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学副教授成新晋“网红” 原因竟然是……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鲁白评价他:在一所不太有名的大学,我们自己培养出的科研人员也能做出这样的成果,能够和美国的最新技术叫板,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他的学生评价他:他的实验室就是少林寺的“藏经阁”,而他本人就是那个轻易不出手的武林高手——扫地僧。

  他是韩春雨,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在简陋的实验室里研究出最前沿的科技。世界级的科学发现,“非知名学者”的身份,让韩春雨不仅在学术界“一鸣惊人”,更引发了媒体和大众的关注。《光明日报》5月11日和13日两次头版重磅刊发相关报道,今天光明小薇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位学术界的新晋“网红”。

这篇“一鸣惊人”的文章是什么?
  韩春雨在英国《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的这篇文章叫做《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the Natronobacteriumgregoryi Argonaute》。文中阐述了基因编辑新技术NgAgo-gDNA,尽管这种技术尚处于初期阶段,但其潜力有望超过近来被看作诺贝尔奖热门的美国CRISPR-Cas9技术。
科普

  目前,学界公认最先进的基因编辑方法是CRISPR-Cas9,这种方法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华人科学家张峰等人拥有专利,能够实现对基因较为精准和高效的编辑,被认为是遗传研究领域的革命性技术。但CRISPR-Cas9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易形成“脱靶”,即gRNA与靶DNA序列之间存在错配,向导RNA容易形成二级结构等。

  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韩春雨团队的研究表明,来自格氏嗜盐碱杆菌的一种Argonaute蛋白作为一种核酸内切酶,在向导DNA的引导下,能够在人体细胞中进行基因组编辑。相较于Cas9-sgRNA,NgAgo-gDNA具有更大的优势,规避了令人头痛的脱靶效应,且向导设计制作简便,可编辑基因组内任何位置,对游离于细胞核内的DNA具有更高的切割效率。

  韩春雨团队发明的新一代“基因剪刀”,让基因编辑技术实现精准、简单操作,大幅降低了基因编辑门槛。“Cas9的‘取材’范围有限,NgAgo的优势之一,就是大大扩充了基因编辑的取材范围。”韩春雨介绍,“在新技术帮助下,地球上大部分生物的基因都可成为基因编辑工具,这意味着基因编辑技术受限更小,便利性更大。”

“小作坊”里的最新技术
  韩春雨1992年本科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生物学系,2000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获得硕士学位,2003年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目前是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系的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有些杂乱的试剂架上,一些饮料瓶子混杂其间:一个饮料瓶上贴着块白胶布,写着“银染固定液”,另一个可乐瓶上贴的则是“PBS”。这间让实验室,看起来更像一个“小作坊”。而在韩春雨眼中,河北科技大学提供的独特环境,是他取得先进成果的重要因素。

  “来到学校后,我有好几年没写论文,当时也是有压力的,学校在这方面对我比较宽容,给我的是三级岗工资,算比较多的,属于低职高聘。”

  “有利条件是,河北科技大学的环境很宽松,我能安静地在这里做研究。不利条件是,在资金方面,这里比别人要差一些。有人说我实验室比较破,当然,跟国内一流实验室相比,我们有点儿寒酸,不过我觉得够用了。而且,从我家到实验室,骑车5分钟就到了,很方便。我喜欢泡在实验室里。”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论语》说,“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意思是遇到事情应谨慎对待,做事要分析、考虑,谋划得充分才能成功。韩春雨一直很喜欢这句话。谈到“为什么选择了NgAgo-gDNA这方面的项目去做”,他也引用了这句话。

这个成果是我们团队努力的结果。2014年年初《自然》杂志发表这个领域的重要文章之前,我就一直在观察和考虑这个题目,但是一直没有动手,因为一动手,就意味着要花钱。《论语》说,“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我也知道国际上做这方面研究的学者很多,而且他们的实验室条件和获得的资金支持也比我们好,还有很好的硕士博士组成团队,人力方面也能保证每天16小时的工作强度。2014年《自然》杂志发表那篇文章后,我就开始动手做这个项目了,因为我坚定了自己的判断,觉得是动手的时候了。我做了应对准备。比如我还有另外很有意思的研究,现在已基本做完,还没发出来。总之,如果不能在硬件,诸如资金、设备和人力方面胜过别人,我就需要通过仔细谋划,提前准备,四两拨千斤。

  这篇论文被SCI审稿9个月后退回来,之后那段时间还是很煎熬的。但是你爱这个东西,就得为它付出代价。

  当时SCI直接拒掉我们这篇论文,我们也没时间多想,赶紧投别的刊物,后来就把论文投给了《自然·生物技术》杂志。结果《自然·生物技术》让我做修改。那时,我已经没钱来做研究了,这个项目没有在学校申报,资金来自我的历年积累,那个时候就有点儿紧张了。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鲁白说,“现在一些科研评价体系往往是讲名气、摆资历,不利于年轻人发挥创造性,希望能够借韩春雨的事例,呼吁中国科学界做出体制上、文化上的突破,鼓励年轻人冒头创新,这也符合国家号召创新的政策。”北京大学讲席教授饶毅说,“韩春雨的工作对基因编辑技术的推进作用是国际一流的。韩春雨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工作,让我们更加关注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
韩春雨及其合作者沈啸、高峰。

  成果发表之后,韩春雨受到了多路媒体、风投和单位等的轮番“轰炸”。韩春雨回应说,“我会尽量把这些变得可控,让我回归原来习惯的生活,让环境变得对我有利而不是有害。这十年我在河北科技大学过得很安静,我很喜欢这样的生活。以后我还是要尽力让我的环境变得安静下来,同时尽量保存那些对我科研有利的条件。我的团队有4个人。在他们眼里,我是师兄加老师。我们的共同爱好就是喜欢科研。科研本来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当然,科研也有苦的时候,不过就像我们家属院楼前那些老人,冬天凌晨一点多还在那里蹲着下棋,你说这算不算苦?苦,但是乐在其中。未来,我会尽量做到不被别人打扰。我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对我来说,科研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

为韩春雨及其团队点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话韩春雨:学术自由就是10年没发重要论文也没被扫地出门
平凡河北人,震惊世界的发现
传奇故事
《自然》杂志:韩春雨论文可能会被撤稿
韩春雨:坐冷板凳的“网红”科学家
河北科大“韩春雨现象”的真相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