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通州北关水利枢纽:桥影、楼影、塔影

通州北关水利枢纽碑记

——邓卓智

 

    通州自古为京津水陆交通之要冲,众水汇聚,津路辐凑,表里枢钥。为蓄泄洪流,通济往来,改善环境,营作景观,北京市政府投资二点七亿元,由市水务局谋划废上游拦河、分洪旧闸兴建北关水利枢纽。拦河新闸蔽于石桥之下,为七孔液压弧形闸,汇温榆、通惠、小中诸河成北运河源。石桥右领船闸一道,可享航运便利。分洪新闸毗左岸千米而建,为九孔弧形露顶闸,导水入潮白河。闸桥右岸仿建古验粮楼一座,彰以运河文化之风采,枢纽上下水色千顷,更得生态之利。壮哉斯工,挽诸水于一握,融古今于一体,诠人水和谐之要义。工程于公元二零零七年三月启工,越明年十二月工讫。为表事功,刊石以记。

 

 

   

2008年12月12日,号称“运河第一桥”的北运河北关分洪枢纽改建工程拦河闸的竣工,为京杭大运河的起点亮出了一个新的标志。

  

京杭大运河在地理上南北纵贯6个省级行政区17个城市,在时间上纵穿2500年,早就不单单是一条河,而是一个涉及到交通、运输、水利、地理、历史、文物、生态等等诸多方面的文化廊道。京杭大运河在明清鼎盛时期共分为7段,由通惠河、北运河、鲁运河、中运河、里运河、江南运河组成。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据历史记载在漕运发达时期,从天津到通州的北运河上每年要承载2万艘运粮的漕船,官兵12万人次,连同商船共3万艘。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明嘉靖七年(1528),巡仓御史吴仲沿通惠河向东,在运河与通惠河交汇之处,北运河西岸石坝码头岸边督修“大光楼”,取卦爻“自上下下,其道大光”之义。明清两朝,户部坐粮厅官员,在此验收漕粮,故也叫“验粮楼”。此楼虽不能与岳阳楼、滕王阁、大观楼相比,但其历史作用和建筑风格,不逊于天下名楼。清代诗人陈豫明《名坝大楼行》诗有句:“崇栏杰阁悬巍昂,向背两水流洋洋。”精人徐德润,在明间廊柱悬一副木制楷书楹联:

高处不胜寒  溯沙鸟风帆  七十二沽丁字水

夕阳无限好  对燕云蓟树  百千万叠米家山

 

清乾隆皇帝,东陵祭祖,途径通州,在此登楼小歇观景叹赏,居然吟出“也应并入谢家诗”句。可见当年通州的川水风景,已是山水诗派之祖谢灵运的诗中画意。

 

北关分洪枢纽改建工程的拦河闸坐落在运河的零起点,作为水利工作者有责任,有使命让人们记住历史。古有:“古塔凌云”,和“柳荫龙舟”,“万舟骈集”的通州八景让人们浮想联翩。“漕艇贾舶如云集,万国鹈航满潞川。”似乎让人们看见了当年“樯杆如簇”的盛况。

 

 

 

今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端头为被淡忘的辉煌重新立起丰碑。拦河闸作为水利设施,同时兼顾历史的碑刻意义,形式上力求复古,桥体的形制和装饰吸取了卢沟桥、十七孔桥、朝宗桥、八里桥等北京古桥的精髓。拦河闸设计采用了七孔弧形钢闸门,巧妙地把闸门隐蔽在桥下拱券内,形成“近看是闸,远看是桥”的新景观。

 

同时兼顾河道的通航功能,在桥的右岸设置一孔宽8米、可通行50人游船的船闸,船闸西侧设游船码头。在丰富闸区景观的同时,也增加了水利设施的功能。

 

