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沙飞拍摄的晋察冀边区平山县参军模范刘汉兴
userphoto

2022.08.22 河北

关注

★燕赵都市报——抗战记忆:晋察冀边区参军典型平山小伙刘汉兴

刘汉兴,男,平山县南庄人。在1942年春志愿义务兵动员中,他在当村长的哥哥、共产党刘载兴影响下积极报名参军,带动了村里20多名青年入伍,他所在的东黄泥区有1000多名青年入伍。他参军入伍的照片被刊登在当时的《晋察冀画报》,后被军事博物馆收藏,并收入聂荣臻元帅回忆录一书,是当时晋察冀边区“妻子送郎上战场,母亲送儿打东洋”的著名参军典型。

1942年春,战地记者沙飞拍摄了一组平山人民踊跃参军的照片,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刘汉兴参军。

  当年刘汉兴报名参军时,也就20岁出头。在去区里参加入伍大会前,父母和新婚妻子王金莲及四弟刘法兴在家为刘汉兴送行,这一场景被沙飞拍了下来。

那年,骑着毛驴在河畔游行

  转眼73年过去了,刘汉兴已于1996年去世,而家门口参军送行照片上唯一的健在者就是刘汉兴的四弟刘法兴,这个当年只有13岁的少年如今已86岁高龄。

  2015年6月24日,记者辗转找到了刘法兴。刘法兴说,他们兄弟四个,大哥刘载兴当时是南庄村的村长,共产党员。“那时候,聂荣臻的八路军号召群众积极踊跃参军,我们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二哥在大哥的影响下报名参军,算是出力吧。”刘法兴回忆,1942年刚过完年的一天,他在放学回来的路上听村里人说,“快回去吧,八路军给你要参军的二哥照相呢。”“那时候,谁能照相都是一件特别稀罕的事儿,我就飞快跑回了家。”刘法兴说,回到家的时候,看到八路军正要给二哥照相,然后给了他一面写有“我们响应聂司令员的号召”的小旗子,让他站在嫂子王金莲的后面。“当时我是站在了厨房前的石头台阶上,在照片上露出了头。后来才知道这个照相的八路就是沙飞。”

  照片上,刘汉兴的母亲穿着打补丁的棉袄,父亲穿着一件长棉褂,佩戴大红花,刘汉兴的衣服新些。“应该是他最好的一件衣裳,没有补丁。”刘法兴说,照片上的毛驴是自家的,准备送二哥到区里参加入伍大会。“那时候,村里和二哥一同参军的有20多人,组织上给每个人都派发了一头送他们去区里开会的毛驴,让人感觉是非常光荣的事情。”刘法兴说,二哥骑着去区里开会的毛驴是自家的主要劳力,平时拉磨什么的都用它。“在村里能有一头毛驴,日子算是过得还不错的。”

  刘法兴回忆,二哥到区政府所在地东黄泥村入伍时,和其他参军青年一样,骑着毛驴在滹沱河畔游行。“二嫂和二哥刚结婚几个月,他就去参了军。”

  后来在二哥的影响下,刘法兴的三哥也参军入伍。刘法兴于1946年考入晋察冀边区联合中学,1949年也参了军,参加过抗美援朝、抗美援越。

  参军负伤回村做了农民

  2015年6月24日,记者来到了位于平山县东回舍镇的南庄村。据该村副支书王占书介绍,原来刘汉兴参军的南庄村坐落在西柏坡镇滹沱河北岸,1958年修建岗南水库时,为支援国家建设,南庄村整体搬迁,一部分迁至现西柏坡镇南庄,一部分搬迁建成东回舍镇南庄,还有一部分迁至山西和其他地方。1966年又有一部分自西柏坡镇迁至南甸镇,亦称南庄。

  在东回舍镇的南庄村村史展览馆中,记者看到了当年家人送刘汉兴参军入伍时的照片。“我第一次看见这张照片是1962年在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一眼就认出了刘汉兴。”

