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货币白话3
货币白话3

20151210日)

 

本次谈谈“什么是货币”。

看过货币史书或参观过博物馆的人都知道,在人类历史上,曾扮演过货币的东西很多,比如黄金、白银、铜,还有牲畜、贝壳、石块、羽毛等等,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之所以会成为货币,要么是比较少,要么不好找,也就是说,必须是具有相当的稀缺性。

如今,货币已不再是某种稀缺金属或物品,也与稀缺金属或物品不再有半毛钱的关系。感谢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进步,当今时代的货币形态,简单一句话来说就是:绝大部分是显示在电脑系统里的数字,一小部分是纸钞和硬币。

纸钞和硬币,比如在中国,100元、50元、20......1元、5角、1角一直到1分,这一块最为直观,很容易弄明白。问题是,还有另一个“大块头,也就是“显示在电脑系统里的数字”,具体是指向什么呢?

实话讲,只有搞清楚了这个“大块头,才算真正打开了通向货币殿堂的大门,也才能在各种争论中不至于轻易迷失方位,否则,就很容易不知所云,很容易陷入“鸡同鸭讲”,很容易遭遇“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一个规范且便捷的途径,是从统计或会计的角度,去搞清楚流通中的现金以及这个“大块头”究竟是些什么、究竟有多少、究竟如何变化。有必要说明一下的是,在不同国家或经济体,还有国际性组织(如IMF)的官方标准中,货币统计的具体口径,不尽相同,如果细钻进去,的确也是一门技术活儿。

既然身在中国,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中国的货币统计。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的中央银行,1994年首次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信息,将货币供应量具体划分为了三个层次:一是M0,即流通中的现金;二是M1,等于M0+单位活期存款;三是M2,等于M1+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这三个层次的名字,可谓妇孺皆知,但每个层次具体的口径、细项,这20多年来有过几个修订,相关细节今后另谈。

好了,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其在中国的“真面目”,正式浮出水面!我们可以从央行和银行两个角度来观赏:

打开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进入“数据统计与标准”栏目,点击其中的“货币供应量”项目链接,就可以看到一张按月更新发布的统计表,其中:M0叫“流通中货币”,M1叫“货币”,M2叫“货币和准货币”。从数据看,截至201510月末,中国的M0余额为59,900.48亿元,M1余额为375,806.45亿元,M2余额为1,361,020.70亿元。

另一个角度,是从银行身上去寻找。除了流通中的现金,货币就是芸芸众生(包括单位和个人)存放在银行账户上的各类存款,笼统地说,包括了三大品类:单位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用会计语言来表达,这些存款,都是属于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负债(但并非银行的全部负债)。以储蓄存款为例,同样可以从央行网站看到统计数据,截至201510月末,作为银行负债品种之一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541,957.87亿元,也就是说,按目前中国13亿的总人口算,人均储蓄存款41,689元。

这就是中国的货币,除此之外,统统都不是!央行和银行的资产不是,房产、土地不是,股票、债券也不是,外汇更不是……还有许多我们主观上认为是货币,或者具备一定货币属性的东西,也根本不是货币!

以上只是以非常粗线条的方式,介绍中国货币的统计和会计记账,对“什么是货币”给出了基本的、通俗的、定量的回答。这个命题的背后,还有着大量有意思的细节,另外还有关于美日欧以及IMF的货币统计标准,也有许多值得进行比较分析,不着急,今后可以慢慢展开谈。

忍不住吐个槽,如今谈论货币问题的人很多,有些还动辄上升到“战略”、“逻辑”、“政策”层面,但如果在微观基础上,连货币的统计口径、会计记账原理都没弄清楚,或者连央行公布的统计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都没去查看过,着实令人难以想象。

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不是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密:银行储蓄存款究竟都去哪儿了?
五大国有银行上调存款利率“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来改变银行”——马云
投资理财“三宝”:活期宝、定期宝、余额宝(支付宝)
存款流失愈加严重, 居民的钱去哪里了?
利率市场化暗流涌动 储蓄存款或将迈入高息时代
中国近代货币史 DM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