景观桥长110m,宽13.1m。为了突出历史的厚重感,整个桥身采用花岗岩石材挂贴。挂贴的石材厚度150mm,宽度400mm,长度1.5~2.4m,单块重量均400kg以上,最大的近2.8吨。挂贴采用建筑石材干挂和湿粘相合结合的方法。每块石材四角设置角钢与预埋在混凝土中的钢筋干挂,然后在缝隙中灌微膨胀混凝土,防止缝隙存水产生冻融破坏。桥面为莲花头仿古栏杆,共126组,望柱为280x280的矩形石柱,柱头莲花座,栏板单组长2.4m,高1.2m,厚180mm,石刻寻杖花纹。单组栏板重近1吨,各组之间采用榫接成型,榫隙加建筑结构胶。栏杆与地面采用钢筋插接而成。桥面采用厚度为150mm樱花红烧毛面花岗岩铺装,中置宽度1.75m宽的神道,起弧20mm。桥体用石材共5106块,桥面石材最大块重达2.0吨。桥面两侧暗埋灯线,设地灯点缀。桥下游侧设投射灯向桥侧投光。在夜色中,波光水色之间,仿佛又回到了当年人声鼎沸的时代。建成后的景观桥,古朴大方,弧线圆润,与映入河中的倒影呼应,婆娑有致,格外的婀娜多姿。

  

“云光水色潞河秋,满径槐花感旧游。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支塔影认通州。”这是诗人王维珍对通州燃灯古塔的描述。屹立在运河岸边的古塔见证了历史的兴衰,也见证了曾建在他身边的大光楼的兴建和烟飞灰灭。有人曾对大光楼描述为“建筑形制受本身作用影响,与城市中的钟鼓楼相似,楼上下两层,下层是一拱券式门洞通道,方便行走,东面十多米即是运河河床,西行不到百步就到通州北门。上层歇山脊,单层双滴水,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四面有廊带护拦,因临河而建,地处石坝,所以较其它单层建筑高阔,呈鹤立鸡群的风貌。”

 

夏季溽暑季节,登楼而清爽,任河风穿堂沐浴,举目东北燕山蓟树,看烟岚四起,近观平沙落雁,始发风帆,新到漕船,南望烟村野树,几许人家,登斯楼,心旷神怡,忘了多少烦恼。

 

今天我们无法确凿史上大光楼的肢端细节,但是从文字的描述中可以想象当年大光楼的巍峨与独树一帜。

 

仿建的大光楼既要再现当年的风采,还要与今天的周边环境很好的融合。结合现在的地理位置,参考了北京鼓楼和河北宣化的古城门,仿建的大光楼采用歇山脊,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仿古建筑。建筑面积927m2,建筑高度16.55m,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首层有廊,二层设护栏,外檐七踩溜金斗拱。外檐彩画有意提高等级,采用双金龙宋锦枋心墨线小点金旋子彩画,山墙为山花节带,旨意在彰显大光楼在古运河的重要性。屋脊座正吻兽,兽高近1.0m,四角兽件为戗兽1个,走兽6个,跨鹤仙人1个。屋面瓦为特号布瓦,颜色泥灰,与红色的外墙及廊柱相互呼应。整个建筑物古色古香,为仿建古建物起到一个典范作用。

 

今天的大光楼早已不再是漕运督办之所,更多的是留给人们怀念历史的纪念馆。在二层的檐口挂木匾,上书“大光楼”三个大字,让人们铭记和缅怀这里的风光和热闹。首层东、西面各挂楹联一对:

东面楹联——

高处不胜寒  溯沙鸟风帆  七十二沽丁字水

夕阳无限好  对燕云蓟树  百千万叠米家山

 

西面楹联——

碧水分香出御沟  潞阳城郭界清流

烟浪送香敷海宇  风帆迎日上神舟

 

 

 这是现代水利人对运河文化的怀念与传承。作为仿建的大光楼在制式等级上有意提高,使用了只有皇家才有资格使用的双金龙合玺彩画、七踩斗拱。今天我们不再是封建社会管制下的奴役,我们更多的是学习古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传承精湛的建筑艺术,另一层的意思是告诉人们大光楼曾经是皇粮验舱入库的场所。

 

修建完工的大光楼,今后将作为运河文化的展示厅。流淌了千年的运河在波涛中荡漾着远古的地回声,继续奔流中激起了无数的浪花,每一个浪花都闪耀着一个太阳。桥影、楼影、塔影,映出通州美好的未来,为通州的景观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施工过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运河 京杭大运河通州段 
99%的人都读错:您会读“大光楼”这三个字吗?
太珍贵了!难得一见的通州老照片!
“源”来如此!五河交汇处是京杭大运河北起点
怀旧 | 一组你没见过的南通老照片
文化玉带泽古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