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国学网-- 白居易与元稹

白居易、元稹的交往不但时间长久,诗歌唱和数量巨大,交情也十分深刻。白居易自己说是“金石胶漆,未足为喻”(《祭元微之》)。他们之间,曾经有“千里神交,若合符契”的奇迹发生。《本事诗·征异第五》记载,元稹为御史,奉派到梓潼(在今天四川江油一带)办案。白居易在京城,跟一班名流游览慈恩寺(大雁塔),于花下小酌。当时白居易写了一首寄给元稹的诗,诗是这样写的: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凉州。(《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凑巧的是,元稹当时正好走到梁州(在今天陕西省城固以西的汉水流域)褒城,而且也在同一时间里寄出了一首《梦游》诗,诗是这样写的: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所惊身在古梁州。 

  元稹梦中所见,完全符合白居易的生活情形!  
  白居易、元稹唱和频繁,不在一处的时候,通常以竹筒贮诗派人递送,“竹筒递送”遂成诗坛佳话。两人唱和诗篇的数量,白居易自己说是九百多首,其实应该有一千多首。有的时候,一次就能唱和上百首。白居易《因继集重序》云:“去年,微之取予《长庆集》中诗未对答者五十七首追和之,合一百一十四首寄来,题为《因继集》卷之一。今年,予复以近诗五十首寄去。微之不逾月,依韵尽和,合一百首,又寄来,题为《因继集》卷之二……”。难怪白居易说自己与元稹的唱和之多,“从古未有”。 
  元稹、白居易的唱和,多数是应酬之作,套话、场面话而已。但是,数量也能说明一些问题,至少可以说明他们两人互相关注、交往密切,是无人可比的。自然,毕竟都是优秀的诗人,这其中也不乏深情动人之作。例如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诗云: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再比如白居易的《山中与元九书,因题书后》,诗云: 
  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 
  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晚灯前。 
  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 

  元稹早于白居易十六年去世,元稹之死,留给白居易的悲痛是巨大的。元稹去世的时候,白居易回忆起元稹官拜左丞相,自越中返回长安,经过洛阳、酒后临别之际,赠白居易的两首诗: 
  君应怪我留连久,我欲与君辞别难。 
  白头徒侣渐稀少,明日恐君无此欢。 
  自识君来三度别,这回白尽老髭须。 
  恋君不去君须会,知得后回相见无。(《过东都别乐天二首》) 

  接到元稹的死讯,白居易悲痛之际,万感交怀,他马上就意识到,这两首诗无异于老朋友即将逝去的征兆!白居易于是做了两首悼亡诗: 

  八月凉风吹白幕,寝门廊下哭微之。 
  妻孥朋友来相吊,唯道皇天无所知! 

  文章卓荦生无敌,风骨英灵殁有神。 
​  哭送咸阳北原上,可能随例作灰尘?(《哭微之二首》) 

  这就是唐代,一个多情、深情的大时代。 

作者:丁启阵
-------------------------------------------------------------------
《赠元稹》赏析_白居易作品_中国历史网

第六章 赠元真稹
  【题解】

  元稹和
白居易都是中唐诗人,同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中国文学史上并称“元白”。而且就在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言诗者称‘元、白’焉”(《旧唐书·元稹传》)。因为他们主要文学活动在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所以把他们的诗及仿效他们的诗统称“元和体”。“稹尤长于诗,与白居易相埒,天下传讽,号‘元和体’。”又因为他们的诗集分别称《白氏长庆集》、《元氏长庆集》,故称他们的诗为“长庆体”(宪宗殁,穆宗继位,改年号为长庆,即821-824年。期间元白诗歌分别编辑成集,故名)。同时,他们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又称他们的诗为“新乐府诗”。

  元白在政治上、文学上志同道合,成莫逆之交。诗文倡和、书信往来,彼此交谊极深。就连《白氏长庆集》也是元稹“尽征其文,手自排缵,成五十卷,凡二千一百九十一首,”编辑成集的。

  元白诗歌倡和颇多,在《白氏长庆集》中如《赠元稹》、《寄元九》、《和元九悼任》、《曲江忆元九》、《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叹元九》、《忆元九》、《见元九》等俯拾即是(尚不含题中未出现“元稹”、“元九”者)。

  这首诗是诗人最早赠元稹之作。从《酬元九对新栽竹有怀见寄》题下作者原注知,这首诗作于元和初年。元和元年元稹以左拾遗屡上疏论时事直言,被贬为河南县(今属洛阳)尉;元和四年元稹因弹劾节度使严砺违法加税诸事,为执政者所忌,还,命分司东都(洛阳),本诗即写于元稹在洛阳时。

白居易《赠元稹》“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杆”全诗鉴赏-学习网 - 唐诗宋词
​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所得唯元君,乃知定交难。
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
之子异于是,久要誓不谖。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杆。
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作为诗人最早赠元稹的一首诗。前四句写诗人从进士及第授校书郎的贞元十九年(803),到元和四年(809)前后,七年在长安,所交的挚友只有元微之你一人,这才知道交友难啊!

  接着用“岂无”两个反问句,肯定元稹这个人有异于他们,很多年以来相互倡和使人永远不会遗忘。“要津”,水陆要冲之地。古诗有“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之句,后以居要职者为要津。“之子”第二人称,犹言这个人。“谖”,忘也。“要”,即“和(hè),跟着唱”。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两个巧妙的比喻。“有节秋竹竿”乃全诗之主旨,为人为官之道在“有节”,在“人格”,这是元白交谊最根本最关键的因素。诗人另一首诗《赠微之》有云:“昔我十年前,曾与君相识,曾将秋竹竿,比君孤且直。”是“有节秋竹竿”最好的注脚和阐释!

  “一为同心友”八句,忆及往昔的交游情谊。自从成为同心好友,“三及”即多次同处,那真是美好的年华,或是花间跨马游赏,或是雪天饮酒欢唱,两人横门、陋室相互迎送,不着那些佩带冠冕,春风红日高升睡觉,秋月夜深看花,自由自在,风流潇洒,无拘无束。

  结尾四句,是说两个人交游日深友谊无限,既不是为了同登皇榜,也不是为了同署官位,哪是为什么呢?“所合在方寸,心源是异端”。“方寸”:又作“方寸地”,指心。这正是两位诗人友谊的惩结之所在!

  “有节秋竹竿”是全诗的主旨。元稹在后来的和诗中,也拈出此句着笔。这是元白彼此对“孤且直”的赞许,也是元白为人处世做官的原则。诗中“秋竹”同《云居寺孤桐》之“孤桐”,相映成趣,足以说明元白的相同志趣及其在当时刚正不阿的处世态度。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对后世影响很大。
宋代大词人苏东坡的〔临江仙〕词中“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承白诗之语,而改“竿”作“筠”,《瓮牖闲评》则评论认为“改‘竿’为‘筠’,遂觉差逊”,是很有道理的。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秋竹美诗七首欣赏:有节秋竹竿,苍苍劲节奇
【背诵签到】——第二十一天
色狼白居易的诗 - 原创文学 诗词歌赋 - 安陆在线 安陆|安陆论坛|安陆人|湖北安陆|安...
解读“师者”(4):韩愈的超豪华文化圈子及意义
白居易珍视友情,他与元稹、刘禹锡的铁三角友情,在诗中展露无遗
元稹《重赠乐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