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七碗茶,品出人生七境

  “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有个嫡系子孙,名叫卢仝,号玉川子。他虽然虽出身名门望族,却从不张扬,性格耿直孤僻,淡泊名利,尤其厌恶官场,正如他自己所言,“上不识天子,下不识王候。”他不入科考,隐居山野,常年以茶为伴,被誉为“茶仙”。

  唐元和六年,卢仝收到好友谏议大夫孟简寄送来的茶叶,邀韩愈,贾岛等人在桃花泉煮饮,一首即兴而起的《七碗茶诗》由此诞生——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七碗茶》是卢仝七言古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最重点的一部分,原文较长,只这中间几句勾勒出的其吃茶妙境就足以让他流芳千古。

   假如单从品茶上来读这几句诗的含义,我觉得太过狭隘,其实拓展开来,我想说,任何一件事,做到极致,钻研一个东西,钻研到止于至善,都会经历这样七个层次。

   润,代表的是这个事,这个东西首先你是接受的,不说喜欢,但至少在面对这件事,这个东西时,你是心无旁骛的,只有你心无旁骛,你才可能有那种被某事,某个东西“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沁心感。《礼记·聘义》中就说:“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最初的境界,跟最高级的境界本质上是同根的。

  人一旦接受自己后,砥砺表里如一,知行合一的话,就会受到排挤,这是自然的,因为社会上的人大多都是“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当你成为真正的自己后,你面对的多是演戏之人,带着面具而活的人,你会发现你在人群中是孤独的,你与人群是格格不入的。孤独不可怕,一开始你必须要面对的一个情况是,在你没有修到足够强大的自我圆融的本领前,你还是会在这寻找补充残缺自我的途中因为遇不到知音而心有所闷。然而,当你真正沉潜下来,聚精全神于当下,忘我于所深研的东西中时,你就会旷然发现,那个事,那个东西就是自己的知心知己,从此不再心有所忧,此谓“二碗破孤闷”是也。

   到第三重境界时,人便在所沉浸的事物中,通过渐修有了独属于自己的新发现,新感悟,生命感发异常强烈,便不自然的想表达出来。搜肠刮肚的自我挥发欲,是大转折前的征兆。

  果然,接下来,内心那个澄明的自我生出来后,其他的垃圾,虚无概念顿时即烟消云散,正所谓“一切事儿从此都不是事儿了”。这第四重境界是已经完全习惯了“众人皆醉我独醒”,原来,孤独的醒着,其滋味是如此美好。

   达到这样的风轻云淡本属厉害了,但修养无止境,高人自有高人更高的去向。汉代郭宪《东方朔传》中讲东方朔自我修炼时,曾有这样一段描述:“吾却食吞气,已九千余年,目中童子,皆有青光,能见幽隐之物,三千年一返骨洗髓,二千年一剥皮伐毛,吾生来已三洗髓五伐毛矣。”“肌骨清”说的正是人伐经洗髓,洗髓伐毛后脱胎换骨,宛如新生的凤凰涅槃后的生命玄达之境。这是第五层。

   再往上,便达通灵境地。玉不算什么,通灵宝玉才是《红楼梦》的灵魂所在。“心有灵犀一点通”,通灵之后,便到了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自在境地,外面的任何东西都已经影响不了自己,自己脚下自有乾坤,自己心中自存宇宙,至富至足,从此再也不假外求。

   最后的终极境界则是列子的御风而行,也就是庄子的逍遥游,物我无别,天人合一。司马贞索隐引张机曰:“体尽於圣,德美之极,谓之至人。”《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庄子·齐物论》中道:“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风振海而不能惊。”《逍遥游》中讲:“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至人之境,便是人生至善之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弥善说人生中的七碗茶
解读卢仝《七碗茶诗》:喝茶的七重境界,你在第几重?
卢仝《七碗茶诗》
品茗饮茶:卢仝与《七碗茶诗》
您能从饮茶中看破烦恼吗?
庄周梦蝶:真实与虚幻的结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