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子之所慎:齐、战、疾”?
    子之所慎:齐、战、疾。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左传·成公十三年》中有一句名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句话的来龙去脉,以及背后的故事,《中国文化》杂志创办人刘梦溪先生曾细致剖析道——
    
    事情的起因是晋侯要攻打秦国,派特使郤锜向鲁成公借兵,但这位郤锜在行事的过程中,不够恭敬有礼,因此遭到孟献子的非议。孟献子是鲁成公的高级副手,遇有朝拜周王等重要事宜,每与之同行。孟氏批评郤锜说:“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郤子无基。且先君之 嗣卿也,受命以求师,将社稷是卫,而惰,弃君命也。不亡何为?”等于说郤氏的失礼不敬有负君命,无异于自己找死。因为在孟氏看来,礼的重要相当于人的躯干,而敬则是人的立身之基,失礼不敬将导致无以立足。何况这位特使郤锜是晋景公的上卿之子,现在又作景公的儿子晋厉公的上卿,是为“嗣卿”,地位不可谓不显要。越是地位显要的官员如果行事不敬,后果越发严重。

  而当同年三月,鲁成公与晋侯朝拜周简王,会同刘康公、成肃公准备一起伐秦的时候,成肃公在社庙接受祭品,也发生了失礼不敬的行为,这引起了刘康公的强烈不满,大发议论说:“吾闻之,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以之福,不能者败以取祸。是故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敬在养神,笃在守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今成子惰,弃其命矣,其不反乎。”(意思是说国家的大事,是祭祀和军事。祭祀有分祭肉之礼,战事之前有受祭肉之礼,这都是和神交往时的大节。所以他认为,成肃公在受祭肉时表现出懒散不恭,是丢弃天命,恐怕会一去不返。)

   “祀”即祭祀活动,在传统社会是为祭礼,仪式庄严而隆重。“戎”则是军事行动,对一国而言,是不得已而采取的战略举措。两者同为“国之大事”,因此一旦涉此二事,必须严谨如仪,慎之又慎。具体说,起码要守住“敬”这个礼仪环节。因此刘康公对成肃公的批评,以及前面提到的孟献子对郤锜的指斥,都是把“敬”提到“礼”与“不礼”的原则高度。出征时,“受脤”是“神之大节”,不敬的行为既不符合戎典,又有悖于祭礼。“祀与戎”两件大事,都因这位成肃公的不敬而遭到了破坏。

   事实上,《左传》里有不少战例,都是因为国与国之间的失礼不敬,而构成兵戎相见的导火索。例如桓公二年:“秋七月,杞侯来朝,不敬。杞侯归,乃谋伐之。”同年九月:“入杞,讨不敬也。”宣公十二年,潘党曰:“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ní而封之,以为大戮,于是乎有京观,以惩淫慝。”成公二年,“晋侯使巩朔献齐捷于周,王弗见,使单襄公辞焉,曰:'蛮夷戎狄,不式王命,淫湎毁常,王命伐之,则有献捷,王亲受而劳之,所以惩不敬,劝有功也。’”定公六年,范献子言于晋侯曰:“以君命越疆而使,未致使而私饮酒,不敬二君,不可不讨也。”斯可见作为“国之大事”的“祀与戎”,不仅“祀”的时候直接与敬相关,“戎”也常常关乎是否有敬存焉。

   国与国之间交往中的失敬,极易导致交恶,甚至走到极端,犹不思转圜,忍无可忍,便只好兵戎相见,是为大不敬也。《礼记·曲礼》云:“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则“敬”为“安定辞”,小则可令一个人身心安适,中则可使家庭和睦,大则可以安国安民,岂虚言哉,岂虚言哉!

  孔子也非常看重一个人做事时的“敬”,比如他说祭祀前的“斋”很重要。“斋”这个字在金文中有一个表示“祭祀”的“示”,和一个表示“众人一致,整齐”的“齊”,组合而成,本义即是众人以整齐,有序,满怀敬意的姿势祭祀。

    在中国,斋戒主要用于祭祀、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场合,以示虔诚庄敬。斋戒包含了斋和戒两个方面。“斋”来源于“齐”,主要是“整齐”,如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戒主要是指戒游乐,比如不与妻妾同寝,减少娱乐活动。祭祀前整洁身心,诚意致敬,称为“斋戒”,如 《孟子·离娄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祭天。”

    “荤”,这个字在现代主要指肉类,通常与代表鱼类海鲜的“腥”字连在一起用,古代则不然。斋戒中的不吃荤,并非吃素食、忌肉食,而是指不能吃葱,蒜,韭菜等有刺激气味的食物。不吃它们,目的在于防止在祭祀或会客时口里发出难闻的气味,造成对神灵、祖先或宾客的不尊敬。

   除斋戒外,孔子还特别重视军事,军事何以如此事关重大?《孙子兵法》里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老师所慎重的,有戒斋、军事和病疾三件事。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子之所慎:齐、战、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祀与戎二位一体的武圣关帝崇拜
田兆元 | 论当代公祭的主体与仪式等问题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孙子兵法》的“国之大事”最详尽、最深刻的分析
青铜之光 |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交龙垂鳞纹升鼎赏析
春秋故事:一个国君到底哪些事能做哪些不能做?鲁隐公一个任性,就被争议了几千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