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通鉴》笔记:楚襄王迎妇于秦|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通鉴》笔记-100

秦王遗楚王书曰:'楚倍秦,秦且率诸侯伐楚,愿王之饬士卒,得一乐战!'

楚王患之,乃复与秦和亲。

——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

楚襄王迎妇于秦。

臣光曰:甚哉秦之无道也,杀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竞也,忍其父而婚其仇!呜呼!楚之君诚得其道,臣诚得其人,秦虽强,乌得陵之哉!善乎荀卿论之曰:'夫道,善用之则百里之地可以独立,不善用之则楚六千里而为仇人役。故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

——周赧王二十三年,前292年

浅 释

前293年:

秦王写信给楚王:“楚国背叛秦国,秦国将率领各诸侯国讨伐楚国,希望你能整饬军队,我们好好打一仗!”

对于秦王的挑衅,楚王十分忧虑,不得不再次与秦国和亲。

前292年:

楚襄王迎娶秦国新娘。

臣司马光认为:秦国真是太无道了,此前杀死了楚怀王,如今又逼迫楚襄王;楚国实在是太不争气了,竟然忍下杀父之仇而与仇人通婚!呜呼!楚王若能秉持正确的治国理政之道,楚臣若是堪当大任的社稷之臣,那么,秦国虽然强大,又怎能肆意霸凌楚国呢?还是荀卿(荀子,名况,字卿)说得好:“对治国理政之道,人主若能善加运用,哪怕仅有方圆百里之地,也可独立于天下,若不善运用,就算像楚国那样广地六千里,到头来也只能被仇人奴役。人主不讲求治国理政之道,只知一味扩张声势,这正是国家危亡的原因所在。”

品《鉴》

1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还记得我们在周纪二中聊过的秦孝公吗?

秦献公薨(hōng),子孝公立,孝公生二十一年矣。

是时,河、山以东强国六,淮、泗(sì)之间小国十馀。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皆以夷翟(dí)遇秦,摈(bìn)斥之,不得与中国之会盟。

于是孝公发愤,布德修政,欲以强秦。

——周显王七年(前362年)

70年前,即前362年,秦献公去世,年仅21岁的秦孝公即位,当时,与秦国相邻的楚、魏两国都十分强盛,包括楚国在内的各诸侯国都把秦国当作未开化的蛮夷加以鄙视,不许秦国参加中原各诸侯国之间的会面和结盟。对此,年轻的秦孝公,知耻后勇,发愤自励,广布德泽,励精图治,决心强秦。

前361年,孝公下令国中曰:“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dí),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huáng)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yuè)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于是卫公孙鞅闻是令下,乃西入秦。

——周显王八年(前361年)

秦孝公重视人才,举贤任能,他发布《求贤令》后,奇才公孙鞅入秦,随后的商鞅变法,令秦国国力日趋强盛。

王致伯于秦,诸侯皆贺秦。

——周显王二十六年(前343年)

有志者,事易成;苦心人,天不负!19年后,即前343年,40岁的秦孝公让秦国再次赢得了“天子致伯,诸侯毕贺”的尊严。

此后,秦国稳扎稳打,历经几代“有道”国君的苦心经营,终于换来今天的傲慢。

70年里,楚国也曾在楚宣王、楚威王的统治下称雄于诸侯,但到了楚怀王手里,却人才流失、昏招频出,屡屡受骗,于是才有了今天的衰微。

楚之君诚得其道,臣诚得其人,秦虽强,乌得陵之哉!

夫道,善用之则百里之地可以独立,不善用之则楚六千里而为仇人役。故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

古贤很重视“道”,但究竟什么是“道”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言语道断,“道”难以言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家之“道”,探求的似乎是本体层面。

而司马温公这里所说的“道”,似乎指“人君治国理政之道”,偏向于方法论层面。

“道”虽好,但知“道”难,用“道”更难;一代人合于“道”难,代代人持续合于“道”更难。

所以,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诸行无常,强弱并无定势,潮涨潮落,月圆月缺,万事万物总在起起伏伏中消长和变迁。

执道而行,自强不息,是成功的前提;

若有幸成功,当知功非永恒,戒慎恐惧、如履薄冰,或能免堕低谷;

若不幸失败,当知败非永恒,韬光养晦、奋发图强,或可东山再起。

因果并非线性,或多因一果,或一因多果,或多因多果,复杂的世界,充满着不确定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亡国的反思,楚怀王和宋康王比较——资治通鉴第十篇
《资治通鉴有意思》22:秦昭襄王的个人史,就是半部战国史
揭秘:除了秦国,还有哪些诸侯也想统一天下?它们为什么失败了?
张仪要秦惠文王取代周王室,为什么司马错提出反对?精彩的分析
战国后期,对秦国统一贡献最大的人不是昭襄王和范雎,而是魏冉!
[人文历史]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 屈原投江的地方和原因故事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