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毛泽东选集》读书思考笔记(6)为何坚信革命高潮就快到来?

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叹,坚持这么艰难又耗时漫长的革命行动,毛泽东等人是怎么形成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强大信念的?

我们都知道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没有任何人能够推测到特定时间节点的发生事件。

这也不是现代意义的传销,能够让一群穷到几乎破产的人相信,明天就能一夜暴富,农奴翻身做主人。

为何毛泽东在1930年就坚信革命高潮很快就要到来?毛泽东是怎么分析的?他的坚信有什么依据?

01.

纠正悲观态度

中央因为受过些许挫折和失败,就气馁,觉得自身红军战斗力比较弱 ,就没有信心,觉得还有好长的路要走,革命高潮会迟迟不来。

可以说,他们对客观形势和主观力量的估量,实在是过于悲观了。

毛泽东是反对的,他认为,虽然红军的战斗力弱小,但是国内统治阶级的战斗力更弱小,悲观是错误的。

再加上群众已经慢慢对国民党失去幻想,觉醒的人越来越多,以后的形势都是利于红军的。

在大混乱的现局之下,只要加大宣传力度,以积极的口号积极的态度传播出去,就能让党的战斗力以很快的速度恢复起来。

也就是说,中央和党内部分同志持悲观看法,看大了革命的主观力量,而看小了反革命力量。这种估量是错误的。

毛泽东觉得,不能盲目想当然,就做出决策。要想判断中国的政治形势,就得结合西欧革命历史进程和阶级战斗力量来看。

西欧曾经有过这过无产阶级斗争,他们做过的事情,中国正在做,放到中国来,也是有类似规律的。

中国的革命主观力量虽然比西欧革命的主观力量要弱些,但是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也比西欧的反动统治阶级要弱很多啊!

这是用“相对”来判断,相当于建立自己的坐标系,进行参照。

西欧走向革命高潮的时间节点是什么时候?中国又可能是什么时候?

所以,一做对比就能推测,即便不能即时爆发革命,中国革命的走向高潮,也一定会比西欧快。

这就是毛泽东很有底气地革命保持乐观,并且迸发出强大的信心的原因。

这跟他对最新形势的观察和分析有关——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大幅度扩大,下面一点会详细说到。

02.

分析利益矛盾

毛泽东能够坚定自己的观点立场,并且推翻党内这些同志的看法,原因在于他更加清晰且准确地看到了中国的处境,深知都有国内外哪些人在争夺这块肥沃的土地。

他得出结论是有自己的道理依据的,对中国进行系统的利益分析,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不仅有许多帝国主义国家在互相争夺,还有国内统治阶级内部长期混战,以争夺利益。

而且,他也观察到,各派反动统治者的矛盾发展起来,军阀混战一天比一天激烈。这矛盾是无法调和的,客观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都被激怒了,生起了怨恨。

工人阶级:

中国民族工业由于和帝国主义产生巨大矛盾,被进一步压缩生存空间,资产阶级为了维持民族企业的经营,就从拼命压榨工人阶级身上找出路。

这时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就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工人予以抵抗。

农民阶级:

各派统治者为了持续打战,就会加重对人民的赋税。

外货的压迫、中国商业资本的剥蚀、政府的赋税加重等等,也让地主阶级加剧从农民身上榨取更多的汁水,以维持自身原有的经济水平。

这就使得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更加深刻化,即地租和高利贷的剥削更加重了,农民则更加仇恨地主。

这都使得广大工农群众购买力一天天枯竭,国货商人和独立生产者日益走上破产的道路。

全国普遍发生灾荒和匪祸,使得广大的农民和城市贫民走上求生不得的道路。

学生没有钱开学交学费,面临失学之忧;

因为生产落后,许多毕业学生无就业之望。

这些矛盾比我们想象得要更加尖锐,中国完全处于混乱状态下,每个人惶惶不可终日,这样的日子看不到曙光。

而且已经许多地方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学生罢课了,群众就只缺乏一支像红军这样武装的队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不是空谈,只要一点点星火,就能把布满干柴的中国点燃。

民心所向,红军去到哪里,哪里就能一呼百应,人民揭竿而起。

03.

