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厥阴病之“热厥”的辨别 |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系列(二)



1

热厥的辨证标准、治则与治禁



【原文】


傷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發熱,前熱者後必厥,厥深者熱亦深,厥微者熱亦微。厥應下之,而反發汗者,必口傷爛赤。(335)


【词解】


口伤烂赤:口舌生疮,红肿糜烂。


【讲解】


 一 


这一条提出热厥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宜忌。


热厥的诊断标准:“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即厥与热并见,且厥与热的程度成正比。


其病机为邪热深伏,阻隔阳气,致阴阳气不相顺接,而形成厥,所以热厥为内真热而外假寒,为真热假寒证。热厥虽然表现为手足厥冷,但同时有发热,且必有里热征象。


热厥的治疗原则:“厥应下之”。此当包括清、下两法。


热厥的治禁:“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明确其治禁为辛温发汗,而其误汗的变证,则因劫夺津液,邪热更炽,火热上炎,而见口伤烂赤。


 二 


这种情形与现在西医学中的感染性休克相似。因为有感染,所以病人会发热,因为细菌的内毒素会导致微循环障碍,所以会出现手足厥冷等休克的表现。


对于感染性休克,西医的治疗原则是抗感染和抗休克,《伤寒论》提出的原则是“下之”。临床实践证明,对于感染性休克,及时地运用清下,可以有效地抗感染和抗休克,使休克的治疗过程顺利。


 三 


感染性疾病和伤寒(外感病)的概念很相似,指的是一类疾病,因此,感染性休克除了感染和休克的共性外,还会因为不同的原发病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从中医的辨证而言,除了有发热和厥外,还会有伴随证。


比如,中毒性肺炎所致的休克,除了有感染和休克的表现外,还会有肺部感染的表现,中医的辨证就是热、厥、咳喘并见;


中毒性的痢疾所致的感染性休克,除了感染和休克的表现外,还会有痢疾的表现,中医的辨证就是热、厥、利并见,等等,不一而足。


从西医的角度而言,不同的感染原和不同的感染部位,可以导致感染性休克这一相同的结果,治疗的原则也都是抗感染和抗休克,但是针对不同的原发感染采取的具体措施并不相同。


从中医的角度而言,凡是热和厥并见,那就是热厥;凡是厥,那就是厥阴病。


但是,导致热厥的原因也并不相同,如果热、厥、喘并见,辨证属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应该来源于太阳病;


如果热、厥、便秘同见,辨证属于大承气汤证,应该来源于阳明病;


如果在热、厥的同时有少阳的特征,辨证就是大柴胡汤证,应该来源于少阳病;


如果热、厥、利并见,辨证属于白头翁汤证,那就是厥阴病本证。


所以,厥阴病篇的热厥源于热利,研究厥阴病要将热利和热厥联系起来。厥阴热利可以导致热厥,但也并非都会导致热厥,也有只利不厥的,那就只是热利;


厥阴热利的典型方证是白头翁汤证,但在整个热利的过程中当然不只是白头翁汤证,如白虎汤证、承气汤证、小柴胡汤证、栀子豉汤证、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等都是可以见到的,不能孤立地看待这些方证。


 四 


虽然厥阴病本证的热厥源于热利,但是,如上所述,热厥的原因绝不仅仅是热利。


《伤寒论》中“厥应下之”的例子是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证之临床,无形邪热深伏者用白虎汤,有形燥热内结者,可有用承气汤,邪热壅肺者,可以用麻杏石甘汤,热结少阳者可以用大柴胡汤,水热互结者可以用大陷胸汤等。


结合371条“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373条“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如果热、利、厥并见,与临床所见的中毒性痢疾导致的休克相同,也因为如此,我们不能忽视厥阴病篇有关热利的原文。


在中毒性痢疾导致的休克的发病过程中,有的病人先有下利,发热,后见厥;也有的病人先见发热而厥,后见下利,但是在整个发病过程中,厥、热、利终究是可以见到的。


综上所述,厥阴病篇的热厥与现在临床所见的感染性休克相似,其治疗原则对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也有重要指导意义。


厥阴病篇讨论的主要是热厥,厥阴病篇的厥也是从热厥开始的。



2

热厥的临床表现

厥、热、利并见



【原文】


傷寒,先厥,後發熱而利者,必自止;見厥復利。(331)


