”,知道“知几”的道理,就是大吉大利。所以“几”就是先见之明,因此孔子说,“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如果认为是一个机会,应该是你的,机会要来以前自己便已经知道了,所以才能把握机会,“不俟终日”。不要说我等明天再来干吧,如果等到明天,机会便已经过去了!明白了“几”的意思,我们就明白在什么时间劝谏父母的过错了。人的过错,在将要做还没有做的时候,容易改正。所以做儿女的,见到父母的过错将要发生时或者刚刚出现过错时,就应该劝谏,不至于形成大错。也就是说,对待父母的过错,劝谏要把握时机。

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看到父母的态度不听从儿女的劝谏,就继续用更恭敬的言行,作为儿女也不要违背劝谏父母的初衷,不要松懈,继续劝谏。在这个时候,也许父母会训斥儿女,或者发怒,做儿女的也不要怕劳苦,更不能埋怨父母,继续劝谏。孔子在这里告诉我们,对父母的过错进行劝谏,一是要把握时机,而是要注意方法。“见志不从”,志,父母被儿女劝谏后的态度,从,就是听从。看到父母在被劝谏后,不听从。“又敬不违”,又敬,是说儿女在起初劝谏的时候,就要恭敬,继续劝谏也不要不耐烦,还是要恭敬。不违,是不违背劝谏的初衷,不要因为父母的不接受而放弃。“劳而不怨”,劳,后人注解为“忧”,忧愁的意思,是说劝谏父母虽然让父母忧愁、忧伤,也不要埋怨。我认为,本章的主语是儿女,是站在儿女的角度来说的,从“几谏”,到“不从”,再到“又敬”,自然会感觉劝谏父母很劳苦,这个“劳”是指作儿女的。这时做儿女的只能有一种心情,那就是“不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安德义论语解读—里仁篇第四(5)
《隐藏的论语》蒙:里仁第四
31、父母犯错误
如何劝谏父母
怎样面对父母的过错——《论语》学习84
《弟子规》原文及解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