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是谁

   书院即将诞生之际,关于其简介,我准备写三部分,一是“我们是谁”;二是“立何事业”;三是“饮水思源”。第一部分初稿已完成,先且放上。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常明明德,多读原著。

   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

   少一分急功近利,多一分从心適性。

   先正己,再立人。立一个人,是一个人。

                                        ——正己立人书院

   办学原则:我们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我们只做一家持续在教师和课程上精益求精的独立育人书院。

  教师四有:

 一,有真学问,并能持续自精自深,自省自变,自新自化,绝不弄虚作假。

 二,有自由之思想,不偏执,常鲜活,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异想奇思。

 三,有独立之人格,不是什么都要,不是什么都受,取舍分明,敢于有所不为。

 四,有光明之品性,坦坦荡荡,堂堂正正,这是为师之前提,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教师四不为:

 一,教师不是销售员,不是营销者,自然不为销售和营销。内实者外若虚,内胜者外若愚。固柢,正性,清源,养根的教育才是我们的核心方向,那些“徒求其表,舍本逐末”,或是“说一套,做一套”一类的自欺欺人之事我们绝不为之。酒好不怕巷子深,货真不怕没人识,如何把酒酿得更精更纯,把自身铸就得更粹更实,才是我们考虑的重点。

 二,教师不是服务生,不是服务员,自然不为服务。我们秉持开明,开放之教学原则,很愿意去尊重并倾听所有对我们工作提供善意建议和意见的广大同仁们,但与此同时,我们依然会保有自身的独立性,有自身的坚守,最终的决定还是自己做。我们绝不会一味茫目地去迁就,讨好,巴结,奉承于任何一位学生或家长。

 三,教师不是灌输机,不是搬运工,自然不为灌输和搬运。我们以一种贯通古今,中外,百科的常新思维,给学生提供一方方更广的天,更宽的面,更净的土,最终达到让学生自会独立思考,自会自由想象,自会尽性发挥。

 四,教师不是培训官,不是洗脑员,自然不为培训和洗脑。人是天地之精,本身即自存在着诸多无限可能的天赋,我们顺其性帮他发掘,但绝不无止境地去刻意干预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甚欲,同样亦勿施于人。我们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和而不同,关注他们的独特性,教学上砥砺坚持“审其材布道,辨其症施治,循其性启发”。

  教师课堂三约:

  一,进入教室,即是进入了神圣之地,教师请务必摒弃一切杂念,丢掉一切尘累,全身心地投入到上课当中去,争取完全达到“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上课’之知”,“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境地。

 二,每一节课,教师必须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而对于所教,亦必须是足信全诚的。敬学生,敬事业,就是敬自己。知学生,知自己,知进度,就是知天人之变,知如何让万物和谐自然生长。

 三,一堂课,自己畅神了,自己欢喜了,学生自然耳濡目染,感同身受。如果自己都不能让自己满意,那就请暂时不要走进教室,返回去自觉进行三思,三省,直至将一切重新调理丰实,顺畅后,再行开始。

  教师四谨记:

 一,教师千万不要对学生怀有“投资回报”的心理,那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商人心态。以一颗纯诚之心做好自己,是匹配“教师”一词的先决条件。学生教好了,也不必感谢教师,因为那本是教师分内之事。

二,把自己摆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或自以为自己就是一个“真理拥有者”,这是一个人最愚蠢的定位。作为教师,尤其不能有此陋习。我们跟学生之间,跟任何人之间,都是平等的,无二的,从人格上来看,打一出生起,即是如此。

 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则不如启人自觉自学,自习自思,自立自强,自新自化,自悟自通。

 四,我们充分尊重教师保有他自身独立的空间,自身独立的其他爱好。于此同时,教师最好常具备着一份从容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有充裕从容的时间和精力,才能不躁不迫地从容教学,才能神闲气定地过好每一天。是一个教师之前,亦是一个知行合一,表里如一,抱朴守一,身正独立,自由从容的人。

  进出聚散观:

 一,学生宽进严出。无规矩不成方圆,“不学习,徒来混日子的;常无故扰乱教学秩序的;屡教依然不愿意改正的;品德过低,顽劣之性过大”的学生,中途随时都会有被劝退的可能。不是你教不好,而是教师暂时分不出那么多精力来把你教好,教师还要照顾到其他更多的学生。除了说你与书院之间的缘分略浅外,其他的并不能说明什么,离开之际,书院仍会真诚地把最好的祝福送给这类学生。

