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在《礼记》中记载了一段魏文侯和子夏的对话——

  魏文侯向子夏问道:“我穿上礼服戴上礼帽神情恭敬地去听古乐,就唯恐打磕睡。要是听郑、卫之音,反倒不知疲倦。请问古乐让我产生那样的感觉是何原因,而新乐又让我产生这样的感觉又怎样解释。”

  子夏回答道:“现在先说古乐:舞蹈时同进同退,整齐划一;唱歌时曲调平和中正而宽广。各种管弦乐器都在静候扮鼓的指挥,柑鼓一响,众乐并作。开始表演时击鼓,结束表演时击饶。用 相 来调节收场之歌曲,用雅来控制快速的节奏。表演完毕,君子还要发表一通议论,借古喻今,当然不外乎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这就是古乐的演奏情形。

  再说新乐:舞蹈的动作参差不齐,唱歌的曲调邪恶放荡,使人沉醉其中而不能自拔。再加上徘优侏儒的逗趣,男女混杂,父子不分。表演完毕,让人无法给以评论,也谈不上借古喻今。这就是新乐的演奏情形。现在您问的是乐,而您所喜欢的是音。乐这个东西,与音相近而不相同。”

  文侯说:“请问此话怎讲?”

    子夏答道:“古时候天地运行正常,四季风调雨顺,人民道德高尚而五谷丰登,疾病不生,也没有灾祸,这叫做太平盛世。然后圣人兴起,定下君臣父子的名分,作为人际关系的准则。准则有了,于是天下大治。天下大治,然后考正乐律,调和五声,演奏乐器来歌唱,创作诗篇来赞颂,这就叫做'德音’。德音才能称作乐。《诗经》上说:'王季的美名传播四方,他的德行能够普照天下。既能普照天下,又能施惠于民,所以能够为人师表,能够成为国君,统治一方,能够顺应民心;能够择善而从。等到文王继位,他的道德高尚,连一点小毛病也没有,不但能得到上天的赐福,还能把福泽传给子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如今您所喜好的,大概是叫做溺音的玩意儿吧!”

  文侯又问道:“请问溺音从何而来呢?”

    子夏答道:“郑国之音多是男女偷情,使人心志淫荡;宋国之音留恋妻妾,使人意志消沉;卫国之音节奏急促,使人心情烦乱;齐国之音傲慢邪僻,使人志骄意满。这四国之音,都偏重于色情而有害于道德,所以是不用之于祭祀的。《诗经》上说:'肃雍和鸣之音,祖先才喜欢听。’所谓肃肃,就是肃敬之义;所谓雍雍,就是和谐之义。如果能做到既肃敬又和谐,还有什么事办不成呢?当国君的,能对自己的好恶采取谨慎态度就好了。因为国君喜欢什么,臣下也就跟着喜欢什么;君长做什么,百姓也就跟着做什么。《诗经》上说:'诱导民众是很容易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然后才有圣人出来,制成靴、鼓、控、褐、壤、挽,这六种乐器,是能够发出德音的乐器。然后再用钟、馨、竿、笙来伴奏,使文质相杂,再加上手执午、戚、旎、翟的舞蹈。这样的乐就可以用来祭祀先王之庙了,就可以用来设宴接待宾客了,就可以用来排列官爵高低,身份贵贱而无不得当了,就可以启示后人,使他们懂得有尊卑长幼的次序了。钟声洪亮,洪亮就可以用来发号施令,有了号令就会使人充满勇气,充满勇气则战无不胜。因此,君子听到钟声,就会想到武将。磐声坚定有力,坚定有力的声音使人明辨是非,明辨是非就会为真理献身。因此,君子听到磐声,就会想到那些为保卫国家而捐躯之臣。琴瑟之声悲哀,悲哀的声音使人清廉刚正,清廉刚正就会守志不阿。因此,君子听到琴瑟之声,就会想到刚正不阿之臣。管乐器的声音宽广,宽广的声音使人会合,会合就能聚众。因此,君子听到管乐器的声音,就会想到善于安抚百姓之臣。鼓擎之声喧闹,喧闹的声音让人激动,激动就会率众前进。因此,君子听到鼓覃之声,就会想到将帅之臣。由此看来,君子听音乐,并不是只听那铿锵悦耳的声音,而是要从乐声中听出某种会心的东西来。”