傷寒,始發熱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當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為除中。食以索餅,不發熱者,知胃氣尚在,必愈。恐暴熱来出而復去也。後三日脈之,其熱續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發熱六日,厥反九日,復發熱三日,并前六日,亦為九日,舆厥相應,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後三日脈之而脈数,其熱不罷者,此為熱氣有余,必發癰膿也。(332)


傷寒,先厥後發熱,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為痹。發熱無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膿血。便膿血者,其喉不痹。(334)


傷寒發熱四日,厥反三日,復热四日,厥少熱多者,其病當愈。四日至七日熱不除者,必便膿血。(341)


傷寒病,厥五日,熱亦五日。設六日當復厥,不厥者自愈。厥終不過五日,以熱五日,故知自愈。(336)


下利,寸脈反浮数,尺中自澀者,必清膿血。(363)


【词解】


①除中:指胃气垂绝,而反能食的反常之象,多见于重症患者。

②食以索饼:食读饲,给东西与他人吃叫食。索饼是以麦粉做成的条索状食品。

③脉之:脉,此处为动词,诊察的意思。

④旦日:就是第二天。

⑤其喉为痹:咽喉红肿,闭塞不通。

⑥清脓血:清与囿通,清者,厕也。清脓血即大便脓血。


【讲解】


 一 


热厥可以先发热,后厥而利;或开始发热下利,以后出现厥逆;或开始即有厥逆,以后出现发热下利,热盛可以便脓血。


至于条文中所列日数,如厥几日、热几日,仅是对厥与热的程度而言,视厥甚还是热甚,以作为预后的判断,并非真有厥几日,热几日,再厥几日。


古今医家多数困于日数不解。实际上临床所见的热厥,在厥的同时必有高热,甚至谵语。


由于是厥、热、利同时并见,类似西医学中毒性痢疾导致的感染性休克,因此,厥阴病中的热厥并不少见。


证之临床,中毒性痢疾导致的感染性休克的发病过程,有的开始只是发烧,以后出现痢疾、休克;有的开始休克,以后出现发烧、痢疾;有的开始是痢疾、发烧,以后出现休克,但在整个疾病的过程中,厥、热、痢都是会出现的。


对于上述原文的理解,因为受厥阴病提纲的约束,又没有系统的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经验,虽然有人怀疑乌梅丸只是治疗蛔厥的主方,似不能作为治疗厥阴病的主方,但厥阴病的主方是什么?厥阴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其本质又是什么?却并不清楚。


所以,陆渊雷无奈地认为厥阴病篇是“千古疑案”;中医院校的历版《伤寒论》教材中的厥阴病篇也只是根据证候对原文进行了分类。


 二 


后世医家绝大多数认为,《伤寒论》中的厥几日,热几日是寒厥的厥热胜复,这是不恰当的。


厥阴篇中先厥后热,先热后厥,都是热厥。唯有厥而无热,甚至一厥不复者,其厥方为寒厥。


寒厥不存在厥热胜复的问题,试想,如果寒厥的病人出现发热,那是阳气来复吗?病人会因为发热而痊愈吗?显然不会!寒厥的病人出现发热,是虚阳外越,阴盛格阳于外,是真寒假热。


 三 


《伤寒论》中的厥几日,热几日,是以厥和热的天数比较,根据厥多热少,还是热多厥少来判断预后,前者表示预后不好,后者表示预后较好。


厥多热少表明热厥要向寒厥转化,热多厥少表示邪热亢盛,可以续发各种变证,如转移性的化脓病灶、咽痛喉痹、口伤烂赤、大便脓血等。


按照西医学的观点来看,感染性休克可能是因脓毒血症、败血症、中毒性肺炎、中毒性痢疾等引起,所以续发的各种变证亦不相同。


厥几日,热几日的比较,如果热未加重,病势稳定,则通过治疗可有向愈之机。


对于334条之“咽中痛喉痹”、“便脓血”;第341条之“必便脓血”;第332条之“必发痈脓”等表现,乃热毒未除,非《伤寒论》教材和大多数医家所认为的寒厥阳复太过。


其实质是热厥过程中,热邪没有得到控制,即在感染性休克的过程中,感染灶没有得到控制,便脓血可能是中毒性痢疾。即寒厥的病人不会有厥热胜复,更不会有阳气恢复太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辨误系列之九:厥热胜复不是寒和热的交替作者:肖相如
刘渡舟伤寒论第19条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伤寒论第306条
排脓血便的原因之一?
第72讲:第十七篇:下利证治 小结
郝万山教授讲伤寒论:6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