 二,教师严进宽出。书院本不求批量化,亦不求规模化,教师自然不需要很多。来之前,先看看自身是否符合学院教师的“四有法则”,再确定一下思想上能否与我们成为同类,这便是严进。一旦被选进来了,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都是全诚相处,肝胆相照。如果哪一天,想走,也是从心自由的,书院绝不会设置任何一丝丝的障碍,束缚,以及限制。这便是宽出。

 三,聚散离合,本是人世常情。聚时彼此是坦诚相待过的,散时自然问心无愧,来去翛然。若干年以后,从这书院进进出出的人,当他回忆起自己在书院渡过的这段短暂岁月时,没有悔恨,没有压抑,又自觉略有庆幸,略有收获,那也便是值得的了。

   书院生存之道:

  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生存压力,自然不会去把利益放在首位。我们在笃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同时,全力做到“给予出去的,一定大于所收受回的”。世界上有收不完的财,可我们只收同时满足两种条件的财:一,不怍于举头三尺处的神明,也匹配得上我们的付出,不亏欠于人,收后心安理安。二,我们从事的是自己热爱的事业,之前的过程一定是顺性,不逆己,一路充实,一路畅神,不役心,不累心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德高自然福多,我们最终的方向是完全实现公益化。

   一点愿景:

   学生十年,五十年后还能感怀于当初他在正己立人书院度过的这段读书时光,便是我们最欣慰的事;倘若以后他的人生,他的事业正向光明地影响了,启发了,帮助了,改变了更多的人,那便是我们最大的满足。

        凡事豫则立  不豫则废

                         ——正己立人书院创办缘起

   我在学校念书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位对我人生深有启发的老师,是高一那年的语文老师——冯丰老师。他与我遇到过的所有语文老师,不,更加确切地说,应该是与我遇到过的所有老师都不同——他有满腹经纶的博识,又能对学生一视同仁地无分别;他藐视体制——只讲自己最愿意讲的,不巴结奉承,不被任何人收编;他思想独立开化——不会偏执于一方,其课恢宏通变又极能引人深思;他个性凛然而高洁——不畏惧权威,不贪图外在,不搞形式主义,教学中亦不夹杂丝毫的功利;他率性,活得潇洒,教学外依然保有他自己的独立学术研究,兴趣无边无际;他始终坚守着他的人格独立性——敢于批判,敢于质疑,敢于有所不受……冯老师身上所散发出来的这些灿然魅力,直到如今我回忆起来,还历历在目,深有感触。在我后来的成长过程中,冯老师当年的影响一路伴随着我,让我在每个人生的十字路口处多了一份不求自来的淡定,无畏,和坦荡荡,也自动屏蔽掉了诸多不必要的惶恐和迷茫。

   我真的很感谢他。

   念完高中,在大学人文讲堂里,我又邂逅了几位独立特行,人气鲜活饱满的教授兼公知思想家,相对于曾经的冯老师,他们的人格魅力只有增而无减。也由此,我对自己人生最初的信仰更是愈发地坚定不疑。

   是他们——我求学路上所遇到的这悉数几个有思想,有真性,有骨气,有灵魂的好教师启发,并釜底抽薪地改变了我。我对他们永远都会心存感恩,满怀敬意。

    ……

  到我从大学出来也成了一名教师后,每一天无不过得如履薄冰,源自所敬佩的前辈们给我树立的榜样真的有点高。最初,我授课风格似乎或多或少地带一些他们的影子,比如考试,成绩一类的末节东西很少去关注,做的多是一些“帮学生打开眼脑心胸”方面的核心工作。这个过程中,真的有很多值得欣慰,值得庆幸的事。比如,部分学生上完课后不经意间发出的某种由衷感叹,或是有些学生多年后在路上与我又见时的一两句交心话语,都让我觉得我当初砥砺按内心而行,真的是一个很正确,也很应该的选择。当然,这其中,我也有遇到过不少逆景,比如对于那些一心想要迅速提升成绩——视分数重于一切,或要求必须最快见到上课效果的家长来说,我很是显得无以大力助之,甚至好几次在没开始之前便直接婉拒了。尽管这些家长的孩子上了课后大部分成绩也不会差到哪儿去,但我很坦然地讲,那些只是顺带的结果,并非我的初衷。

    我的初衷很明显,我当时就只想做一个如当初我所遇到的那几个让我敬仰的前辈一样的教师——以树人为根本,以启明心性为第一,以传道,解惑为最上,术业,功利次之。

   也许,这样做并不能被当下的部分家长认同,但是这样做是绝没有亵渎“教”“师”二字的,是对得起天地良心的。既然这样做是顺应我最初的本心的,那我就只做我该做的,绝不乞求,也不会去迁就,讨好于那些与我'心之所向’偏差太大太远的那一类人。