以最大速度链接群众

首先关于推测革命高潮何时到来这个问题,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决定着要不要采取决策去争取江西。

当时党内很多人因为对革命发展持悲观态度,所以并没有紧迫感,他们不认为革命高潮就快要到来,甚至认为离革命高潮到来的时间还远着,心理上是懈怠的。

他们不赞成争取江西,只赞成在福建、广东、江西之间的三个边界区域的流动游击,同时也没有在游击区域建立红色政权、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深刻观念。

但毛泽东却认为争取江西才是明智的。

他日夜看报纸,接收全国各地最新事件消息,诸多信息总结起来,无一不告诉他目前国内统治阶级的矛盾扩大到何等程度,工农群众的戾气空前爆发。

而选择江西而不是其它地方,也是因为它是由外省部队驻扎的,没有本省军队,统治阶级管辖不严格,受帝国主义控制较少,再加上当地的工农群众做过几次斗争,觉悟较高。

此外,为了吸取教训,红军的行军策略也要有所改变:在恶劣环境,队伍就要越集中应付敌人。只有在好的环境里才分兵游击。

书中写道“兵力集中的积极的理由是:集中了才能消灭大一点的敌人,才能占领城镇。消灭了大一点的敌人,占领了城镇,才能发动大范围的群众,建立几个县联在一块的政权。”

意思就是,占领城镇是至关重要的,哪怕需要付出集中兵力的代价,但是一旦打赢,就能以最快的速度链接群众,在最短时间内壮大红军队伍,及时补血。

“用我们的战术,群众斗争的发动是一天比一天扩大的,任何强大的敌人是奈何我们不得的。我们的战术就是游击的战术。”

高度重视群众的重要性,要让打战和链接群众两者并重,而不是疏忽群众的作用。一边打战,一边链接群众,让更多人变成“自己人”,不断增强红军实力。

分兵的目的,则是为了更能争取群众,更能深入土地革命和建立政权,更能扩大红军和地方武装。

结语:

好了,这次就分享到这里。

我们学习到毛泽东是如何在大家都对革命发展持悲观看法的时候,他是如何以一己之力纠正中央的。

当然,他的乐观和信心也不是平白无故就拥有的,这背后是他缜密的逻辑分析和对中国的政治形势判断,他坚信自己有理有据的观点立场。

毛泽东也并不会因为看到红军战斗力大大挫伤而陷入巨大的悲观,更不会对革命前途有丝毫怀疑,

相反,他通过对外界形势的分析,看到了机会,学会借力。内外忧患的大环境给了红军巨大的风口,如果利用好了,就足以让其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战斗力。

只有一边打战,一边死磕组织群众,才是唯一的出路。这也是当时使得革命推进胜利变得有可能的唯一做法。

我们大家要学习毛泽东面对不利局势时的思维方式:

当所有人都只看到悲观的一面,比如我们红军战斗力太弱了,暂时被打击了也恢复不了,革命的道理还有很远很远,成功的希望很渺茫,

毛泽东却能够撇开悲观的思维,客观分析:

“我们红军弱,可是反动统治阶级更弱啊,怕啥?大家都是弱鸡,对方还更弱,为什么会输?”

“离革命高潮还有很远?不可能,虽然我们现在处于革命低迷期,但是根据对西欧革命历史的深挖来目测,我们也差不多到了革命高潮的时候,

再加上时代大风口就要来了,利用好了一飞冲天,很快就要到革命高潮,这是绝对没错的。”

他既能看到红军的不足,也能看到反动统治阶级的不足,还能研读历史判断自身的进程,并且结合大环境判断中国的政治形势,

他不是死脑筋地单干,而是发动外力内力一切因素以促进革命推进,

有了科学全面的思维分析之后,就有了强大的信念,他坚信不疑。

不夹杂一丝怀疑的信念,正面宣言,目标设立,执行,也是吸引力法则的一部分,这让他们更大可能取得革命胜利。

所以,这就是毛泽东的智慧所在。

悲观与乐观思维的转换,全面分析的思考艺术,借力思维,吸引力法则,你学到了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瑶光村2
《毛泽东选集(全四卷)》读书笔记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毛泽东选集》之三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读《毛选》学客家话第660集《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