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论语·里仁篇》(04)《仁者先要除恶的念头和动机》


原文
子曰:茍志于仁矣,无恶也。

注释

(1)茍,如果、假如。
(2)志,《说文解字》曰:“从心,之声。志者,心之所之也。”立志。
(3)恶,坏的、邪恶的。

【译文】
孔子说:如果立志于成为仁者,就不会有邪恶的念头、想法和动机,更不会有邪恶的做法。

【解读】

对本章的理解与上一章是不能分开的。上一章我们学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是说不仁者因为出于私心,是不能够真正地去喜爱人和厌恶人的。孔子正面说只有仁者能喜爱人和厌恶人,是一句正面口气的否定意思,其实仁者没有私心,也没有分别心,是不会从自己的角度去喜爱一个人或者厌恶一个人的。接下来本章,孔子直接说,如果立志于成为仁者的话,就不会有坏的念头、想法和行为。

茍志于仁矣。志,是心志所之、心之所向的意思,也就是立志。“志于仁”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同一种语句结构。说到仁者,我们总是想弄明白君子和小人的分野。一个人无论是做好事,还是做坏事,首先是有念头,有了动机,有了行动,然后才会有结果。小人的起心动念不会在“仁”上。君子就不同了,其起心动念会以“仁”作为标准和指导,然后立志去做一名君子。所以孔子在这里假设说,“茍志于仁矣”,如果一个人立志成为仁者的话。仁者,就是君子。理解“志于仁”,从佛教的角度说一个修行人应该先从起心动念上入手,心里时时刻刻装着慈悲,心里时时刻刻装着阿弥陀佛,才是真正学佛的开始。为什么呀?因为心中装着佛,魔就没有时间和空间来影响我们了。

无恶也。对于“恶”的解释,一种认为作动词,是厌恶的意思,其理由是承接上一章而言,意思是仁者是不会厌恶人的;一种认为作形容词,是善恶的恶,就是坏的、邪恶的,意思是仁者是不会有邪恶的想法和做法的。无论是做动词还是做形容词,后面都省略了内容。当今注家多认可前一种说法,我认为应是后一种。没有坏的、邪恶的什么呢?孔子在这里并没回答。这里指打算、想法和念头。因为前一句用了假设,如果立志成为仁者的话,就不会有邪恶的念头和动机。结合下一章对贵贱贫富的“欲”和“恶”,关键是要合其“道”。还有“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更说明这里指恶的动机和做法。《盐铁论·形德篇》:“故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意思是所以依照《春秋》的要求来审理案件,是根据罪人内心动机的好坏定罪。动机好的虽然犯了法可以免罪,动机坏的虽然没有犯法也要处以刑罚。读到这里,我们或许更能接近孔子所表达的“无恶也”的真正含义。

(各位君子,“天山国学苑”公众微信平台,每周一至周五解读一句《论语》,每周六周日解密《冰鉴》,敬请关注期待。“天山国学苑”公众微信号:tshgxy。)









得其精髓
精研易学、人物志、冰鉴二十余载
儒学和大乘佛法践行者
诗人,西域文化研究学者
王宏杰
天山国学苑
品读经典 升华人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毓老师 | 学知识不为了用?那拿来干什么
每日一则《论语》——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国学经典3
孔子眼中的小人
什么是“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论语启示录117:心有侥幸非君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