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先成为真的自己,然后一切才有了光

    这个世上最真切的善是对内的,是一个个体时常都有着高度自觉的自我反观,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状态。一个人只有当他真正是成为了他真心想成为的自己时,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人时,这个时候才能说他是至诚的,以至诚之身无论出现在哪个地方,都会被人敬爱,让人心悦诚服。

   一个没有完成自己,而刻意去行善的人,其实他的功德并不高,只有他自身自性俱足,自身内心澄明了,自我不残缺,内在致中和,圆融了,那么他所发出来的一言一行就是不求功自有功,不求德自有德,不求福自有福,不动人也动人。

   《传习录》中有一段王阳明与弟子的对话——

    黄勉叔问:“心无恶念时,此心空空荡荡的,不知亦须存个善念否?”

    先生曰:“既去恶念,便是善念,便复心之本体矣。譬如日光被云来遮蔽,云去,光已复矣。若恶念既去,又要存个善念,即是日光之中添燃一灯。”

    去恶念,其本质是去掉那些自私的,伪的,虚妄的一切杂念,回归到真诚不欺,纯粹精一的本体上来,只要回归到真诚不欺,纯粹精一的本体上来后,人才回到了他最初的样子,无恶也无刻意的善,无恶无刻意的善,便是善。这时的他是一种不知善而善,不知诚而诚,不知德而德的状态,心如朝阳,自泽四方。这时的他有着完全的仁,是因为他有了完全的自性,成为了一个完全的人。

   正如徐复观所言——

  《论语》的仁的第一义是一个人面对自己而要求自己能真正成一个人的自觉自反。真能自觉自反的人便会有真正的责任感,有真正责任感,便会产生无限向上之心。凡此,都是《论语》中仁字的含义。道德的自觉自反,是由一个人的“愤”、“悱”、“耻”等不安之念而突破自己生理的制约性,以显出自己的德性。德性突破了自己生理的制约而生命力上升时,此时不复有人己对立的存在。于是对“己”的责任感,同时即表现而为对“人”的责任感;“人”的痛痒休戚,同时即是己的痛痒休戚。于是根于对人的责任感而来的对人之爱,自然与根于对己责任感而来的无限向上之心,浑而为一。经过这种反省过程而来的“爱人”,乃出于一个人的生命中不容自己的要求,才是《论语》所说的“仁者爱人”的真意。即是先有“仁者人也”的反省、自觉,然后才有“仁者爱人”的结论。在此结论以前的过程,皆是“为仁”的功夫,亦即是“仁”自身的逐步呈露;“为仁”的功夫之所在,即仁之所在。其功夫的关键,端在一个人面对自己的反省、自觉;因为只有这样,才一开始便凑拍上了仁,有个真实下手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王阳明《传习录》精选20句
【萧天石】圣人之养心大义
【 传习录—— 门人黄直录】 作者: 王阳明
文成武圣王阳明《传习录》浓缩成21句话,让你的人生开挂!
王阳明 传习录 门人黄直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