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文物,学花钿美妆

花钿是我国古代妇女在面部加放的一种妆饰,通常是将金属、彩纸、珍珠等材料加工制作成不同图案及形状的薄片,贴于眉心、脸颊等处,亦可使用胭脂、朱砂等材料在脸上描绘出图案。花钿起源于秦汉,鼎盛于唐朝,没落于宋元。今天,我们主要探讨一下与花钿有关的文物。

唐代 舞乐屏风(局部) 吐鲁番阿斯塔那230号墓出土

绢本设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唐代王建《题花子赠渭州陈判官》这首诗描述了各种各样的花钿,诗中写道:“腻如云母轻如粉,艳胜香黄薄胜蝉。点绿斜蒿新叶嫩,添红石竹晚花鲜。鸳鸯比翼人初贴,蝴蝶重飞样未传。况复萧郎有情思,可怜春日镜台前。”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代墓葬群中出现了大量伏羲女娲图像,画像上有各种不同的花钿。画中伏羲和女娲人首蛇身,上半身着袍服相拥,下半身为蛇身相互缠绕。伏羲持矩,矩上多有墨斗;女娲持规。伏羲和女娲的面貌及衣饰既有典型汉人形象,也有西域少数民族高鼻深目、卷发虬髯、胡服的形象。

唐代 伏羲女娲图 阿斯塔那出土

彩绘麻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在敦煌的莫高窟壁画上,佛祖、菩萨、飞天等人物形象中虽然也绘制有花钿,但其样式却和现实生活中的女子有所不同。

佛祖、菩萨、飞天等佛界人物,其花钿的形象十分统一,以圆点为主或稍微变化。佛国塑像中的点额多是立体的,画像中以空心或实心的圆形为主,也有在圆形基础上稍有变化,多为菩萨,有的额上的圆上多了一竖,有的圆形下端加弧线,也有加个半月图形的,据推测,这样的图形是代表日月交辉、普照天下之意。

唐代 观音胸像 壁画 敦煌莫高窟第57窟

在大英博物馆收藏的由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盗走的敦煌藏经洞唐代刺绣《释迦牟尼灵鹫山说法图》格外精美。这件制作于8世纪的刺绣,主体由五尊佛像构成,佛像的上方是华盖和飞天,下方是许多供养人像。左边的菩萨额上是蓝色圆形空心花钿,右边菩萨额上是蓝色水滴形花钿。

唐代 释迦牟尼灵鹫山说法图 刺绣

敦煌莫高窟第17窟藏经洞 大英博物馆藏

在莫高窟壁画上,供养人、仕女等反映的是现实世界人物形象,其花钿的样式可以说是丰富多彩。

《都督夫人太原王氏礼佛图》是唐朝时期供养人画像中规模最大的一幅。图中的三位主要人物按照“主大从小”的规则排列,以王氏的画像最大,次为女十一娘,其腮畔处饰有面靥,颧骨和眉尾处均饰有红色圆形花钿。再次为女十三娘,面贴圆形丹点花子。

唐代 都督夫人太原王氏礼佛图 壁画 敦煌莫高窟第130窟 段文杰临摹

回鹘女子的服装对唐代汉族女子的服装影响较大。回鹘女子着装时要梳椎状的回鹘髻,上饰珠玉,簪钗双插,戴金凤冠,穿笏头履。榆林石窟第16窟壁画中的晚唐回鹘公主陇西李氏便体现了这一装扮风格。壁画中的公主手持香炉,身形颀长,脸颊丰腴,弯弯的双眉间饰有团花状的红色花钿,眉峰正上方亦绘有鸟兽状花钿,面腮上贴有花形面靥,宁静端庄,神情温文尔雅略带矜持。跟随其后的三名侍女手持摇扇等物,神态悠闲静穆、恭谨虔诚,额头上均饰有蝶状、花状花钿。整幅画作用线工巧、匀整而劲挺,主仆四人皆显得娇柔动人。

五代 回鹘公主陇西李氏供养像 壁画 敦煌榆林窟第16窟

在敦煌榆林窟第16窟的壁画中,回鹘公主陇西李氏等女供养人面部着金靥及多处多色的纵横花钿。在榆林石窟第61窟《于阗公主与眷属供养像》壁画中,贵妇手捧琉璃盘,眉间贴着五瓣梅花形金钿。不仅如此,她脸上涂着金靥,眉峰上方、眉梢处、脸颊上、两腮边都贴着鸟形的花钿。花钿大小不一,在面部呈左右对称状分布。额上和腮部的花钿均是振翅欲飞的祥鸟形状,形态传神,活灵活现,并且这些鸟形的花钿与妇人头戴桃形高冠上的双鸟装饰以及服装上的凤鸟形象十分相似。各种饰物均具有统一的装饰风格,相互照映,极富和谐美感。

五代 于阗公主与眷属供养像 壁画 敦煌榆林窟第61窟

一直以来,花钿都是作为女性的装扮饰物而存在,但有时候,它可能也会作为一种平安的印记绘制于孩童的眉目间。在莫高窟壁画中,有一幅出自唐代的净土图,图中绘有一裸身男童,他的额头上鲜明绘着一枚红色花钿,呈三瓣花形,色泽绚丽,十分显眼。由此可见,花钿在古代并非是女子装扮的专利,用在孩童身上,应该是具有祈盼吉祥如意、平安健康之用意的。年画中的儿童形象有时也在眉间点个红点。今天,在喜庆节日或文艺演出时,给孩子眉间点个红点也很常见。

宋代美学思想与唐代迥异,在绘画、诗文方面追求用简单平淡的形式表现奇丽丰富的内容,产生一种回荡无穷的风韵。这种美学意识反映到女性的仪容妆饰上,整体风格显得内敛而雅致。和唐朝妇女豪放浓艳的装扮比较起来,宋朝妇女的装扮倾向高雅幽柔。北宋时期,妇女虽然也使用花钿,但是较唐朝时相比,其热衷程度已是逐渐黯淡下来。

宋代 宋钦宗皇帝后半身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到了元代,人们的衣饰等均受到蒙古族的影响,尤其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更是具有强烈的漠北风情,花钿在这个时代渐渐地淡出了女性的梳妆台。从此以后,唯有在一些传世的书画作品和考古发掘中,人们才能找到这种古代时尚饰品的踪影。

本文节选自《美少年》2022年第5期

《文物中的花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中心大厦·敦煌艺术展
敦煌石窟艺术【经典多图】
关于敦煌,关于垂衣裳(二)
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高清作品全集03
恕我直言,现在的古装设计还不如十几年前[德珍]的画~
走进敦煌莫高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