  据了解,刘汉兴参军后分配到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五团炮兵连当炮手,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一次反围剿的战斗中,已经转移的刘汉兴得知驻地伙房里还有一些面粉,因为当时粮食供应非常紧张,刘汉兴主动要求回去取面粉。当他用骡子驮回面粉时,被敌人的子弹打穿了右腿股骨。

  部队转移时,因为无法行走,刘汉兴只能留下养伤。伤好后行动仍有轻度障碍,三等甲级伤残,也就没有再回部队。回村后,刘汉兴和妻子王金莲积极组织群众给部队做军鞋、军衣等。“那会儿,母亲和嫂子都是晚上熬夜做军鞋,支援前线。”刘法兴说。

  王占书说,刘汉兴一家后来搬迁至东回舍镇南庄村,他在村里干过生产队队长、大队保管员。“刘汉兴为人很低调,老实人。”

  王占书带领记者在村里找到了刘汉兴的大儿子刘国林。刘国林今年已有70岁,他说,父亲对参军上报纸的事情,在世时很少主动提及。晚年的刘汉兴因为脑血栓而丧失了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但他从来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

  南庄村是“抗日模范村”

  “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当时流传的这首民谣反映了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情景。现在,在西柏坡中央军委大院,讲解员还在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演唱这首歌。

  据《南庄村村史》记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南庄村共献救国粮400万斤,群众做军鞋3000多双,全村共有400名青壮年参军,近百人献出了生命。南庄村被上级授予“抗日模范村”、“支前模范村”等光荣称号。

  刘法兴说,共产党把抗日根据地的群众都组织起来,男壮年组成抗日自卫队,青年组成抗日先锋队,配合、协助八路军、游击队。“二哥在没有参军前,就参加了抗日先锋队。”“二嫂当时是村妇救会主任,还是共产党员,在后方纺线织布,缝补军衣、做军鞋,看护伤病员。”刘法兴说,村里的儿童组成抗日儿童团,平时念书学文化、学政治,在村口轮流站岗放哨,查行人、看路条,防歼防特。“我当时也参加了儿童团,后来还当了儿童团的团长。”

  八年,平山万余青壮年参军

  平山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最坚强、最活跃的敌后根据地之一。抗日战争时期,聂荣臻及其边区党政军机关共在平山县战斗生活了三年零两个月,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中的115师、120师都在平山留下了战斗足迹。

  据平山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宋紫峰介绍,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平山掀起了参军高潮,仅1个月余,平山县委和359旅工作团就组织起了1700人的359旅718团,因全团绝大部分为平山子弟,被称为平山团。平山团组建后不久,开赴抗日前线屡建奇功,被聂荣臻司令员赞为“边区人民的优秀武装”、“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

  宋紫峰说,1940年百团大战时,平山出动人力7.2万人,毛驴3.6万头,其中民兵近2万人,青年随军服务团120人,平均每村支前队员100多人,毛驴50多头。全县总动员粮食175万斤,马料25万斤,马草60万斤,为前线部队烙饼数万斤。

  在艰苦卓绝的抗战环境中,平山县父子一起参军、兄弟争相入伍的感人故事有很多。平山杜家庄南沟“栗家”就是著名的“革命家庭”,从这个家庭走出了平山“第一位共产党员”栗再温。下盘松村妇救会主任戎冠秀,带头送子参军,组织妇女做军鞋、搞生产,支援前线、救护伤员,1944年2月在晋察冀边区群英会上荣获“北岳区拥军模范— 子弟兵的母亲”的光荣称号……

  抗战八年,仅25万人口的平山县就有1.2万余名青壮年参加了八路军。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平山县累计有14213人被日寇屠杀,有35000人被战争造成的疫病夺去生命,千余人因战争致残。


来源:燕赵都市报


●晋察冀参军主题摄影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白求恩在平山
奇袭日军机场,火烧毛驴中队,巧施空城计;抗日英雄韩光宇传奇
我叫平山,这是我的简历
平山团: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
【石家庄笔会特辑】付素丽|南山坡上那口井
【红色圣地】平山县西柏坡景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