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茶叶安全现状如何?陈宗懋院士谈茶叶质量安全和绿色防控


陈宗懋,1960年至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工作,曾任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陈宗懋院士创建了茶叶中农药残留控制和茶园昆虫化学生态学两个新兴茶学领域,率先提出用茶汤的农药残留水平来制定茶叶中残留标准,取得国际公认。

陈宗懋院士主持制订和修订农药残留国际与国家标准10多项,近年来创立了茶园水溶性农药替代技术及茶园绿色防控新技术体系。

陈宗懋院士在2019年中国(深圳)茶业科技年会作主题报告:

茶叶质量安全与绿色防控

中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产能过剩,环境安全,质量安全,增加出口和消费。

中国茶产业的质量安全问题

中国茶产业的质量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农药残留(80%),金属元素污染(5%),有害微生物污染,其他污染物(10—15%)。

其中,农药污染物两类物质是茶叶质量的重大负面因素。

茶树易发病虫害,超标农药主要有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S421,新烟碱类,蒽醌。

茶产业链长、环节多,包括种植、加工、包装和储藏等环节,容易引入污染物。

1.农药使用量过大

相比美国、巴西每亩农药使用量较为平均,以及日本农药使用量逐步下降的趋势;中国农药使用量却逐年增加,保持在较高水平。

我国单位面积化学农药使用量

我国单位面积农药用量是美国的2.3倍,杀虫剂是美国的14.7倍。

我国单位面积农药用量是欧盟的2倍,杀虫剂是美国的9.3倍。

我国茶园病虫害防治每年化学农药平均用量2kg/ha,1ha (公顷)=15亩。

2.化学农药的残留问题

1938年DDT(二氯二苯三氯乙烷,俗称滴滴涕)的发明揭开了化学农药使用的序幕。

瑞士化学家缪勒因对DDT应用有贡献,还在20世纪四十年代拿到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但从20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出现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问题。

对于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问题来说,超标和检出多的农药有吡虫啉、啶虫脒、草甘膦、联苯菊酯、硫丹。

3.农药的毒性问题

农药的毒性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药本身的毒性(急性毒性,慢性毒性)

2)农药代谢物毒性

3)农药中杂质的毒性

4)农药异构体和对映体的毒性

5)同类农药的累积毒性

6)农药助剂的毒性

农药的毒性指标主要有有5个:

NOAEL

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

ADI

allowable daily intake,每日容许摄入量。

ARfD

acute reference dose,急性参考剂量。

生态毒性

有不少农药因为生态毒性问题而被限制应用,比如氟虫腈。

水溶解度

水溶性农药,比如吡虫啉、啶虫脒。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MRLS(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逐年严格,每20年农产品中的MRL标准下降一个数量级。

4.质量安全的关键是人体的摄入量

基于农药的不同溶解度和食品安全的摄入量原则,陈宗懋院士提出水溶性农药在茶产业中的安全预警。

研究表明,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浸出率与农药水溶解度密切相关。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愈高,在泡茶时进入茶汤中的浸出率愈高。

残留标准的制定应该是根据真正摄入人体的农药数量,而不是茶叶中的农药数量。因此在国际上提出根据茶汤中农药数量来制定农药残留标准,使得茶叶中许多农药的标准放宽了100—1500倍。

同时,也对在茶叶生产中使用水溶性高的农药提出安全预警,如乐果、吡虫啉、啶虫脒提出安全预警,保障饮茶者的安全。

5.国际食品中污染物MRLs数量日益增多

MRLS(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蒽醌(0.02mg/kg),八氯二丙醚(0.01mg/kg),邻苯二甲酰亚胺(0.1mg/kg),Gluten(20mg/kg),高氯酸盐(0.75mg/kg)。