   我一直深信,随着中华优秀文艺的不断复兴和再度更新发展,开明,通达,有豁达心胸和“百年树人”长远视野的父母,一定也会越来越多。

   古人云:“道在己,虽千万人阻,吾亦无畏往之。”我们不奢望得到所有人的认同,我们只需要无愧于那些认同我们教学理念,并已亲身参与到我们当中来的人就可以了。说到此,我油然想起鲁迅研究学者钱俚群先生在论中国现代教育现状时所讲的一段话:“我介入中国教育时间很长,我觉得现在整体教育不是大有作为的时代,这个得看清楚,现在这样一个体制下,教育不可能大有作为,但是小有作为、中有作为是可能的。所以我跟很多老师讲,你在这个讲台上,尽可能按你的教育观念去做,当然这要受很多限制,我们把目标定得低一点,如果你在一届学生中影响了五个,你就是成功,你这一辈子如果影响了一百个学生,我觉得就是绝大的成功,而且像你这样的人不止一个。我觉得在当下中国,做教育第一要有鲁迅的韧性精神,不是一下子做到的,一点一点,影响一个算一个,第二要有智慧,怎么能够利用空隙,尽可能做些事情,能够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孩子就够了。”——这也正是我选择这个行业,并在这个行业坚持下来的真正原因。

    当初,家人也是想方设法让我回到体制内教书,由于目睹到太多进入到体制内的其他同学的退化和堕落,我终究还是守住了自己的初心——选择了游离在体制之外去做教育,小有作为地按自己想法在各大私立教育机构教学了数年。

     然而,受制于人,或是依赖于一方,终究还是一种大的受限。“小有作为”对我来说,也总是觉得很不够,更无法全力还原并发挥出真正的自己。

    要想在教育领域“中有所为”,甚至“大有所为”,我唯有选择“自己办学”。不论是以前,还是现在,我在教学外做点自己的独立学问,保持着自身写作的爱好,这一点,是从不会变的。书院之所以能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正就在于这一点——除了教书外,我更多的身份是一名自由作者。做自己学问和文艺的同时,假如顺便能将这份骨子里对经典传统文化的热爱传递给所教的学生,那便是我的知足。

   由此远观,我接下来数年的时间和精力主要就分在了写作和教学上。论影响的及时性,教学自然比写作来得快,可论影响的宽度,深度和广度,教学又及不上写作。鲁迅当教师的时间并不长,可多少人在读了他的作品后都自动将其视为了自己的人生导师。我没想过以后要去做出一番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来,我只想在最好的年华里“不违本心”,“从吾所好”,做点自己真正愿意做的小事——除教好有限的学生外,将来出几本可让自己满意,看了一遍还能看第二遍,甚至第三遍第四遍的书,那便是我对自己青春最圆满的致敬。

   当年教过我的那几位孤独而笃诚的教师,听他们课的学生绝不止于千千万,这千千万之学生中,真正从他们那里受到大启发,并在进入社会后依然能持续抵住外界污染,保全住自己本来的良知,进而引起脱胎换骨般大转变的,我想肯定也不多,一般人到最后还是降格,屈服,妥协地活成了鲁迅笔下的麻木大众。但这又何妨!——少数被唤醒过来的,虽是少数,但总是有的,有总比没有好(至于其他混饭吃的平庸老师能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来?当然不值得去说了)。还有,至少这些学生念书期间,他们亲眼见识到了这个社会上的的确确还有真正的教师存在着。这些教师的孑然存在,也让那些学生在当时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了某些来自心灵和人性深处的触动,这些心灵和人性深处的触动不正说明了遇到那几个名实相配一点的教师(不是以当老师来混饭碗的,不是如机器一般重复向学生卖弄灌输技巧的,而是有光明品格和真才实学的教师)——是不枉,也确实没辜负生命里那段原本即珍贵美好的青葱韶光吗?

    ……

   寥寥数语,言辞很是有些大言不惭,发愿也很是过于弘大,但不管怎样,我出发时的心是纯真的,在之前多年中预想着这一切的时候,也一直是这样。至于最后到底会行多远,我无从知晓,但有一点很明白——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选择了,就该先无悔而精诚地走下去。结果什么的从来都是浮云,重要的还是一个遵循内心的忘我过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前沿:未来社会的教育大变革
任玉翠 谈书院教育下的素质教育
四有好老师
书院的发现: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期对西式教育体制的反思 | 罗志田
迎接学生自主选择探索学习宽进严出的现代教育体制的到来
对chatGPT最全面的教育回应:让校园回归人性的八个行动 | 头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