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拆书80:从《腾讯方法》里我们能学到什么?

《腾讯方法》这本书不厚,但是居然让我一口气读完了三个腾讯产品研发过程中的三个案例,而且让我大有启迪,这可不多见。


无他,因为鲜活,鲜活到书中的案例刺激了我的记忆,也激活了我的经验,还正好对我现在的在线课程研发模式紧密呼应。


我过去在传统IT公司工作过近七年,深知传统软件企业开发产品的模式“产品规划——需求调研——锁定需求——形成需求规格说明书——系统接口——代码实现——单元测试——系统测试——产品发布”,一环扣一环,整个流程严谨规范流水化作业。


但是这种开发模式的弊端也很大,就是周期长,一旦需求锁定,系统就形成了自我维护需求规格的倾向,如果需求是对的那还好,但如果需求大家都偏离了用户真实需求呢?


这就是我们面对的软件工程开发模式下的困境,我们怎么确定自己做的东西就是用户需要的?——而不是产品经理把自己的个人品味替代成了用户的品味?


在腾讯《摩登城市》开发过程中,大家开始以为用户是大学生,结果是三四线城市的小白领;在《天天连萌》的游戏页面设计中,美工精心设计的内部评估最得意的“猫脸”图标却是用户首先抛弃的图案,在QQ会员运营过程中,谁能想到有15%的用户会因为一个会员点灯的催促情怀图变成了付费会员?


这一点我在开发在线教育课程过程中也深有体会。

我们原来以为学员一定会倾向于视频学习模式,结果发现他们根本没有耐心看完;


我们原来以为学员购买学习课程不像买衣服是理性购买行为,结果发现很多人是冲动购买;


我们原来以为学员不教作业是因为课程没有讲清楚,结果发现是如果完成作业要准备很多素材他们就会放弃;


我们原来以为愿意付费学习的人应该更会自我学习,但结果发现小白比比皆是,但是他们真的想改变自己。


怎么办?

关键经验

“我们常常以为自己有科学的方法了解用户,真相是我们不了解用户,要了解用户最好的方法不是去调研,而是直接和他们泡在一起。”



即便找准了用户需求,万里长征也只是走完了第一步。


再好的产品,也需要好的团队来执行。


《腾讯方法》这本书第一次把过去对腾讯产品经理的神话接地气,不再言必称张小龙,好像腾讯产品好,就意味着腾讯每个团队都好,腾讯每个产品经理都牛一样。


在“腾讯手游”这个案例中,介绍了团队从组建到转型到机构调整面临的挑战,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细节就是:为了改变上海团队的作风,腾讯手游负责人马上决定抽取自己负责的项目组30个人到深圳上班。


上班的风格也是惊人的恐怖,在开始的一个月,没有一个人是晚上12点之前下班。


且慢,加班未必就是好事,有目标有推动的加班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就是领导无能,员工苦耗。


显然天天兄弟团队是成功的,在半年内他们目标明确选择了几个产品方向,并成功把这几个产品做成了亿元级别的手游精品。他们加班加得有所指,以致项目完成要上海团队从深圳回去,大家都舍不得离开——我非常理解这种心情,因为我也经历过,大家熬夜死拼但是做出有价值成绩的那种成就感,是金钱也换不来的体验。


在《摩登城市》团队中,团队管理人在顾问帮助下,发现团队对目标缺乏认识和认同,虽然每个人都在忙,但是每个人都不清楚自己在忙什么。结果就是一半工作时间忙死,一半工作时间闲死,这样肯定是会出问题的。


说实话,我现在管理的团队面临的问题比腾讯产品经理更复杂,第一我要做的课程没有太多现成模式可以参考,《腾讯方法》介绍两种创新模式,一种是概念式创新者,一种是试验型创新者。概念型创新者要大胆提出新思路,是天才人员;试验型创新者要迭代改进,通过不断失败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像我们这样的创业团队,做在线教育这样的事业,恐怕要把概念型创新和试验型创新结合,那么就需要有领军人物做概念设计,要培养一帮能进行战斗的小伙伴迭代改进。


我的难处在我的小伙伴完全是虚拟的,没有组织,没有工资,如何让大家能为一个共同目标明确奋斗?


这是一个全新的组织挑战,也需要概念型创新,当然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些办法,我的办法是慢慢调教,在合适的时间,我邀请他们加入“秋叶时间”。


什么是秋叶时间?——那就是我要系统影响力,多维交叉群体影响一个人加速成长,从而做出过去他们根本不相信的高质量工作。


这样的经历已经发生很多次,但是显然还不够,我还需要更多的人进化,为今后的艰苦工作贮备人才。


而且我也要学习《腾讯方法》,一旦发现领军人才,马上委以重任,放手让他们成长。


关键经验

“我们要改变一个人的想法,与其教育不如让他脱离过去的小环境,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从而通过团队的气场改变他固有的思维模式,一点模式突破了,生产力也就突破了。”


“一个团队的能力,不是因为每个人都很强,而是因为关键岗位都有一流的人,他们可以把自己的态度、精神和能力传递给身边的人,从而影响他们自觉做出一流的工作。”


“鼓励一个人,不要看精神,要看绩效。一个人总是能做出高绩效,给他更大的责任,让他对自己分管的业务100%负责,就是最大的奖励,因为这背后是我对你全部的信任。”




最近两年,成功的互联网公司都流行出书,我印象中阿里有王利芬写的《穿布鞋的马云》,这本书我不喜欢,拥有那么多近距离观察的机会,却泛泛而谈,缺乏细节和深度。


小米的有《参与感》,这本书大卖,有新鲜的观点,能让你受到启发,我写的书评《为什么小米的“参与感营销”你学不会?》更多是逆向思考,指出传统企业模仿小米很可能在产品层次就是行不通的。


周鸿祎写的《我的互联网思维》倒是不错的一本,但是更多是宏观思考,但是《腾讯方法》恰好弥补了不足,三个充满鲜活细节的案例,每个细节都可以铺陈出一套MBA沙盘演练的管理实战授课案例。


如果要我用一句话评价这本书,那就只有八个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值得所有想做好产品的人,想关心用户的人一读。


关于本微信的说明

想阅读秋叶PPT微信更多干货,请回复“目录”两个字。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原创,点击底部广告条就可以为我们打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谁把创业者逼上了抄袭的独木桥?
拿什么拯救,这该死的低效
【直播实录】在职场危机到来之前,如何转型做产品经理?
腾讯阿里混战云服务,这家公司杀出重围营收增300%,凭什么?
别急,你想要的,都是迭代出来的
TIM想抢企业级市场 钉钉答应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