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宋真宗天禧五年十一月十三日(1021年12月18日)辰时,王安石出生。他是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江西省抚州市),而据清人蔡上翔转引《清江县古迹志》所言,因王安石之父王益时任临江军判官,故“其子(王)安石生于此,后人因名其堂曰维崧”。

    王安石自幼聪颖,酷爱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他精读了大量儒家经典,也阅览了诸子百家,还涉猎《素问》、《本草》等医学书,并且看过一些小说,真是博览群书。稍长,跟随父亲宦游各地,接触现实,体验民间疾苦。文章立论高深奇丽,旁征博引,早有移风易俗之志。 

  尤其可贵的是,王安石求学并不光停留在书本上,还向富有经验的农夫以及各行具有深厚实践经验的人学习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他不是一味地死读书,而是在求知中勤于思考,孜孜不倦地“推理以求”,这种探求精神使他常能用批判的眼光判断各种问题,因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
  
  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王安石随父入京,以文结识好友曾巩,曾巩向欧阳修推荐其文,大获赞赏。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授淮南节度判官。

   任满后,王安石放弃了京试入馆阁的机会,调为鄞县知县。王安石在任四年,兴修水利、扩办学校,初显政绩。

   ......

  后来就不用多说了,王安石成了中国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古代书读的好,就会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先觉带动后觉,先立带动后立,先达带动后达,君子的使命就是自强不息的同时,厚德载物,正如北宋大家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古代大范围造福百姓的方式不多,出来做官就是一种很重要的途径。如果无法做官,他们也会选择立德立言,办教育,立起一份觉民弘道之大事业。

      做官做得好的,一般也不会停止了学习。

     早在公元990年,宋太宗即向各路官员遍赐《九经》,赵普、范仲淹等宋代名宦几乎个个都是勤学苦读的典范。宋太宗给赵普撰《神道碑》,称其“及至晚岁,酷爱读书,经史百家常存几案,强记默识,经目谙心,硕学老儒,宛有不及”。《宋史》对宋代官员的读书之风给予了高度评价:“上之为人君者,无不典学;下之为人臣者,自宰相以至令录,无不擢科,海内文士,彬彬辈出焉。”
 
 无论做官,还是读书, 最重要的,当然是都不能执着于一端,而是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也就是知行合一,只有知行合一了,才能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君子。
     
  春秋时期,很多人的学习就已经严重脱离了实践,好巧言,好辩,尚空谈,成了那个时代的显著特征。以此,孔子主张“讷于言而敏于行”,“听其言,观其行”,应该将读书、实践一并进行。光读书获取的知不算真知,知行合一的知才是真知,这才是为圣之道。

  子夏说:“做官有余力不忘继续深入学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学习有余力可以通过去做官来验证,实现进一步的升华。”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你觉得做人的本分是什么?
君子的三層境界 WORD
心学是实践和体察的功夫
王阳明“知行合一”:懂的人都懂,会做到的人却很少
生活分享篇——​知行合一最可贵
学而时习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