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给你们的一封信

爸爸妈妈:


看到你们那样痛苦我心中也是千万的自责,怪我不该以那种唐突的方式把整段整段的信息扔给你们,怪我一意偏执期望你们能短时间接受而自己好像还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我没有替你们着想,最后以这样的方式伤害了你们,这都是我的错。


我想过太多次怎么说什么时候说,最后的一时的冲动,似乎是选了下下策,我不知道该怎样挽回,最好的方法似乎只有写给你们一封信,一封埋了孩子从初二到大三七年人生的信。这封信孩子是咬着牙含着泪写完的,也希望你们能坚持完整的看下去。


你们应该还记得,我小时候那么内向,对自己的身体那么敏感,敏感到扭曲;你们问我怎么知道的?如果你们最后能真正理解“天生”,就会看到这和问异性恋怎么知道他们喜欢异性的完全是一个问题,没有任何差别。小学的时候还什么也不懂,只知道没有办法在周围有人的情况下去洗手间,于是那么小的孩子每次课间在洗手间周围踌躇徘徊,背后的同学直接笑我说是不是有“尿频”,从小憋尿的习惯也是那个时候养成的,好在初中高中设施更好都有了隔间,也就没有继续发展下去;初中的时候我所有的朋友全是女生,初中的每一次体育活动,所有的男生在一起踢球,我一个人靠着操场围栏被人指点嘲笑,每一次.......就算是童年阴影,这些我也这么熬过来了,因为如果说当时的初等教育体制有一点是对我有利的话,那就是学业成绩更被大家看重,我也就有了我转移注意力和努力向上爬的抓手,最后的结果是,其他人觉得我是高高在上的,也就敬而远之。


到了高中其实也一样,只是周围的同学经过了一轮筛选,有更多和自己相似的地方,更容易获得同理心和共鸣,我想了想,于(haomin)是第一个知道的,虽然他本人是彻头彻尾的异性恋,却给了我第一个来自外人的理解和支撑,和男生之间的友情我会尤其珍惜,因为这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实在太少太少了。即使是这样,在高中我的孤独处境并没有发生本质上的改变,总是抑郁,内心脆弱,依然只能通过学业这种自己熟悉的方式寻求注意力的转移。


对自己的理解,对人生,对世界的理解真正发生改变是在大学阶段,是在人大的两年和芝大的这一年。我理解你们为什么看了同学的反应之后还是很难过很痛苦,家里更先知道的,也是属于同龄人的于和胡,我和胡说的时候她竟说这是“小事”,只是和你们要好好讲慢慢讲,因为很难让你们短时间内看到我们一代人眼里所看到的世界;她这么说我也很惊讶,我问她为什么,她给我的答复和其他人一模一样,一是即使初等教育里有空缺,当代的大多数高校里都会在心理通识一类的课程里面讲性心理的基本知识,所以首先在认知不会有这样一块空白;二是大学上下来,周围认识的人太多了,不管男生女生,不管公开不公开,这些少数群体就实实在在在他们身边,就是他们的朋友和家人,大学几年相处下来,我们和那些所谓的“大多数”,除了取向一点以外,真的有什么不同吗?


我想你们至少还相信孩子在对什么样的信息渠道和咨询帮助更可靠的问题上有判断力,大一上过心理通识课,我其实就去找过人大的国家心理咨询师胡邓,是这些心理咨询处的老师和我说我有怎样的轻度抑郁,告诉我该怎样逐渐向周围的同学倾诉,再怎样逐渐告诉家人,这一对话是我对自我认知的关键一环;来美之后看到的世界又是不一样的,芝加哥大学,一座世界顶尖的高等学府,全美第三世界前十,它最让我感动的是哪一点呢?不是教学资源和环境,而是在校园里,和其他教务楼教学楼图书馆一样,有一整栋大楼,名字叫 Center for Diversity&Inclusion(多样与包容中心),一栋大楼,专门为性少数群体和少数人种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和活动的平台。校园里公开的人群太多了,除了公开的学生,还有公开的教授,都能得到同学和同事的尊重,他们的每日和其他作为多数人群体的异性恋,真的有什么不同吗?


