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不该是一个职业,而应是一门艺术

     有一则很古老的寓言,它是这样说的: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发威,狂风大作,行人为了抵御风寒,反而把大衣越裹越紧;南风则不同,轻柔吹拂,和气扑面,令行人备感温暖,于是行人自动解开纽扣,脱去大衣。

    北风和南风的做法,也是这个世上长辈教育晚辈,教师教育学生最常见的两种做法,一种属于由外向内的控制,征服,一种则是由内而外的启发,引导。

   合格的父母或是老师,都习惯用后一种做法来教育人,不合格的,则反之。

  《礼记·学记》中说:故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换作今天的话说,即是:君子之教,用得最多的教学方法即是启发诱导,以让学生明白道理。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不威逼;劝勉其自学,自省,自律,自通,而不强力管制;指导其学习的门径,适时启发,绝不将结论和盘托出,绝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不威逼,则师生融洽;教师劝勉引导学生自律,自学,自省,自通,而不强力管教学生,学生才能轻松学习;教师教学时采用启发而不包办,不灌输,不直接说答案方式,学生自然会自己学会独立钻研思考。思而得之深,学而不思则罔,学生也渐渐即会明白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能做到师生融洽,使学生感到学习容易,轻松,有趣,并能让学生习惯独立思考,可以说是做到善于启发诱导了,这样的教师便可称得上是一个善于教育人的教师。    

    善于引导,也是孔子的教学法宝。在《论语·子罕》中,颜渊对老师孔子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颜渊感叹地说:“我的老师啊,他的道德,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努力钻研他的学问,越钻研越觉得深。看着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了。老师善于有节奏地一步一步引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们的知识,用礼来约束我们的行为,我们想要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喻”这个汉字是由“独木舟”的“俞”和一个“口”组成,本义是用善思善言启发,激发一个人把他自身生命里自带的东西搬运出来,澄明出来。不仅东方思想家以激发,循循善诱教育人,古希腊的思想家也莫不如此。作为“精神助产士”的苏格拉底就认为,教育的大方向是使受教育者通过认识自我来获得知识,最终成为有高智慧、高道德的人;教育者的任务不是灌输,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做激发人潜能的“产婆”,像助产士帮助产妇生子那样去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他本身自带的深广智慧,在这过程中,外人绝不能代替学生学习和思考。

    那怎样才能做到善于启发和诱导?答案是首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找准学生身上的长处和不足,做到因材施教,辨证施治。

   《礼记·学记》中还讲:“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教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

     换言之,即是——教师知道学生的接受程度有深浅,资质有好坏之分,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了如指掌后,然后才能善于多方诱导。只有善于多方诱导的人才能当教师。能当教师才能当官长,能当官长才能当君王,所以能当教师是胜任一切更大职位的基础。可见选择教师不可不慎重。古书上说:“从前三王四代的时候,人们最重视的就是师资的选择”,即是这个道理!

   《礼记·学记》中又道:“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用当下的话说,即是——学习的人大多有四种毛病,或者是不足之处,教育别人,传授知识的人对此一定要深知。学习之人的类型,常见的无非也就这几种:有的人贪多求快,囫囵吞枣,不细致;有的人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视野不开阔;有的人急于求成,专找捷径,心沉不下来;有的人畏首畏尾,遇难即止,自我超越力不够。这四种毛病,心性没有完全相同的。教书的人知道了这些人的心性,才能对症下药,纠正这些人的毛病。教学的人,对于学生的长处和优点,要迅速识出并能促其进一步发扬光大;对学生的短处和缺陷,要善于发现,还要能及时帮他们纠正过来,而不是规避它。

    王夫之曾说:“多、寡、易、止,虽各有失,而多者便于博,寡者易于专,易者勇于行,止者安其序,亦个有善。救其失,则善其长矣。

     学生的优缺点都是一把双刃剑,要两面看,顺性引导,随境施策,方是以不变应万变的上道。假如说学生长处不好发扬光大,或是再向前容易触碰到天花板,那也不妨先挽救学生的缺陷和不足,实质上挽救学生的缺陷和不足也是另一种帮学生扬长的思路,因为人整体渐趋完善了,再扬长自然更容易些。

    启发诱导学生有最佳的时机吗?当然有!对于学生的个体情况,教师做到“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后,自然可轻易嗅到对学生最好的启发诱导时机在哪里。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段话里,孔子就点明了启发学生的最好时机是在“愤”,“悱”之时。

   何谓“愤”,“启”?何谓“悱”,“发”?对此,朱熹直言道:“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用作今语说,即是——孔子讲:“不到学生真心力求想把问题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对问题已思索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暂时停一停,不要往下进行了。回到原处,再反复咀嚼,加倍扩充,深入思考,重新审问,夯实笃行,持续深化才是硬道理。

   艺术的教育,如南风暖人,如春风化雨,孩子,学生一旦沐浴于其中,其美处,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声有尽而意无穷;其妙处,则是于无声中轻易便能让被教育者照见真的他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教育的精华教学方法
《礼记》中表达的教学思想
孔子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
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对普及义务教育的启示
《经典赏析》孔子论教化原则之二——启发诱导
素质教育——从孔子思想中吸取精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