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品文的审美价值及其在晚明的发展-文摘
 
 “小品”一词本是佛教用语,是相对于“大品”而言的。佛教中的“大品”指的是整部的佛经,“小品”则是指节略本的佛经。今人在对“小品”一词渊源解释时,多引《世说新语》中的一段话及刘孝标注:“殷中军读《小品》,《释氏辨空经》,有详者焉,有略者焉。详者为《大品》,略者为《小品》。下二百签,皆是精微,世之幽滞。尝欲与支道林辩之,竟不得。今《小品》犹存。”[1](P229)其实,与殷浩(即殷中军)为物外交的东晋高僧支遁(314-366,俗姓关,名道林,陈留人)对此有更明确的解释,他在《大小品对比要钞序》中对此作过说明:“盖闻出小品者,道士也。尝游外域,岁数悠曩,未见典载,而不详其姓名矣。尝闻先学共传云:佛去世后,从大品之中,钞出小品,世传其人,唯目之以淳德,验之以事应,明其至到而已,亦莫测其由也。”[2](P73)又说:“惟昔闻之曰:夫大小品者,出于本品。本品之文,有六十万言。……是以先哲出经,以胡为本,小品虽钞,以大为宗。”[2](P75)支遁的《大小品对比要钞》已佚,只留序。其中大品所指为《放光般若经》,小品所指为《道行般若经》,二者详略不同,支遁主要是比较两经,对大、小品经之区别,尤其是对“徒有天然之才,渊识邈世,而未见大品,览其源流,明其理统,而欲寄怀小品,率意造义,欲寄其分,得标显自然,希邈常流,徒尚名宾。而竭其才思,玄格圣言,趣悦群情,而乖本违宗”[2](P75)的小品,进行“推考异同,验其虚实,寻流穷源”[2](P75)的工作。他一方面说明了小品与大品之别在于长短、详略不同,“文约谓之小,文殷谓之大,顺常之为通,因变之为?,守数之为得,领统之为失”,[2](P73)另一方面也指出大、小品在引宗取义作法上的不同:“小品引宗,时有诸异,或辞例事同,而不乖旨归;或取其初要,废其后致;或筌次事宗,倒其首尾;或散在群品,略撮玄要。……大品事数甚众,而辞旷浩衍,本欲推求本宗,明验事旨,而用思甚多劳,审功又寡,且稽验废事,不覆速急。”[2](P75-76)可贵的是,他还说明了大、小品各有其优缺点:“大品辞茂事广,喻引宏奥,虽穷理有外,终于玄同……小品者,参引王统,简领群目,筌域事数,标判由宗,以为小品,而辞喻清约,运旨亹亹。然其往往明宗而标其会,致使宏统有所,于理无损,自非至精,敦其明矣。”[2](P74)正因为佛经小品相对于大品而言简洁约略,颂读理解与解释也相对容易,所以颇受一些好佛而又不专事佛的文人喜爱,而简约易懂的特点也正是后来小品文的特色。

把篇幅短小的艺术性散文称为“小品文”始于明中叶。当时一些士人以“小品”来命名前人和自己的文集,如王纳谏选编苏轼的《苏长公小品》和《古今小品》、朱国桢的《涌幢小品》、潘之恒的《鸾啸小品》、田艺衡的《煮泉小品》、王思任的《谑庵文饭小品》、陈继儒的《晚香堂小品》、陈仁锡的《无梦园集小品》、王时驭的《绿天馆小品》及陆云龙《翠娱阁评选十六家小品》、卫泳所编《古文小品冰雪携》、《国表小品》、《闲情小品》等。

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x?id=48207

 摘自小品文的审美价值及其在晚明的发展——中国文学网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品部
脑筋急转弯的鼻祖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 佛经
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艺术风格之比较
吴承学:旨永神遥明小品
幅短而神遥 墨希而旨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