你们会说这和国情有关,我理解,这也没有错。但是对于人权问题的斗争,从女权问题到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始终都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美国难道向来那么开放与包容吗?美国的全国合法化也就在2015年,也就是刚刚两年前,被视为奥巴马上台后在人权问题上做出的标志性贡献,在那之前,也只是经济发达走在前面的零星的几个州而已。这一点上看,美国和在其之前合法化的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相比,已经不算走在最前面的先驱了。你们刚听到自己唯一的儿子属于一个社会的“弱势群体”和“少数群体”很痛苦不能接受我真的理解,可是你们的儿子可以撑下来,你们的儿子也许比你们想象的要坚强的多,你们的儿子也从来没有抱怨不公,更不会抱怨什么家族基因,所有人权问题,所有对少数群体从生到死基本权利的斗争,真的不是一个静态和绝对的“西方世界”和“东方世界”的分割,台湾在今年五月刚刚通过议案,也就标志着台湾将成为亚洲第一个合法化的地区。即使在国内,10年20年后在性少数群体斗争上也会发生质的突破,因为当我们这一代走向社会成为主要的劳动力,即使家里没有这样少数群体的,也会在这些基本人权问题上投赞成票,为什么?因为我的多数同龄人能看到,领养权抚养权继承权到最后临终的签字权,这些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权利,在一个有良知和同理心的外人来看,有什么道理不给我们呢?


这些对你们一时都太沉重,这很正常,我不会强加认知和理解,如果我之前和你们交流有任何过激的态度,都是我的不对,没有考虑你们听到一个晴天霹雳消息之后的心情。孩子在这里可以向你们保证,在得到父母理解之前,我不会考虑我的人生大事问题,我可以继续撑着,大四也有繁重的学业,至于后续一系列复杂的婚姻和孩子的问题,现在说真的太早,没有必要过于担忧,未来的变数也很多,我一上来和你们说那些,也是我的糊涂。在现阶段,流着泪写了这么多回忆了这么多,孩子只希望让你们看到,事情远没有你们想的那么糟糕,不管是外界的接受程度,还是取向本身本身根本改变不了我未来人生轨迹这一事实。只有两点,一:你们的儿子是正常的,太正常了,再正常不过了,没有“矫正”的需要也根本不存在“矫正”;二:你们的儿子还是一样优秀,甚至在同龄人眼中显得更优秀更勇敢,他们以前觉得我是高高在上,现在知道我心里的结和我受过的苦,反而对我更加尊重与理解。如果知道你们在现阶段能接受这最基本的两点,孩子就真的心满意足了。看了我写的那么多,要接受这两点,真的只要问你们是选择相信这么多年寻求科学渠道帮助的儿子,还是你们在痛苦与愤怒下一时找到的随机信息。


孩子一人在外,认识了很多不一样的人,看到了更广阔也更多样的世界。认识的人里有很多人看上去比我幸运很多,一个在经济发达地区的中产阶级家庭,孩子向家人公开自己的取向,竟然可以得到父辈甚至祖父辈的一句“我们理解,不管怎样,我们都永远爱你”,我最开始当然只有嫉妒;但是接触的人更多更深了,也就逐渐看到我们每个人身上其实都有某种少数群体的特征,他们的自我认知之路一路畅通,不曾经历挫折,也就不会体会到我一路摸爬滚打、一个人躲着流过那么多次眼泪、咬手咬出鲜血告诉自己要坚持,最后取得的成绩有多么不易、多么宝贵;但是我看到的不止这些,人生永恒的生死之谜很难解,我看到的更多人比我更不幸,同样都是生命,为什么西非国家的成千上万的小女生连五岁的生日都活不到呢?这样对他们公平吗?公平的含义又到底是什么?在世界上经济更落后人权进展更慢的极少数地区,性少数群体还在受到迫害,甚至死刑,而不难发现,这些地区的性别平权和人种平权上一样走在最后面。每个个体只能存在一次,往前一百年往后一百年世界上都没有我,如果仅有的时间充斥着欺骗和隐瞒,隐瞒真实的自我,这样的人生,又怎么值得活?我理解弱势群体,想要帮助弱势群体,正是因为我经历过那些挫折与苦痛,所以有着强烈的同理心,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我又看到了我作为个体的出路,和那些人相比我要幸运的多,所以没有理由不帮助他们。做不了商界和政界,也就进入学界尽一点力量,有幸的是中国大陆的合法化在我有生之年是一定能见到的,全球范围内的趋势摆在那里,国内新一代的声音也摆在那里。


