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程琴:电影视野中的陕北民歌丨今日头条

▲高昊 油画作品《看电影

文 程琴


电影音乐是“为电影而创作的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中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黄土地》、《人生》、《黄河谣》等影片中,导演和作曲家将陕北民歌与剧情巧妙地结合,既渲染烘托画面的情绪及气氛、塑造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又参与影片的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复杂的内心矛盾、表现人物之间的外部冲突,是影片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电影中对陕北民歌的运用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原生态陕北民歌,另外一种是创作型陕北民歌:即运用陕北民歌素材创作的具有陕北风格的歌曲。 


一、原生态陕北民歌 


民歌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的歌曲,它一般是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经过集体加工而成。原生态陕北民歌是陕北人民生活的活化石,按演唱内容、形式和体裁大致可分为号子、信天游和小调。《黄土地》《人生》《黄河谣》等影片中,对原生态陕北民歌的三个体裁进行了全面的展示,使观众在接受视觉形象、深化对影片艺术感受的同时,全方位的了解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 


1、号子是一种直接伴随着劳动歌唱的民歌,通常是在集体劳动时歌唱。陕北的号子主要有黄河船工号子和打夯、打硪号子等。《黄河船夫曲》是电影中运用最多的黄河船工号子,电影《人生》片头就运用《黄河船夫曲》的第一段作为背景音乐,“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哎)?几十几道弯上几十几只船(哎)?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几十几个艄公把船来搬?”用朴实的语言向人生发出诘问,发出慨叹,预示了主人公高加林曲折的人生。电影《黄河谣》在结尾中用男声齐唱和独唱的形式演绎了《黄河船夫曲》:“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九十九道弯上,九十九道船(哎),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竿(哎),九十九个艄公来把船来搬”,表现了黄河古道上历经沧桑的脚夫当归对千折百转人生的感悟。在两部影片中,《黄河船夫曲》与剧情结合,深化了影片的主题,揭示了影片的深层内涵。 


2、信天游又叫顺天游,是陕北地区最主要、最有代表性的民歌体裁。信天游的曲调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上句比较开放,音区较高,音乐跨度较大,下旬比较收拢,旋律曲折下行,表现出叙事性的特点。信天游的歌词上旬常用比、兴的手法,引出下旬唱词中具体的叙事和抒情。影片《人生》中,巧珍在城里卖完馍和高加林在夕阳下一起回村时,远处飘来了《脚夫调》:“四十里(那)长涧,羊羔(哟)(就)山。(说)好婆姨出在我们张家(哟嗬)畔。张家畔起身(哟)刘家峁站,(说)峁底里下去我把朋友(哟嗬)看……《脚夫调》是描写脚夫们背井离乡后,心中思念亲人的苦闷之情以及对自身命运的叹息。用在这个场景中,意在赞美巧珍的朴实和善良。德顺老汉晚上驾车与加林、巧珍进城时,看见两个亲亲热热的年轻人,不由得唱出了“年轻人看见(那个)年轻人好,(哎呀)白胡子(那个)老汉不中用了”,既表达了对年轻人纯真爱情的真诚赞美,又引出了自己伤感、难忘的爱情故事。当高加林移情别恋并最终被城市抛弃,垂头丧气地回到村子时,孩子们在对面山坡上唱起了:“哥哥你不成材,卖了良心才回来……用孩子们童真的歌声对高加林的行为进行了的有力的谴责。电影《黄河谣》讲述的是黄河古道上脚夫的情和爱的故事”。当归所在的马队行走在黄河古道上的时候,远处传来了信天游:“都说那骑马要骑花点点,都说交朋友要交花眼眼”,于是当归也放声高歌“说那交朋友要交(哟)魂儿牵,说那放风筝单等三月三。”对方的的歌声继续飘来“说那糯米的牙齿(哟)尖对尖,说那好婆姨出在(哟)那个柳树涧。”当归:“说那张家畔的妹子(哟)模样甜,说那缸里头没水(哟)后生抢着担。”陕北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毛驴、骡子驮运是最常见的运输工具,因而出现了陕北黄土高原上运送物资的脚夫,他们常年赶着毛驴、骡子,行走在陕北的沟沟峁峁,在漫长寂寞的路途中常常借歌抒怀,消除愁闷、孤独和疲乏。在这部影片中,黑骨头在柳树涧打牌赢了柳兰,当归的马上骑着张家畔的红花,二人都是对着美丽的女子有感而发,唱出了柳兰、红花的动人风采。 


