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鸟窠禅师云游浙江杭州时,看到西湖背面的秦望山有一棵松树枝繁叶茂,盘屈如盖,于是就住在上面,因此有人叫他“鸟窠禅师”。又因松树上有一个鹊巢,有人又叫他“鹊巢和尚”。鸟窠禅师“物我都忘,羽族驯狎,由兹不下近四十秋。”就是说他在树上住了四十年,乐而忘我,连飞禽也敢跟他亲昵相处了。每一个太守到任,只能从树下仰视。当时,太守 裴常棣坚请鸟窠禅师下树结庵,却也始终说服不了他。

  唐元和年间,著名文学家,大诗人白居易到杭州任太守,与韬光法师常相往来。他听韬光法师提起鸟窠禅师的怪癖pǐ,于是前往拜访,果真看到他端坐树上,就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赶紧下来吧!”鸟窠禅师笑着答道:“太守,其实你的处境更危险啊!”白居易百思不得其解,反问道:“我在朝廷为官,位镇江山,何险之有?”

   鸟窠禅师说:“薪火不停,识性交攻,安得不危?”意思是说官场沉浮,勾心斗角,危险处处皆在。白居易似乎有些领悟,又问鸟窠禅师:“那如何禅解?”鸟窠禅师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白居易说:“这三岁小孩儿都知道,不见得有什么高见。”鸟窠禅师严肃地说:“三岁孩儿也解道得,百岁老人略行不得。”白居易被他这么一说,对鸟窠禅师肃然起敬,完全改变了自己原先那种看人自恃清高的态度,于是拜鸟窠禅师为师,先后为其写了两首《赠鸟窠和尚》的诗,
  一曰:“形羸瘦骨久修行,一纳麻衣称道情。
          曾结草庵倚碧树,天涯知有鸟窠名。”
  一曰:“空门有路不知处,头白齿黄犹念经。
          何年饮著声闻酒,迄至如今醉未醒。”

 白居易还曾另写过一首题为《鸟窠与白居易》的诗: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这个故事里面鸟窠禅师的那句“三岁孩儿也解道得,百岁老人略行不得”,跟老子的“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异曲同工,都是说践行道理比知道道理更重要,而在王阳明眼里,说得就更直接了,叫“知而不行 只是未知”,意思是知道一个好的道理,却不去做,等于不知道。 

  孔子的弟子子路就非常注重知行合一,他每听到一个道理,如果认为是对的,是好的,他就想立即把它付诸实践。当然,我们知道有些道理,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马上能在实践中验证,但有些道理,比如“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君子不会在哪怕一顿饭之间违背仁道。他即使在仓猝匆忙中也必定如此,即使在颠沛流离间也必定如此),这最后一类只能在“颠沛流离”中才可验证的道理,就需要有恰当的机缘才行,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证得的,所以,当子路遇到这种情况,他会害怕再听到新的道理,因为旧的道理还没验证过来,新的道理又来了,新的道理他也要验证,这样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说明子路是个对自己要就很高的人。

   “又”是“有”的本字,“又”甲骨文像伸手抓持的样子。造字本义为“抓,持,持有”,引申为“再,更”,也可表示重复、并列、递进、转折等义。

   子路听到了一个道理,如果还没有来得及亲自去实践,验证,他就唯恐又听到新的道理。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与修养|人生修养的4项基本功,桩桩都重要
作为佛门居士的白居易
鸟窠禅师与白居易
三岁儿童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鸟窠禅师
这是一幅南宋梁楷的人物画“白居易见鸟窠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