   说到最后,子夏还提醒魏文侯说:“作为一国之君,一定要谨慎选择自己的好恶,因为国君喜好什么,臣下就会做什么。上面的人干什么,百姓就会跟着干什么。”《诗经》中说:“ 诱民孔易。”这里面的“孔”意思是“很”、“非常地”,全句即是说引导诱导老百姓很容易,其实就是上行下效,上层的人喜欢做什么,就会带动整个社会的风气。《孝经》里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讲的正是这个道理。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遵道贵德,修道方式主要是礼乐。和,乐之本也。荀子说:“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以不能免也,故人不能无乐。”《礼记·乐记》有言:“礼乐皆得,谓之有德。”《乐记》说“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人是有着丰富情感的动物,人心被外物打动后,情感随之而起,并且会“形於声”。《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乐记》还讲到“德者,性之端也”,“德音之谓乐”,“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知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

  礼乐也是考察一个地方政治,和完善国家治理的主要方式。

《吕氏春秋·音初》里说“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观其志而知其德,盛衰、贤不肖、君子小人,皆形于乐,不可隐匿。故曰:乐之为观也深矣。”
《礼记》中有,“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故形于 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 戚、羽、旄、谓之乐。戚、羽、旄、谓之乐” ,“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乐者所以象德也,礼者所以缀淫也”,“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乐记》中说“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吕氏春秋·适音》里又讲,“故有道之世,观其音而知其俗矣,观其政而知其主矣。”

  周代每隔三年,各乡就要选举贤能之士,推荐给国君任用。在向国君举贤之前,要在乡学中举行“乡饮酒礼”。在整场礼仪活动中,一乡之人按照礼仪规定依序喝酒,而乐工在堂上堂下奏乐助兴,这些音乐经过精心选择。

  首先,乐工歌唱《诗经》中的《鹿鸣》、《四牡》、《皇皇者华》,说的都是君臣之间的平和忠信之道。接着,笙奏《南陔》、《白华》、《华黍》,说的都是孝子奉养父母之道。然后,堂上、堂下轮奏,堂上鼓瑟唱《鱼丽》之歌,堂下笙奏《由庚》之曲;堂上鼓瑟唱《南有嘉鱼》之歌,堂下笙奏《崇丘》之曲;堂上鼓瑟唱《南山有台》之歌,堂下笙奏《由仪》之曲。最后器乐与声乐合起,奏唱《周南》的《关雎》、《葛覃》、《卷耳》,《召南》的《鹊巢》、《采蘩》、《采苹》,说的都是人伦之道。一乡之人揖让升降,觥筹交错,涵咏于笙歌雅乐之中,润物细无声,为德音雅乐所化。

  古希腊著名学者毕达哥拉斯认为,好的音乐可以培养人的美德,可以治疗疾病,这个与儒家的音乐化人思想不谋而合。一直到今天,西方人依然非常重视青少年的古典音乐教育,认为这是人生教育的基础,所有孩子从小都会接受系统的古典音乐,以此树立学生的文化根基,立起高雅的生命气质。而我们本有重视乐教的良好传统,我们的孩子如今却天天在舍本逐末地沉浸在那些淫荡肤浅的情歌之中,不可谓不悲。

  弟子子游做了武城的邑宰,实施庠序教化,学习礼乐的人很多,弦歌不辍。孔子到武城,听到弦歌声,便用“割鸡焉用牛刀”来跟弟子开玩笑,大约是孔子有感于当时连一般大国都没有这般喜好礼乐的情况,在武城这个小小地方却有如此好的礼乐教化,以此甚是有些喜出望外。这一则体现的正是孔子言语诙谐轻松,为人和蔼有趣的一面。

  孔子到了武城,听到弹琴和歌唱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老师说过:'君子学习了道,知了礼乐就会爱人,老百姓学习了道,知了礼乐就容易引导,使唤。’”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不过是同他开玩笑罢了。”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阳货篇》17.4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阳货第十七④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阳货篇第十七 17 . 4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一起学《论语》17.4阳货篇——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第409期】音频学《论语·阳货篇第4章》孔子到武城因何“莞尔而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