人们对于未知有着天然的恐惧,你们如果一上来就说理解,我反倒会觉得不正常。大学里我还上过一门西方文化,老师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出生,摸爬滚打到耶鲁读了文学的博士,并且这一经历让她皈依了基督教,她最常提给我们思考的问题就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在世界上的目的又是什么?基督教传统教义和同性恋问题其实是格格不入的,但是老师告诉我们传统的教义也在与时俱进的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后最根本的理念就是“上帝爱他创造的每一个人”;我们不信教,但是现有的历史和科学的证据摆在那里,从古希腊哲学到先秦文学,再到《红楼梦》这样的明清小说,对同性间的描述并非完全贬义,多数更显包容与对纯粹爱情的褒扬,我知道在科学的解释上你们最不能理解的是性少数群体生育和遗传的延续,我也有我的疑惑,但是科学还在不断拓宽边界,目前对这一点最直接的解释是这些取向基因自古有之、在人和动物中都广泛存在,并且在自然选择中被延续了下来。怎么做到的?当下最流行的解释的依据是关于性少数群体平均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都高于性多数群体的数据,既然基因是在家族中的,有性少数群体的家族有更强的能力抚养这个家族的其他后代,所以能生生不息。至于为什么这些少数人群可以做到经济条件更好,证据都来自大数据,是我们更聪明,还是挫折使我们更坚强?这些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然而不论是神学还是科学,都承认了取向是天生,并非后天选择的事实啊。


苹果总裁CEO蒂姆·库克2014年向外界公开自己取向的时候,人们在哗然之后纷纷表示敬佩,他的原话是“我为我生而为同性恋者而自豪”,国内的例子我想不到合适的,张国荣是一个时代的先驱无可非议,但是我无法尊重他最后的选择,你们听完我说了这么多也该相信自己的儿子有多坚强。“不管怎么样,我们都理解你,永远爱你,也为你取得的成绩骄傲自豪”,父母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孩子过去几年受的委屈、流过的眼泪都根本不算什么,因为即使孩子在外要面对整个世界的坚硬,回到家中也总可以拥抱家人的柔软;更何况,更何况,现在的情况是恰恰相反的,我所生活的时代和我的同龄人给了我第一手的理解和支持,我们走向社会成为中流砥柱,那整个社会的包容程度也在飞速提升。


爸爸妈妈,你们以前也总觉得我们之间的交流不够,以至于当面的对话都显得很不自在,来美之前的暑假和以往的无数次,每到你们问到我的人生大事,你们也许不知道那就是我最痛苦最痛苦的时候,现在我用书信的方式把这些向你们完完全全倾诉、把自己的青春撕开来给你们看我流过的血泪,告诉你们,你们的教育方式没有问题,你们的教育方式培养了这么优秀的一个儿子,你们也不是只关注学业而缺少感恩教育,而事实是,我们之间隔了一个秘密,这个秘密不公开,父母和子女之间就永远不可能完全坦诚。


很多后续的事宜我们都可以以后慢慢谈,家里和其他外人目前肯定没有必要和他们说实话,本身我的学业追求就决定人生轨迹不会局限在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大洲,但是流言蜚语在你们一代人中有时可能无法避免,孩子对此唯一的希望就是你们能向我过去几年一样,坚强的撑下来。


一生何其短暂,树欲静而风不止,现在21年过去了,我们之间才真正没有了秘密,未来还有几个21年呢?


孩子永远永远永远永远爱你们。



                                                                       你们的儿子

2017/7/10 正午

于芝加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给儿子的一封信: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
孩子第一次做家务的年龄会影响一生,你做对了么?
初三生写给自己一封信《我的目标是一高》,看后精神振奋!
从小按这4个原则来教育儿子,长大了会比同龄人更懂事!说得好!
左撇子儿童从小心理压力很大
这也正确?加拿大父亲拒绝称「女儿」为「儿子」,被判入狱+罚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