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站桩想要出效果,重点不在姿势标准,抓住四个核心,就入门了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健康,寻求各种有益身心的锻炼方法。但是方法不对,努力白费,特别是锻炼,错误的方式不但起不到锻炼的目的,还会损害到身体。越早知道越好!


中华传统健身养生方式是经历了数千年时间的考验和无数人验证过来的,是具有生命指导价值的锻炼方式。其中养生站桩的理论思想,就起源于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的《上古天真论》篇,后经过无数先辈们通过练习导引术的体验及反复总结下,又融合了祖国的自然医学思想和传统武术的精华,再到明清之后,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各种固定桩型特点。到目前为止,站桩已经演变成了一项既可以健身养生,又兼具技击练功的独特修炼方式。可以说,站桩是一项汇集了传统医、儒、道、武、易的养生健身方法,通过历史的验证,是完全符合生命规律的优秀的运动方式。

站桩没有固定标准动作,一切以'顺其自然、舒适得力'为宗旨,一人一桩,以激发自身内在的生命力量为目的。和常规的运动锻炼相比,主要有以下几点个独特之处:

1.站桩是放松的运动

站桩是通过放松全身的肌肉运动来减少能量的消耗,达到积蓄精微能量的目的。你看我们在紧张的时候,身体会出现各种各样反应,比如开心激动的时候,喜极而泣甚至乐极生悲;比如忧伤的时候,会茶饭不思,夜不能寐;比如我们在上台演讲的时候,会紧张到不由自主的喝水或者上厕所;比如我们在害怕的时候,会紧张到全身冰凉或者发抖;比如我们在愤怒的时候,会脸红脖子粗,青筋暴起,双目圆瞪,怒发冲冠;比如我们在做极致运动的时候,会气喘吁吁、口干舌燥、面红耳赤、大汗淋漓;有些健身房和运动馆还明确提示哪些疾病人群不适宜在那里运动。这些现象都说明肢体和情绪的紧张会直接影响到内脏器官的正常活动,如果紧张过度了,就会伤害到我们的身体健康。

当我们处于紧张状态的时候,如果有人拍一下你,告诉你深呼吸,放松一下,你照做之后,会马上感觉好很多。又或者当我们身心疲惫的时候,如果我们走进大自然,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去看百花齐放,去聆听百鸟争鸣,我们会感觉特别的愉悦、特别的放松,会有元气复归的感受。如果是筋疲力尽的时候,我们只要安静的睡上一觉,让身心都彻底放松下来,第二天立马就满血复活。

由此可见,当我们在放松的状态之下,身体的内在能量就会自然启动,去修复身体的各种创伤,归元更新。

站桩,是在放松为前提下的运动方式,无疑是符合人体自然生命活动规律的,是身体最需要的健康科学的运动。

2.站桩是缓慢的内动运动。

站桩的时候,从外形上来看,似乎是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木头人一样的。其实,若走近仔细观察,它实际上是一直在动,只不过是幅度很小,运动得很慢而已。你仔细看,手是不是有上有下,有前有后,双手有的时候左右对称,有的时候却左右完全不同;身体也在前、后、左、右的来回摇晃,而且站立的高度也是一会高一会低,小腹也会随着起起伏伏。再仔细看,站桩也是会出汗的,只不过是微微的毛毛汗。若是有幸遇到站桩多年,练习功夫的站桩人士,你还能看到他们周身抖动及各种姿势的变换呢。

我们的古人喜欢观察大自然现象,喜欢从自然生命的生活起居中领悟生命之道。这可以从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很多的成语典故、寓言故事、歇后语、诗词歌赋中找到原型,比如乌龟爬行缓慢,但是这样的运动方式能帮助它长寿。

站桩只需要一个动作,从头到尾一动不动的站着就可以了,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慢的运动,那句'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的动'便是站桩的内涵。

站桩这种缓慢甚至外形不动的运动,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肢体活动消耗的能量,同时肢体的放松和静止不动,能够有效的让筋骨柔顺,气血及经络通道舒展,这样就能提高气血的散布能力,能够携带更多营养物质濡养我们的深层组织和末端部位,特别是能让更多的毛细血管及微循环参与到身体新陈代谢中,可以让坏死及变异细胞快速清除,让有损伤的部位快速得到新细胞的补充。

这样的过程是我们大脑意识不到的,但是身体能够自我监控、查找和及时修复。这也是很多朋友为什么说,站桩可以修复病灶,甚至把成年老疾隐患都能调动并达到康复效果。这其实并不是站桩有多么神奇,而是站桩提供了一个放松和安静的场景,让身体本能的内在能力去实现自我修复和自我锻炼效果。

这种以激发内在力量的运动是其他通过具体动作方法和借助各种器械工具所达不到的高级运动模式。

另外,站桩的慢,就不会有大幅度的动作,自然也就会心平气和,神态怡然。站桩中和收功之后,不会出现汗流浃背、气喘疲惫之态,反而是气息均匀绵长,神采奕奕。

3.站桩是深层次的呼吸运动。

当我们肌肉得到放松之后,我们的胸廓没有了肋间肌的拉伸,无法实现外扩和回复。这样的话,就只能通过隔肌的上下起伏来改变胸腔和腹腔的容积,使得各自的内压发生变化,从而推动肺部的扩张和收缩,实现呼吸运动。具体运作过程是这样:吸气的时候,隔肌放松下沉,胸腔内压变小,空气进入肺部,肺部扩张,同时腹腔内压变大,挤压内脏,小腹隆起。呼气的时候,内隔肌上升,胸腔内压变大,空气被压出肺部,废气排出,腹腔内压变小,空气压着小腹瘪下去,再次挤压内脏,提高腹腔内压,从而实现胸腔和腹腔的内压平衡。再循环往复,完成整个腹式呼吸运动。

