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武王灭商以后,为了确立周朝的统治,一面把占领的土地分封给有功的大臣和诸侯,一面派出许多使者到边远的地区去,宣扬自己的文德与武功,号召远方各国都来臣服周朝。许多远方的国家和部族,慑于武王的威名,都先后派人来到镐京(周都,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向周朝称臣纳贡。

   有一天,西方极远之地的旅国来了一位使者,献给武王一只大狗。这只大狗叫獒,身体足有四尺多高,竖起尖尖的耳朵,两眼忽闪忽闪地显得很机灵,使者牵着它上殿,它像懂事似的匍伏在武王面前,俯首行礼,武王看了,不禁面露喜色,命人收下这个稀有的贡品,重赏了使者。

  太保召公奭s看在眼里,退朝以后,就写了一篇《旅獒》进呈给武王,里面说:轻易侮弄别人,会损害自己的德行;沉迷于供人玩弄的事物,会丧失进取的志向。创业艰难,不要让它毁于一旦啊!

  武王读了《旅獒》,想到商朝灭亡的教训,觉得召公奭的话很对。于是更加励精图治。以后的成王、康王也都效法武王,兢兢业业,不敢荒失,周朝的统治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周公的后人(姬姓诸侯国)也曾犯过类似的错误,不过他们的爱好是斗鸡,当然是连斗带赌。国君士大夫们斗鸡与众不同,为此,营造了豪华气派的斗鸡台(原址在今山东诸城);所有斗鸡都要精挑细选,体形、外观要出类拔萃,且能征惯战。

  进入战斗状态时,要精心配置必要的装备,如季氏的秘密武器是将芥末面洒在鸡翅上,郈氏的绝招则是在鸡爪上安装金钩(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载:季氏与劶氏斗鸡,季氏芥鸡羽,劶氏金距。)。

  鲁昭公25年(公元前517年),季平子(姬意如)与郈昭伯(郈恶)斗鸡,结果季氏鸡大败,想必输了不少银子。季平子甚为恼火,一怒之下侵占了郈氏的封邑,两家彻底闹翻了。

  郈氏到鲁昭公处控告季氏,早已对季氏专权不满的鲁昭公发兵讨伐季平子,反被季平子联合叔孙氏、孟孙氏击败。鲁昭公出亡,最终死于晋国,郈氏亦被孟孙氏所杀。

  春秋时,卫懿公是卫国的第十四代君主,卫懿公特别喜欢鹤,整天与鹤为伴,如痴如迷,丧失了进取之志,常常不理朝政、不问民情。他还让鹤乘高级豪华的车子,比国家大臣所乘的还要高级,为了养鹤,每年耗费大量资财,引起大臣不满,百姓怨声载道。

   公元前659年,北狄部落侵入国境,卫懿公命军队前去抵抗。将士们气愤地说:“既然鹤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待遇,现在就让它去打仗吧!”懿公没办法,只好亲自带兵出征,与狄人战于荥泽,由于军心不齐,结果战败而死。人们把卫懿公的行为称作“玩物丧志”。古人有诗云:
  曾闻古训戒禽荒,一鹤谁知便丧邦。
  荥泽当时遍磷火,可能骑鹤返仙乡? 

   现常用“玩物丧志”来指醉心于玩赏某些事物或迷恋于一些有害的事情,就会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

  宋皇帝宋徽宗赵佶,喜好书画、蹴踘,整日沉迷其中,其也实乃历史上的书画大家,瘦金体文字和花鸟名画传承千古,但是重用蔡京、童贯、高俅等奸臣主持朝政,大肆搜刮民财,导致朝政荒废,民不聊生,最终酿成“靖康之耻”,北宋被金灭亡。据说,宋徽宗听到财宝等被金人掳掠毫不在乎,等听到皇家藏书也被抢去,才仰天长叹几声。 

  明熹宗朱由校也是位特别会玩儿的皇帝。朱由校即位时年仅16岁,正是当玩儿的年龄。不过,他的玩儿法比较高雅,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明史》载,明熹宗心灵手巧,性喜“椎凿髹漆”之事,擅长亲手制造木器、漆器、玉器,在庭院设计和房屋制造方面也很有造诣,专业人士都自叹不如。

   据说他在“工作”时,往往挥汗如雨、废寝忘食,什么修齐治平、军国大事,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每当这个时候,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太监魏忠贤就会手捧奏章,向这位木匠皇帝请示国家大事。此刻朱由校兴致正浓,哪有闲暇分心,往往随口说道:“我知道了,你看着办就是。”

  于是,魏忠贤俨然便成了“二皇帝”(加封“九千岁”),不费吹灰之力就控制了大明朝的权柄。朱元璋杀人无数,费尽心思收回的“相权”,最终却轻易落到了太监手里。魏忠贤专权误国,结党营私,大肆迫害异己,明朝宦官的权利达到了顶峰。

   就在天才的木匠朱由校挥汗如雨精雕细琢时,大明朝却在魏宗贤及其党羽的治理下摇摇欲坠,天怒人怨。1627年,天启帝朱由校因服用“仙药”而死,终年23岁。1644年,苦命皇帝朱由检(崇祯)自缢于煤山,明朝灭亡。

    玩物丧志是历史早已经证实过的事实,这就是圣贤们为何经常强调立志的重要性的原因所在了。一个人活着,当然不能没有诸多业余兴趣爱好,但正如庄子所说,人活着一定要“知轻重”,哪些是主要的,哪些事次要的,这一定要心知肚明,丝毫马虎不得。否则的话,本末倒置,鸠占鹊巢,必有殃灾。

  子夏说:“即使是小技艺,也一定有可取之处,但执着在这些小技艺上,恐怕对人生远大的事业有妨碍,所以君子从不执着在这些小技艺上。”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第445期】音频学《论语·子张篇第4章》怎样理解君子不为“小道”?
致远恐泥
一起学《论语》19.4 子张篇——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19.4-5【辉光日新1666】(“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日知其所亡”)别钻牛角尖,日积月累才能学有所成
19-4子张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