3、小调也称小曲,结构形式比较规整,曲调委婉流畅,具有曲折、细腻的表现特点,歌词叙事性较强。陕北小调可分为一般小调、丝弦小调、秧歌小调、风俗小调和吟唱调。 


(1)一般小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演唱的歌曲,以社会问题和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如《人生》中顺德老汉唱的《走西口》。走西口是陕北、晋西北老百姓一种特殊的求生方式。地处黄土高原上的陕北府谷、山西西北的河曲、保德等地,土地贫瘠、旱涝无定。旧社会时人民生活困苦,为了养家糊口,人们不得不走出山西与内蒙古交界处古长城的关口,到河套一带打工谋生,谓之“走西口”。在晋北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跑口外,女人挖苦菜”。走西口一般春去秋回,快则一年半载,长则三年五年,但也有揽不到工,挣不到钱的,常年流落外乡的,多年才能回一次家,还有各种原因客死他乡的。这种年复一年离妻别娘前途生死难h的痛苦生活,自然产生了咏叹人间离别、思念等反映走西口内容的民歌。顺德老汉因为走西口认识了自己的心上人铃转,也正是走西口使两个有情人劳燕分飞,走西口是德顺老汉和铃转爱情悲剧的根源之一。《黄土地》中翠巧爹唱了一首《十五上守寡到如今》:“正月里来就正月正,大花眼眼就两盏灯,弯弯眉毛就两张弓,你看心疼不心疼。十三上定好就十四上迎,十五上守寡就到如今。高哭三声就人人听,低哭三声就跳枯井。”这首歌是旧社会陕北妇女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是中国儒教所提倡的女子从一而终贞洁观念的体现。 


(3)秧歌小调 


陕北秧歌是流行在陕北地区的民间歌舞形式,春节是闹秧歌较为集中的时期,期间的秧歌活动包括谒庙秧歌、彩门秧歌、拜年秧歌、大场秧歌、九曲秧歌等多种形式,秧歌中演唱的主要是陕北地方小调、道情、秧歌戏等。秧歌的演唱基本是一领众合,四句一段,伞头领唱,众人则从末句前的衬腔接唱重复。电影《黄河谣》中有一段秧歌对歌,当归作为伞头,头带面具、身穿红色秧歌服领着秧歌队出去拜年时,却遭遇了黑骨头率领的黑色秧歌队。为了抢路,两人舞动着伞扭着秧歌,赛起了歌。黑骨头“咱把(那)天皇爷爷请下凡,保佑咱今世福无边,咱把(那)东川西川都转遍,打马坐轿(哟)赛神仙。”声音落,黑骨头转身用伞指挥队伍,众人歌唱起“(那子一下嗨),打马坐轿(哟)赛神仙”。当归:“咱把(那)阴间阳间仔细看,自古谁能活百年。咱把(那)东山日头背西山,一路风尘上九天。”声音落,转身伞头一点,众人歌唱起“(来子一呀嘿),一路风尘上九天。”黑骨头“咱说(那)三沟五岭十八盘,祥云驾走(哟)醉八仙。咱说(那)一天一天又一天,周游四方(哟)谁不羡。”当归“咱说(那)大路小路各朝天,人各有志不强攀。咱说(那)一年一年又一年,脚踏黄土心坦然。”两人在锣鼓声中边扭边唱,伴随着两人的对歌,两支秧歌队的表演穿插往复,旱船队、高跷队及各路人马交织在一起,红绸飞舞、黄尘飞扬,逼真地展现了陕北过年时热闹的秧歌场面。这段秧歌对歌此时已参与影片的情节发展,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好了铺垫,成为当归和黑骨头再一次矛盾的导火索。 


(4)风俗小调 


风俗小调是在民间风俗性活动中演唱的歌曲,陕北的风俗小调包括酒曲、猜拳调、神官调、祈雨调等多种。酒曲是陕北民间喜庆饮宴时演唱的一种歌曲,在陕北,每当婚丧嫁娶、喜庆寿诞等宴席上,都有唱酒曲的习惯,它是娱乐、社交的一种手段。影片《黄土地》开头的婚宴上,一穷汉唱酒曲助兴:“二壶子烧酒掏钱买,为待那个朋友拿(哟)出来(依呀啊噢哎),一样的烧酒一(呀)一个的菜(啊噢哎),一样的朋友一样的待(依呀啊噢哎)……”欢快轻松的酒曲渲染了黄土高原上独特的民俗风情,强化了陕北的地方特色。 