腹式呼吸的过程演示

这样的呼吸方式有三个巨大的好处:

1、能够有效的提高呼吸的深度,让肺底层近1/3的肺泡参与到呼吸过程中,大大提高了氧气交换的效率,也有益于肺器官的健康活力;

2、能够通过改变腹腔内压,对五脏六腑都具有很好的挤压按摩作用,这对于内脏的表面及深层的气血及经络的微循环具有很好养护意义;

3.通过隔肌的升降作用,能改变内压,使得上焦和下焦实现联动,解决很多上下焦不通形成的症结。

因此,站桩可以实现深层次的呼吸运动,能够有效按摩我们的内脏,并且气息平顺。长期站桩的朋友,会有这样的切身感受。当我们吸气时,会感觉一丝清凉或者温热的气息从鼻子进入身体后透过胸部直达丹田或者会阴,这叫'一滴真阳入阴海'。同时站桩还会伴随口内生津,而这个被乾隆皇帝视若珍宝的养生液,我们长期站桩的朋友也会感受到吞咽之后,会感觉甘甜清凉,也是顺着身体之下抵达小腹,这叫'一口甘泉入丹田'。

4.站桩是身体筋膜的拉伸运动

筋膜一词应该说是最近十年在运动康复领域比较火的一个叫法。主要原因的话,是两个,一个是2001年美国运动康复专家托马斯.梅尔斯撰写的《解剖列车》一书,书中提出人在功能上的整体性,是由连续的筋膜网络构成的概念,并仔细描绘了通过人体的12条连结肌筋膜经线可以来调理人体的健康状态;另一个是我国学者、南方医科大学原林教授于2003年在世界上首先提出的'筋膜学'理论,用全新的人体观和方法论来揭示祖国传统医学在阴阳、五行、经络、腧穴中筋膜等结缔组织的核心作用,分析了机体健康和寿命与分布与全身各处并联通内外的筋膜存在的因果关系,并于2007年撰写了专业性的著作《筋膜学》。这两本书非常值得一读,对于习惯了现代思维的我们,对大家进一步理解站桩的健身作用来说挺有启发性,我花了半个月时间把它们全部啃完了,确实挺受用的,推荐给大家。

这两个事情应该是现代科学发展下,对于人体整体宏观理念的开创性理论,这与我国传统医学理论思想正好吻合。于是就立马火起来了。

其实在我国很久之前(具体时间尚无定论)的《易筋经》总论就有论述:'然筋,人身之经络也。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文中阐述了筋是贯通人体内外而且无处不在的,筋强则体健,并从传统的导引术中总结创编了一套完整的拉伸筋骨的方法。这再一次证明了我国古代先贤们的高超智慧和超前的理论水平。

而站桩,同样也是筋骨的拉伸运动。通过松静的姿态,让周身肌肉和骨架在自然重力之下下沉,这与一动不动的桩架要求就形成了内争力。维持桩架需要筋骨的撑拔,比如我们常说的虚灵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坐胯、提膝吊裆等等状态,就是为了撑拔体内筋膜,在这种撑筋拔骨的练习当中,筋膜会形成张力结构,在身体的某些神经和通道汇集的部位会产生挤压和牵拉等等刺激,这类似于一些传统的手法作用。进而能够自主激发气血运行,从而强化筋膜组织的机能,提高筋膜的储存和生化水平,进而保持身体的最佳状态,延年益寿。

5.题外话:我的疑惑,希望友友们指点

关于呼吸运动,站桩讲求顺其自然,不推崇人为的去控制呼吸节奏和气息运行走向,运动之后气定神闲,面色红润自然。腹式呼吸也只是站桩达到身心松透之后,自主产生的一种自然呼吸方式。但是我有一点疑惑,也许我才疏学浅,有些功法自己没有练习过,不敢随便下定论,提出来希望有懂的朋友指点一二。

目前网络上有很多的功法,比如像所谓的秘传吐纳呼吸法,如下图所示,网络上也很多这样的视频。我有点不明白,这种刻意的根据某种节奏,吸气呼气,胯随着一呼一吸向前或向后翻转,小腹也随着一起一伏,还有做小腹肌肉左右移动的。看到他们面红耳赤,大汗淋漓,这样的功法到底是什么原理呢?真的有用吗?欢迎留言赐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周课堂】内壮功 | 内提内坠,按摩腹腔,为健康充电!
呼吸练习可强壮内脏 科学呼吸运动效果翻倍
老祖宗留下的传家宝(三):腹式呼吸,内脏最需要的按摩
独家方案:如何减去内脏脂肪
《易筋经·膜论》练筋易而练膜难
9.李哲 解剖列车第九讲 (美慧整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