绿色防控

为了保障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我们应该从绿色防控发力。

绿色防控目的

控制有害生物,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绿色防控措施

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生态防治,科学用药。

1.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的新理念

1)树立一个无害化治理的目标。

2)建立一个对环境压力小的技术体系。

3)确立一种常规防治技术的替代性措施。

4)选择一批安全、高效、水溶解度低、残留降解快的农药。

2.六十年来茶树有害生物演替规律

1)由大型害虫向小型害虫演替。

2)主要害虫类型有咀嚼式口器向刺吸式口器演替。

3)由发生代数少向发生代数多的方向演替。

4)栖息部位由暴露型向隐蔽型方向演替。

3.有害生物防治中产生的新观念及应用

1)基于昆虫的视觉、嗅觉、味觉创造的化学生态和物理防治技术。

2)基于植物-昆虫信息交流的“语言”—挥发物研发的引诱防治。

3)基于鳞翅目昆虫异性引诱,化学人工、模拟合成昆虫性信息素并产业应用。

4)基于农药的不同溶解度和食品安全的摄入量原则提出水溶性农药的安全预警。

4.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案例

1)物理防治技术的应用

利用色、光、水汽的物理防治技术,我国已大面积使用色板、灯等用于茶树害虫的防治。

2)化学生态调控技术的应用

性信息素在鳞翅目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原理如下:

a昆虫性信息素在昆虫求偶、交配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b模拟雌性昆虫释放的性信息素,降低交配率和下一代害虫发生数量。

c安全无毒,用量低,不接触茶树,持续有效期长,对天敌安全、环境友好。

比如灰茶尺蠖性信息素的示范应用。

2016年10个试验站灰茶尺蠖田间诱捕试验数据显示,中茶所研制的灰茶尺蠖诱芯引诱效果显著高于市面上一家生产厂商的同类产品。

3)植物挥发物的利用

植物挥发物的利用基于昆虫和茶树间的“信息交流”。

比如灰茶尺蠖食诱剂配合粘板应用,茶天牛食诱剂配方(糖醋酒液、蜂蜜水、白糖水等),茶小绿叶蝉、蓟(jì)马生物源农药。

害虫防治,不是杀死所有害虫,而是控制害虫种群的数量和比例。

4)非化学农药

非化学农药主要包括3类:a植物农药(除虫菊素、鱼藤酮、烟碱);b矿物农药(波尔多液、矿物油);c微生物农药(细菌、真菌和病毒农药)。

5)化学防治的安全应用

化学防治的安全应用要注意以下几点:a农药品种的选择;b农药的安全使用,主要注意用量和间隔期;c农药在茶树上的降解规律;d农药在茶叶和其他产品上的MRL标准;e农药从茶园到茶杯过程中的量变及风险评估。

随着技术进步和民众安全需求提高,化学农药应该逐步限制使用。

后  记

谈论茶叶农残,不是搞恐惧营销,更不是诋毁茶产业。

而是面临国盛茶兴的时代机遇,要清醒认识到茶叶质量安全的挑战。 

今天,小编整理陈宗懋院士讲话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有机、生态茶叶是更健康,更符合未来趋势,但茶叶生产端成本和商品端价格都比较高;我们要正视农药对茶叶产业发展的作用,特别是产量增加满足普通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另一方面,我们更要清醒认识到农药的危害,应该做到不使用违禁农药和农药残留管理,逐步用更安全的防治技术替代化学防控。

茶叶产业链的利益相关者都要把行动起来,共同来保障茶叶饮品和食品质量安全。

茶叶安全是茶叶产业发展的基础,这关系着从业者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陈宗懋院士专注茶叶生产端质量安全和绿色防控,为我国茶叶安全保驾护航!

近年来,政府也花了大精力在管控茶叶质量安全,一是加强对茶叶产业链的上、下游加强监管,二是依法奖惩和曝光一些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茶叶生产主体。

茶叶的第一属性就是健康!

我国茶叶质量总体还是合格,希望大家选择适合自己的茶,放心喝茶。

注:本文有参考网络公开资料。

授权转载自【茶界小学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98%的茶叶有农残?听听中国工程院院士怎么说
茶叶有农药残留吗?怎么去?
“茶院士”陈宗懋:一片叶子也关情 作者:郝耀华 陈向军
陈宗懋院士:放心喝茶,请多喝茶!
崇尚纯茶饮 倡导功夫茶
2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们为何齐聚这场大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