祈雨调是陕北农民求神赐雨法事活动中所唱的曲调。陕北土地贫瘠,干旱少雨,人们往往寄托于神灵,祈求龙王赐雨,于是在民间就形成一种祈雨的祭祀活动。影片《黄土地》片尾出现了规模宏大的祈雨场面:青天白日下,赤裸着上身、头戴柳条的翠巧爹念叨着“龙王老人家,阳畔的草晒死了,背畔的草也晒死了,向你老人家求告一点雨水,龙王老人家海水取起了没有,还没有”话音落,成千上万的庄稼汉向土地叩拜,翠巧爹的声音起“哎龙王,下甘雨,轻风细雨救万民。”他们用呼喊般的歌唱为他们脚下那片干涸的土地、枯萎的庄稼求告龙王。祈雨调曲调简单,多级进或同音反复,节奏较平均沉稳,近似呼号、吟诵。 


二、创作型陕北民歌 


如果说原生态陕北民歌在电影中以原始拙朴的风格丰富了情节的表现力,拓展了人物性格的发展空间,那么,运用陕北民歌素材创作的具有陕北风格的创作型陕北民歌则为情节发展的贯穿和人物内心情感的表达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深化了影片的主题。 


电影《人生》中的主题歌《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毛眼眼照哥哥,煮里那个钱钱下了那个米,大路上搂柴瞭一瞭你……”这段音乐是作曲家根据剧情的需要而创作出来的,既保留了陕北民歌的音乐调式、旋律、节奏等特征,同时又赋予生活气息。它在影片中多次出现,贯穿全剧,不仅很好地推动了剧情发展,刻画了人物性格,而且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浓郁的抒情气息迅速流传开来。 


《黄土地》中的《女儿歌》是采用了陕北民歌《三妹子爱上个拦羊汉》的素材创作的。这首歌曲充分运用商调式比较暗淡柔和、适合抒发忧郁感情的色彩特点,来展示翠巧哀婉、凄凉的悲剧命运。该音乐主题在调性运用上、节奏设计上,都营造出非常适合影片风格和情感表现的整体气氛,抒发了翠巧忧伤、抑郁的感情。影片中每当翠巧唱起这首歌时,观众也就很自然的融入到女主人公的所思、所想当中,从她的角度来体验这首歌,音乐也由此准确地体现了它的抒情功能。至于《尿床歌》,作曲家赵季平说,“我在写《尿床歌》时挑选了志丹民歌《秃子尿床》为依据。第一、二乐句完全用了这个民歌,然后在原民歌的基调上吸收了眉户音调加以创作发展,使之成为现在这个多乐句组成的单乐段结构的插曲。”另外,《放歌黄土地》、《镰刀斧头歌》等都是运用陕北民歌的素材创作的具有陕北风格的歌曲,在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情感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阳婆婆,阳婆婆,阳婆婆我看着你升看着你落,月儿明,月儿明,月儿明你明晃晃好唱歌,梦里头寻下个好光景,精沟字落得个穷欢乐一辈子走南又闯北,天边边找下个安乐窝,就这么走这么过这么过,哎……”《黄河谣》中的主题歌旋律高亢粗犷,节奏自由,运用了陕北民歌中最富特色的典型音调,即由调式主音及其上、下方四度构成的双四度音调为框架,表现了常年行走在贫瘠、荒凉的陕北高原上脚夫的生活,高度契合了故事情节和人物情绪,承载了主人公无尽的情和爱,深化了电影主题。 


电影中的原生态陕北民歌以及创作型陕北民歌朴实生动,富于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准确地表现出主人公的性格与内心世界,纯朴动听的音乐,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与苍茫贫瘠、干裂悲壮的黄土高原和谐地融为一体,直接推动剧情发展、深化影片主题,为影片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冯建雪:《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

 三月歌曲试听


陕〡北〡民〡歌

打造专业的陕北民歌社群

⊙本平台版权归「陕北民歌」所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陕北民歌《小调情歌》苏文 /郭娅丽
音乐基础知识丨中国汉族民歌
走西口--王二妮陕北民歌13首
陕北民歌《走西口》王二妮
陕北民歌《走西口》
陕北民歌《走西口》胡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