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首七绝经过修改,诗质大大提升,好诗词一定要这么写吗?

七绝 春分 诗友原作

双燕剪飞归带雨,田家桑柘正相宜。

踏青恰好此时段,垂柳无端被折枝。

此七绝的第一句在字词组合上即相对别扭。“剪飞归带”四个动词组合,没有主次之分,逻辑容易混乱。此句可以省略“双”与“飞”,直接留下“燕剪”的意象即可。动词一般都是主观用语,能少用就少用,用的太多,会使诗质稀松的。此句不妨采用2+2+3的意象组合结构,比如“燕剪碧云花带雨”,就比原句饱满很多。

第二句整体不错,字词语法也无问题。只是提出一个小建议,“田家”不如直接用“农家”为好。田家过于斯文,略显刻意,而且把人局限在田上了。

本首诗,其实最大的问题在于三四句。三四句读来只有一个感觉,此作者相当无聊,踏青然后看到垂柳,就折了一下,仅此而已,别无他意。如果是这种意思,那么这首诗就不能称之为诗,根本就没有诗意的,也不能令人回味。诗词一定要有好的立意,能给读者回味品味的诗意。

“踏青恰好此时段”,踏青两个字与后面五个字关系不大,整句意思也不大,完全没必要说“恰好此时段”,这五个字删掉。因为第二句有农家,这句开头为踏青,那么把这五个字换为“莫笑耕牛老”,写踏青时看到耕牛在耕作,以“莫笑”来留悬念,为第四句作文章留空间。

为何“莫笑”?“且把春光犁作诗”!因为老牛在这春天的美好景色里,努力耕种,要把春光耕为诗呢。这种手法,既写莫笑老牛本身,也写诗人本身。从此及彼,内在的张力十足,何其浪漫?

七绝 春分 调整

燕剪碧云花带雨,农家桑柘正相宜。

踏青莫笑耕牛老,且把春光犁作诗。

仔细品读调整后的作品,字词组合都比较自然流畅,没有特别别扭与截搭的地方。并且三四句的手法把境界与诗意拉高了几个层次,既有浪漫思维也有内涵,故此算是很不错的作品。

七绝 春晨 诗友原作

晨早乡村田径畦,春惊草睡眼睁迷。

留连却步花间舞,最爱悠悠小涧溪!

这首咋一看还可以,但经不起仔细品味。毛病其实与上一首类似,在字词与诗意上都有欠缺。

首句的“晨早”“田径畦”都组合的别扭无比。可以说早晨,最好不要说晨早。可以说“田畦”“菜畦”,没有“田径畦”一说的。把这句理顺,“雨后春阳暖菜畦”,这样略接近春晨意象,纯景色描写也比较自然。

第二句作者是有意识的去写小草才醒的状态,但是文字不行。“眼睁迷”简直俗气过头,毫无诗意。而且“春惊草睡”也可商榷,惊梦差不多,惊睡别扭。不如以纯描写小草细微处的情景来作诗句,“草尖犹被露珠栖”,因为是雨后春晨,故草尖露珠是正常的。“雨后春阳暖菜畦,草尖犹被露珠栖。”一二句如此衔接,可谓妥帖。

第三句不明所以,作者意图是什么?这种类型的字词组合,是写诗词的大忌。223组合,每一处与下一处跳跃太大,不足以形成完成的意象逻辑。导致第四句的“最爱小溪”,也底气不足啊。为何最爱小溪?看不出来小溪有何可爱之处,作者没有表达这方面意象。

故此,三四句稍微做做文章,理顺一点,如下:

七绝 春晨 调整

雨后春阳暖菜畦,草尖犹被露珠栖。

踏青行客和蘧蝶,已过山南九曲溪!

以行客与蘧蝶的两种意象结合在一起,产生一种逍遥自在的赏春心境,面对如此美好的春晨景色,施施然不知不觉与蘧蝶一样,行过了山南的九曲溪。也意即一二句的风景,都是这小溪附近的。最爱悠悠小涧溪嘛,不说爱,也能知道你爱这小溪附近春色。这种写法,即是常说的蕴藉雅致,留余味给读者。

七绝 初春 诗友原作

杏花了了薄雲天,双燕忽來带雨眠。

到底闲愁题不得,一窗青绿半含烟。

这首七绝比前两首好很多,可以视乎为一首相对合格的七绝了,字词尚算流畅自然,意境也比较好。但仔细品味,有个别地方处理得比较粗疏,意象不够细腻,导致气脉与诗意略显模糊。

首句的“了了”写的相对随意,杏花与薄雲天的关联也不大,这样组合导致本句的诗质稍微松散。不如采用杏花天气的说法来做文章。

第二句的“双燕忽來”写的粗疏,“忽来”显得突兀,也不够精致,意象太稀松。与后面的“带雨眠”,是双燕眠呢,还是作者眠,都不清楚。写诗词一定不要有这种模糊两可,而又不清的意象。调整为“双燕泥巢客独眠”,就表达得很清楚了。“泥巢”的泥字可当动词用,用泥筑巢,也可以通假为“腻”,双燕腻巢。这两种意思,都可以与“客独眠”形成对比反差。也可为三四句的景物情感做铺垫。

原作的第三句开头用“到底”两字,比较模糊,究竟是如何“到底”“题不得”,并未有清晰的指向,容易令读者无所适从。既然上句有“眠”,那么这句的开头可用“梦醒”来转。则可点明是诗人醒来,然后有“闲愁”无处诉说,是什么闲愁呢?就是第二句所蕴含的燕双呢喃而客独眠的闲愁。

原作的第四句大佳,不作改动。这句以窗外景象的描绘,其实是来形容闲愁的。本来闲愁是一种情感意象,不可捉摸,也不是有具体实物的。但是经过这种“青绿半含烟”的似有似无的烟气颜色,读者忽然可以对闲愁产生一种印象。这句的以景物来形容一种情绪,把情绪实体化,手法可以看为“通感”,比较高级的一种诗词手法。可以借鉴学习。

调整如下,整体上诗的质感会强一些,相对雅致与蕴藉。大家觉得呢?

七绝 初春 调整

梨云澹雨杏花天,双燕泥巢客独眠。

梦醒闲愁题不得,一窗青绿半含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12个招式,让你的诗词创作如虎添翼!王渔洋教你掌握套路!
菜畦[七绝]
【论文】浅谈古典诗词中诗人的“移愁情结”
古典诗词的创作技巧四(转)
李塔:​浅析诗词中的意境(文艺评论)
和尚见好友作画写首词送他,无一梅字却成咏梅名篇,对方珍藏一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